迷霧中的《道德經》(連載)

治理家國

第六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代以來善於貫徹“道”的原則的人,不是用道來啟發民眾聰明機智,而是用“道”使民眾愚昧單純。民眾之所以難駕馭統治,就是因為他們知識太多,太富智巧。所以依靠智巧治理國家,乃是國家的災難;不用智巧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福。認識這兩種治國方法的區別也就是一個法則。擁有貫徹這一法則,就叫做深遠奧妙的大“德”。這種大“德”非常深遠,極其精微,它知道具體的事物返歸到

真質樸的狀態,然後最終進入自然同泰的境界”。

(譯文引自出版的“經典”)

內容解析:

從整部經典來看,智者老子並不主張“愚民”,相反,他提倡的是開啟民智。例如:

1、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品德優秀的人不會把知識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傳播知識的同時也完善自己的美德。(81章)

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技藝和美德同身體完美結合,才是“童叟無欺”;技藝和美德同家教結合,就會後繼有人;技藝和美德同鄉風民俗融合在一起,就源遠流長;技藝和美德同國家教育緊密結合,就會繁榮昌盛;地球上所有的人都重視技藝和美德的培養,就“佛光普照”了。(54章)

所以,在解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關於“明民”、“愚”,就必須酌情處理,以便同智者的思維相吻合。

分句解讀:

一、“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過去那些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不是要人們偷奸耍滑投機取巧,而是要誠實守信。

二、“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老百姓之所以難管理,是因為很多人“擅長”投機取巧、弄虛作假。

三、、“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因此偷奸耍滑投機取巧的人多了,國家遲早要滅亡;人們都誠實守信,是國家的福氣。

四、“知此兩者,亦稽式“:

知道以上兩種方式,也應該瞭解TA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五、“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認識到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就是德的妙處。

六、“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德的妙處實在太難認識,要求人們誠實守信,任重而道遠,只有消除偷奸耍滑投機取巧,國家才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