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代韓熙載的《行止狀》出發,看看中國古人的那些求職信

提起韓熙載很多人可能比較陌生,那我們就先從一幅畫說起。這幅畫名叫《韓熙載夜宴圖》,此畫與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並列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此畫是中國古代工筆重彩的巔峰之作,同時其極度寫實的畫法,也是我們現代人窺見五代時期人生活狀態的一面鏡子。

瞭解完這幅畫,下面咱們就來說說這幅畫的主人——韓熙載。韓熙載北海人,生於公元902年,自稱為唐朝文豪韓愈的後代。926年,韓熙載從後唐逃亡到南吳,為了獲得君主的賞識,韓熙載就給吳睿帝楊溥寫了一篇求職信——《行止狀》。

和別的求職信一樣,《行止狀》開頭先介紹了一下自己的籍貫、學歷等資訊,然後寫道:“聞釣巨鰲者不投取魚之餌,斷長鯨者非用殺雞之刀。是故有經邦治亂之才,可以踐股肱輔弼之位,得之則佐時。成績救萬姓之焦熬,失之則遁世藏名,臥一山之蒼翠。”

竟然在給皇帝普及選舉賢才的好處。

普及完常識後就開始吹自己的才能:“某妄思幼稚便異諸童,雄筆陣,決勝詞鋒,運陳平之六奇,飛魯連之一箭。場中就敵,不攻而自立;降旗天下,鴻儒遙望而進。”、“

可以力平鯨海,可以拳擊鰲山。破堅每事於先登,敵無不克。策馬常居於後,殿功乃非矜

。”

他誇完自己之後就到了提意見環節,參看前代古人的求職信,這裡一般是全信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他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戰略思想、執政理念、看問題的思維深度的等等綜合素質,而韓熙載這一部分的內容寫的不過是“施仁政、恤農事、納賢才、重國防”等等前人說爛了的老詞,並沒有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提出任何真正的有建設性的意見,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志大才疏和眼高手低。這也是皇帝在看完他這篇求職信後反而對他印象不好的原因,這就導致了和他同樣來自北方的人都受到重用,而獨獨他一個人始終不受重用。

當然了,因一篇求職信而被定性,耽誤晉升的可不止韓熙載一人,另一個倒黴蛋是西漢鼎鼎大名的相聲祖師東方朔。

漢武帝初年為了幹一番事業,就向天下下了求賢令,此令一出,士人們的自薦信堆滿了幾間房。而東方朔為了從眾多自薦信中脫穎而出,就洋洋灑灑的寫了三千片竹簡,可以想象一下,當兩個壯漢將三千片竹簡擺在漢武帝面前時,漢武帝那活久見的表情。不過漢武帝最終還是耐著性子,花了2個月的時間把這篇巨量的自薦信給讀完了。

這篇自薦信的原文現在已經找不著了,不過從《漢書》的隻言片語中可以窺見,這篇自薦信和韓熙載的《行止狀》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似,都是在不斷的吹噓自己有多有才能等等,到了具體的治國舉措、施政方略,就變成了空洞的口號,但凡是一個有見識的君主都不可能重用這樣的人。

看過了這些失敗的案例,咱們再來看看成功的案例。公元前512年的某一天,可能是上午,吳王闔閭(hé lǘ])和心腹伍子胥一起探討進攻楚國的事,當兩人談到領軍將領時,吳王就感嘆說:“楚國是一個老牌強國,國內將帥雲集,我們跟他們打缺少一個合適的將軍來領兵啊!”

伍子胥一聽這話,就趕忙向吳王推舉自己發現的一個人才——齊人孫武,吳王一聽伍子胥的話就一陣的頭大,因為這已經不是伍子胥第一次向吳王推薦孫武了,他前前後後給吳王安利了十幾次,但是吳王始終沒有見孫武,一是此時的孫武並沒有任何的名氣,他連孫武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想來也不是什麼有本事的人,二來孫武還是一個齊國人而不是吳國人,心理上天然的就存在疏離感。

不過伍子胥這次做了萬全的準備,他帶來了孫武的求職信。吳王本來並不想看這篇長達六千字的求職信,不過耐不住伍子胥的再三請求,吳王只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讀了起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開篇的一句直接抓住了吳王闔閭(hé lǘ])的眼球,隨後的《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等十三篇直看的吳王心潮澎湃,激盪不止,吳王一改之前牴觸的態度,立刻召見了孫武,兩人針對書中的軍事謀略和軍事思想進行了一番長談,吳王深受啟發。

當然了,作為一個實幹家,吳王自然不滿足於紙上談兵,於是就出現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吳宮教戰”環節,這下子吳王算是真的心服口服,拜孫武為大將軍,日後平越滅楚、遠征強齊,成就萬世美名。

如果說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以自己的思想學說作為求職信是一種標配的話。那麼在詩歌鼎盛的唐朝,用詩作求職就順理成章了,當時的文人還給這種求職方式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做——干謁。

唐代的干謁詩很多,下面咱們就挑幾個知名度大一點的講講。公元787年,虛歲16的白居易拿著自己的大作《賦得古原草送別》,去拜見當時的大文豪顧況,顧況聽說這個小年輕名字叫白居易,就拿他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的米貴,你想要白住怕是不易吧!”,不過當他讀完這首詩後態度立馬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連忙說:“能寫出這樣的詩,這天下哪裡不可以住!”經過顧況的極力推薦,年紀輕輕的白居易名滿長安,求職的目的算是達成了。

相較於白居易這種直白的方式,朱慶餘就委婉許多。他在參加進士考試之前,先給當時的水部郎中的張籍上了一首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把自己比作要見公婆的小媳婦,頗為俏皮可愛。讀罷笑噴的張籍也回了他一首:“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張籍心想既然他自比小媳婦,那我把他比作貌美、歌甜採菱姑娘正好合適。兩人珠聯璧合的唱和成為了詩壇佳話,朱慶餘也憑此一舉中第。

當然了,唐朝除了這種干謁詩,也有那種正規的求職信,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開篇的“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簡直是將韓朝宗給誇上了天,後面的什麼有周公之風等等,讓你簡直不敢相信這竟然是那個“仰天大笑出門去”、“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寫出來的,不過這篇求職信顯然是失敗的,因為看了這篇求職信的“韓老闆”並沒有錄用李白。

和悲慘的李白相比,另一個人就顯得牛氣很多,這個人靠著一篇噴皇帝的文章,而獲得皇帝的賞識,對當時的宰相說,這樣的人才都沒有選拔出來,你這宰相是幹什麼吃的?

這人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而這篇文章就是有古今第一檄文美譽的《代徐敬業討武曌檄》,據《新唐書》所載,武則天讀到”入宮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這幾句的時候不過是微微一笑,但當他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的時候就開始大罵宰相,到最後一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更是深深的被折服。

當然了《代徐敬業討武曌檄》是一篇檄文,並不是正式的求職信,不過誰又能否認他正是憑藉著這篇檄文而進入到皇帝的法眼的呢?就像有“萬磁王”之稱的聯想副總裁常程,透過不斷的碰瓷小米,而獲得雷軍的賞識最終加入小米。

古代文人的求職信,基本是在宋朝以前,到了宋朝建立了完整的科舉晉升體制,求職信就逐漸

消逝

,而到了現在求職信就更加少見,一般都是根據公司需求來投遞個人簡歷,即介紹一下自己的基本資訊和吹噓一下自己的技能。

當然這也和現在大多用人單位用人方式的轉變有關,現在大多的用人單位所選拔的人才基本是以

庸人

為主,更加重視執行力,而不是創造力,即能做上層安排好的事情就可以了,個人對工作或公司的看法和設想是沒有用的,甚至是破壞執行力的不安定因素,所以現在基本剔除了求職信最為重要的部分,即對工作、公司的看法和規劃,這樣一來求職信自然就沒有必要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