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吳方領:故鄉的紅苕

【散文天地】吳方領:故鄉的紅苕

作者簡介:

吳方領

,湖北大冶人。文學愛好者,黃石作家協會會員。

故鄉的紅苕

故鄉的紅苕,是我永恆的記憶!

小時候上學,清晨起來吃兩個剛煮熟的紅苕,或喝一大碗紅苕水,肚子馬上就鼓起來了,打出來的嗝兒也帶著甜氣。有時起晚了來不及,就隨手撿個苕,邊走邊放在兩手間來回滾動,以便到教室之前,能儘快把苕吃下去。

那時紅苕是主糧。苕多的人家,在家裡或旁邊的地方挖個地窖,把苕儲藏起來,可以一直從秋天吃到春天。記得有年春季我家斷糧了,天下著大雨,一家三口人窩在家裡又餓又冷。這時隔壁的大渾子哥,戴頂斗笠,挑擔東西來到了我家,揭開薄膜一看,原來是兩籮筐苕絲,那真是雪中送炭!

紅苕生命力強。在一塊整好的地上,挖些小坑,雨後在坑上插一段段苕藤,不需要太多的肥料和照看,也不需要打藥除蟲,那綠色的枝蔓就仰首向前生長。我們只須適時去翻翻苕藤,拔起枝蔓沿路過多的根鬚,使得所有葉子吸收的陽光,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集中輸送到埋在土裡的根塊,使它長大成熟。

紅苕的吃法多種多樣。可生吃,可熟吃;可煮,可蒸,可烤;也可剁成快,切成片,刨成絲,擂成粉,釀成酒。但要說原汁原味,還是吃生苕。選一個紅皮的,外表比較平整飽滿的紅苕,洗去泥土,搽幹水分,去皮,然後咬一大口,苕就在嘴裡嘣嘣響,越嚼越甜,越嚼越有味!生苕雖然好吃,但不能多吃。有次放學後去扯豬草,肚子餓得難受,見四周無人,就偷偷在地邊扒了個苕。無奈邊上沒有水,又怕人看見,就只好在褲腿擦了擦,咬去表皮,就吃起來。吃了一個沒感覺,又扒第二個,結果沒吃幾口,肚子就隱隱作痛,還聽見裡面嘰裡呱啦地響個不停。回到家,母親得知後狠狠地打了我一頓。

改革開放後,人們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紅苕慢慢退出了主食的位置。我偶爾回故鄉去,也難看到紅苕的影子。不久前碰見兒時的夥伴G,他說鄉親們現在都從農民變成市民,生活比過去好多了。他的幾個孩子都已成家,自己則在小區開了個小店。我說你都奔六了,又不差錢,做了一輩子,在家休息下,享享清福不好嗎。他說,做慣了,閒不住。我想,G是閒不住的,生產隊那時他是做莊稼的一把好手。我什麼都還沒入門,他卻會打農藥,打草滾,扶梨打耙。於是很多人找他幫忙,他也沒要什麼報酬,有人說他“苕”,他也只笑笑了之。如今,他小店生意還不錯,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我笑著對G說:“你真是做了好事有好事在,‘苕人’有‘苕福’啊”。

不知什麼時候起,紅苕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餐桌。不過已不是主食,變成了保健品。據研究,紅苕裡面有很多營養物質。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保健美容,抗衰老;鉀元素和胡羅卜素,能有效防止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加快腸胃蠕動,緩解便秘;還有些物質,可以保護眼睛,防癌抗癌——我對紅苕刮目相看了!那麼一個普普通通、平平常常、長得很不起眼的東西,竟然渾身都是寶!我想:也許正是因為童年有紅苕的溫暖和滋養,才有我們今天的健康和幸福吧。

我真想老家還有塊地,退休後回去種點苕。這輩子若能吃上自己親手種出來的苕,那味道肯定不一般!偶爾約上幾個兒時的夥伴,互相喊聲多年沒人叫的乳名,然後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孩子成家沒?在哪裡發展?孫子多大了?原先那位喜歡唱歌的老師還在不?曾經追過的班花嫁給誰了……在屋子裡聊累了,就出門下苕地去走走,曬曬太陽,翻翻苕藤。順便摘一把新鮮的苕尖,買點花生米,來瓶大冶“斧子”,圍在一起小酌幾杯。趁著酒興,用鄉音吟幾首古詩、唱幾句老歌,簡直飄然欲仙!到了收穫的日子,再體驗下一鋤頭下去,紅苕翻滾的喜悅,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