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欣賞文人畫

文人畫是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它不與中國畫三門:山水、花鳥、人物並列,也不在技法上與工、寫有所區分。他是中國繪畫大範圍中山水也好,花鳥也好,人物也好的一個交集。陳衡恪解釋文人畫時講 “ 不在畫裡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 ” 。此之,所謂文人畫或謂以文人作畫,知畫之為物。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單純者也 ” 。說明了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抒情性。在傳統繪畫裡它特有的 “ 雅 ” 與工匠畫和院體畫所區別,獨樹一幟。

文人畫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漢代,張衡、菜邕皆有畫名。畫品雖不傳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姚最 “ 不學為人,自娛而已 ” 成為文人畫的中心論調。使歷代文人將其尊為繪畫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 “ 澄懷觀道,臥以遊之 ” 。充分體現了文人自娛的心態。 唐代詩歌盛行,大詩人王維以詩入畫。使後世奉他為文人畫的鼻祖。他的繪畫作品成為後世文人畫家的範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蔚然成風,代代相傳。

一、瞭解文人畫的發展歷史,社會背景以及思想基礎。

文人畫產生於盛唐時期。當時正是我國封建社會由其鼎盛而趨向沒落的轉折時期,當時的社會現實使統治階級內部分成了兩部分,一些是當權的達官貴人、皇親國戚,隨著國力的恢復,財政的好轉,日趨奢華和享樂,另一部分則是那些在統治階級內部傾軋下敗北的文人士大夫,這些人隱而不仕,崇道信佛,獨善自守,追求自我內心的探索,由此產生文人畫。

元代是文人畫發展的興盛時期。原因之一:元統治者重武輕文,導致更多的文人從事繪畫。最著名的文人畫家有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元四家”)。他們的畫多表現“隱居”“高隱”、“小隱”、“漁隱”,以“出世成仙”的態度表達一種士大夫階層的孤傲、空虛的情感。他們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論上主張“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等。文人畫家中最典型代表的是倪瓚,他厭惡現實,隱居不仕,沉浸於“無人間煙火”的境界,所作的山水畫有一種高度提煉的構圖和風格,多為立軸,下方的近景為平緩坡石,有雜樹數株,或茅舍一間,中景是不著筆墨的一片空白,高處即遠景山坡淡遠而去。這種基本格式成為他精神上空寂與淡泊的象徵。他的作品《漁莊秋霽圖》,畫中大片空白讓人神遊其內,在空山寂水中獲得自然與人生同一的感覺。原因之二:文人畫在元代興盛的另一個原因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規律。從審美意識的發展來看,當人們經歷了對社會美、自然美的認識過程,當主體感受的豐富性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髮展而到相當成熟的階級時,會出現對情致美、個性美和“有意味”內容的形式美的欣賞。

文人畫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高山、漁隱之類,文人借描繪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寫心靈感受。他們眼中的梅、蘭、竹、菊、高山、漁隱,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衝寒鬥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賞;蘭,清雅幽香,芳草自憐,潔身自好;竹,虛心勁節,直竿凌雲,高風亮節;菊凌霜而榮,孤標傲骨;山水、漁隱則不問世事,淡漠名利。藉此,文人抒發他們內心當中或豪邁或抑鬱的情緒。表達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國因家。有陶潛的 “ 採菊東籬下,悠然間南山 ” ;有蘇軾作直竹曰 “ 竹生時何嘗逐節生 ” ;有吳鎮自號梅花道人,言梅妻鶴子而終老;有鄭思肖因亡國失土作露根蘭 …… 雖然都是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釋思想的慰籍,但是也不乏文質彬彬的浪漫。 文人畫重意。杜甫講 “ 意匠慘淡經營中 ” 匠心獨運,可回味無窮。倪讚道 “ 畫者不過意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寫胸中逸氣耳 ” 。文人畫重簡,無干的皆可簡,甚至簡到 “ 零 ” , “ 零 ” 既是白既是空。 “ 計白當黑 ” ,空、白是為了 “ 多 ” ,為了 “ 夠 ” ,為了滿足,空白能給人以無盡深遠悠長的的感受,似 “ 此時無聲勝有聲 ” 。 文人畫重書,張延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 “ 夫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能書者皆能畫 ” 。趙孟頫詩云 “ 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 。柯九思論畫竹 “ 寫竹杆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 ” 。文人畫重墨趣,運用墨乾溼濃淡渾厚蒼潤的微妙變化,以單純的墨彩概括絢麗的自然。 這些在繪畫作品當中表現出來的特有的強烈的主觀意識,都是文人畫的精髓。

印章的意義不完全在於留名,印的內容除了名號以外,往往是格言和畫家的心語,與畫的內容相映,在形式上也是畫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在通幅水墨上,一方紅印章與墨色對比,十分醒目,印章的大小、多少、位置都是為了使畫更完美,因而,有“印章雖小壓千斤”之說。

2、文人畫重視神似。文人畫之所以如此強調不求形似,是為了在藝術形象中偏重主觀情意的表現,把形象當成寄情之物。在強調個性,情感的文人畫那裡,真實的含義就是感情的真實,缺乏感情的形在真也毫無意義。文人畫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高山、漁隱之類,文人借描繪這些自然景物來抒寫心靈感受。

3、文人畫重墨趣。運用墨乾溼濃淡渾厚蒼潤的微妙變化,以單純的墨彩概括絢麗的自然。筆墨是中國畫的根本,人文精神是中國畫的靈魂,因而講究筆墨和人文精神是中國畫永恆的課題。文人畫重視墨的運用是因為它有以墨代色的作用。盛唐以前,繪畫主要是靠線條和色彩作為造型手段,文人畫興起後,水墨清淡的畫風就逐漸發展起來,以至取代了色的位置,在墨色的複雜變化中體現無限豐富的色彩,在色彩的有限使用中襯托墨色的簡淡。有著深刻的審美心理和社會發展的原因。

4、文人畫重意。杜甫講“意匠慘淡經營中”。匠心獨運,可回味無窮。倪瓚道“畫者不過意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寫胸中逸氣耳”。

5、文人畫重簡。無關的皆可簡,甚至簡到“零”,“零”就是白既是空。“計白當黑”,空、白是為了“多”,為了“夠”,為了滿足,空白能給人以無盡深遠悠長的感受,似“此時無聲勝有聲”。

古代文人畫家經過多年的學習和積累,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才能完成出豐富的內涵和高度的境界的文人畫。我們要掌握正確欣賞文人畫的方法,開闊藝術視野,促進多方面知識的融合,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①《論文人畫》,林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②《美術論集》,第四輯,人民美術出版社

③《中國繪畫美學史》,陳傳席,人民美術出版社

④《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葛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⑤《文人畫和“現代性”》,薛揚,美術與設計

學國畫,,國畫入門,零基礎學國畫,零基礎學山水畫,山水畫入門,關注山清峽客書畫,帶你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