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本文轉載自SMZDM生活家,猶豫94想買

我之前使用的電腦是外星人 Alpha R1,一款迷你主機,當年的效能還行,重點是顏值也超棒。它陪伴了我 3 年,各方面我都很滿意,而且完美支援黑蘋果。

可惜歲月不饒「機」,如今已是 2020年,它的配置著實有點落後了。最近我換成了同樣迷你的

NUC8i5BEH

作為「外星人の接班人」,代號「

豆子峽谷

」,效能強勁、介面豐富,整機尺寸比外星人還小了一圈。

i8-8259U處理器 + Iris Plus 655 核顯

支援 HDMI 2。0 和 USB-C/雷電3

前後共 4 個 USB 3。0 介面

11。7 x 11。2 x 5。1 cm

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是英特爾推出的迷你電腦套件,屬於「準系統」,並非開箱即用。使用者需自行安裝筆記本記憶體條(別買錯)、硬碟和作業系統。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正好前幾天跟基友扯淡的時候,他也覺得這種小主機有點意思,放在

家裡看影片

或者

帶去公司

都合適,於是我倆就來了一次「偽·鹹魚·團購」,附帶裝機服務。至於代價嘛……朋友答應請我撮一頓。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因為基友主要使用 Win10 系統,macOS 算是(我種草的)嚐鮮體驗,所以我推薦他搭配一個高速的

M.2 NVMe 固態硬碟

,更加能發揮出 NUC8 小鋼炮的完整實力。

而我需要「完美黑蘋果」,得更換 NGFF/M。2網絡卡。這樣會佔用了 M。2 介面,我又暫時不想硬改(破壞保修),退而求其次選擇了 SATA 介面的固態。網絡卡在路上了,感興趣的值友可關注後續內容。

一、NVMe固態

首先科普一下,固態硬碟(SSD)大致分為以下 4 種介面型別: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現在的新電腦大多使用 M key 插槽,若選擇對應支援

PCIe 3.0x4 匯流排

NVMe 協議

的 SSD,最高速度可達

3000+MB/s

因此,小夥伴們在購買 M。2 SSD時要注意相容性哦,不是所有的 M。2 都是 NVMe 協議,買對了才能順利起飛~

SATA 和 NVMe 都是傳輸層協議,M。2 準確說是物理介面,但我們習慣統稱為 M。2 SSD。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我選擇是國內老牌儲存方案提供商

BIWIN(佰維)

的子品牌——

佰微 Wookong M.2 SSD

,外包裝還挺酷的,左邊有一個「

齊天大聖 · 孫悟空

」的側身形象,暗示很能打?右上角的圖示則表示支援 PCIe 匯流排和 NVMe 協議,速度應該有保證了。

HP 儲存的 SSD 和華為的 專利 NM 卡都授權給了佰維生產,我之前有檯筆記本的固態盤也是佰維的。

固態容量可選 256GB~1TB ,我這款是1TB的(方便雙系統),一般容量越大,效能越好,壽命越久。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M。2 SSD 比傳統的 SATA SSD 小巧了許多,甚至比記憶體條還要纖細。正面是常規的產品資訊、序列號等,

五年質保

我看有一些網友搭配 M。2 行動硬碟盒後,真就和普通 U 盤差不多大了,配合雷電 3 介面,也是非常爽的體驗。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固態背面是

散熱銅箔

,比較簡潔乾淨,不像記憶體條那樣是裸露的(手殘黨就不拆開看了)。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另外,M。2 SSD 比 SATA SSD 更容易安裝,插入插槽後,擰緊尾部的一個小小固定螺絲即可。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二、裝機測試

上文提到,NUC 是不帶作業系統的。雖然我不太熱衷搞機,但裝個電腦系統對我而言還是很輕鬆的。

1.安裝系統

眾所周知,新記憶體條即插即用,但

新硬碟

則需要

格式化分割槽

,這裡我推薦用「微PE」或另一臺 Windows 電腦的DiskGenius軟體來初始化分割槽。

因為我給朋友裝的是

雙系統

,所以把這塊佰微 M。2 SSD 分成了 3 個分割槽(實際可用 954GB),僅供參考:

雙系統注意:分割槽表型別選 GUID,建立新 ESP 分割槽和 MSR 分割槽預設即可(其他方式ESP小於200MB會出錯)

Windows 系統盤,80GB,這個分割槽純屬舊習慣,更方便管理系統檔案

macOS 系統+資料盤,256GB,Mac 會格式化為專用的 APFS 檔案系統,所以容量多給一點;也可安裝 NTFS 讀寫工具後使用資料共享盤

資料共享盤,617GB,鎖住上面兩個分割槽容量後剩下的空間,也可按需繼續分割槽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說來慚愧,這還是我

第一次用 M.2 NVMe SSD

,結果裝系統的速度非常快,我都被驚到了。安裝系統的過程不贅述,網上有簡書大神的完整教程。

Windows 10:5GB 原版映象,2 分鐘部署,4分鐘重啟安裝(含藍色畫面階段),加上初始化設定,共 10 分鐘搞定。

macOS :8GB 整合版映象,3分鐘部署,10分鐘重啟安裝,加上初始化設定,共 18 分鐘搞定。

根據我不多的裝機經驗,SATA SSD 安裝 Windows 貌似要 20 分鐘左右,macOS 則更長一點。

裝 Win10 的時候我忘記拍照了……反正都挺簡單的,一路順暢。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我還記得 2015 年第一次給舊電腦換上 SATA SSD 的情形,說是讓我那個渣筆記本起死回生也不為過,整個系統變得非常流暢。沒想到佰微這塊 M。2 NVMe SSD 裝機再次讓我體驗了一次「

起飛

」的感覺。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2.娛樂大師

為了便於測試,我們首先進入 Windows 系統,完整的 NUC 硬體引數如下圖: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接著按照慣例,我們用娛樂大師跑個分玩玩~

22W 分的綜合性能還湊合吧,得分主要靠

CPU

M.2 NVMe SSD

,這剛好也是我和朋友都選擇 NUC 的重要理由。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3.固態測試

這個佰微 WooKong M。2 固態硬碟,首次開機通電 4 次屬正常情況,累計使用 0 小時。

這裡有個小彩蛋,我之前拆了舊筆記本的 SSD,牌子正好就是佰微的母公司佰維(BIWIN),後面改成行動硬碟了。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正所謂「

硬碟有價,資料無價

」,對於硬碟我還是要多測試幾遍才放心的,老司機也要「小心駛得萬年船」~

我找來了 CrystalDiskInfo 軟體檢視更詳細的硬碟資訊,PCIe 3。0 x4 介面 ,NVMe1。3 協議,

健康狀態良好

我搜了一下,PCIe + NVMe 的固態硬碟其實都支援 TRIM、NCQ 等功能,但只有走 SATA 通道時才顯示。這個截圖是我後面補的,通電時間有點區別。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使用上面同系列的 CrystalDiskMark 軟體測試 WooKong M。2 SSD,

讀取 2028MB/s

寫入1675MB/s

,入門價位有這速度我挺滿意的,「悟空」果然很能打~

官網標註的實驗室讀寫速度是 2100MB/s 和 1800MB/s,跑分表現基本達標。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正好我下載的 Windows 和 macOS 的系統映象檔案都很大(5~8GB),實測 WooKong M。2 SSD

複製檔案速度

穩定在

1.68GB/s 左右

,峰值約 1。9GB/s,跟上面的跑分資料也大致吻合。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我還測試了 WooKong M。2 SSD 在 macOS 系統下的表現,可能是

平臺和軟體演算法不同

,略有差異。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作為對比,最後再看看我剛才提到的佰維 SSD,搭配硬碟盒 USB 3。0 連線的速度也不錯,欺負普通行動硬碟綽綽有餘,但跟 WooKong M。2 SSD 相比就是個弟弟了~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三、黑蘋果體驗

說到黑蘋果,我常給身邊朋友安利 macOS 的理由之一就是

Final Cut Pro X

了。如果你也想學習剪影片、當個「後浪」 UP 主,那麼

NUC

+

M.2 NVMe SSD

可以算是一對「最佳拍檔」,效能比肩

MacBookPro 2018 款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我選取了之前拍的一個 VLOG 小短片,

素材時長1分45秒

,包含數個片段和常見的轉場、字幕等,匯出格式為

1080P@60fps

的 MP4 檔案。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在我配置較落後的外星人 Alpha R1 渲染(下圖右),使用 i3-4130T 和閃迪 SATA SSD的組合,匯出這個影片需

9 分 47 秒

,只能說湊合能用吧。

而同樣的工程檔案換到 NUC 渲染(下圖做),藉助

i5-8259U

WooKong M.2 SSD

的強勁效能,這一過程縮短到了

3 分 05秒

,比原來

節省約 70% 的時間

,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我這個對比測試並不嚴謹,但結合網友反饋,NUC 的影片渲染速度還是蠻給力的。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在整個影片渲染過程中,CPU和硬碟的

溫度控制

都還不錯。其中 CPU 睿頻至 3。42 GHz 左右,接近馬力全開,NUC 頂蓋輕微發燙,有一點風扇噪音,但不算很吵。

我之前聽說 M。2 SSD 工作時一般發熱量較大,好在佰微固態硬碟的品質還行,最高 39℃ ,我可以接受。

上圖為日常 Chrome 看網頁的溫度,下圖為 FCPX 渲染影片的溫度。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四、總結

正如官網所言,NUC 的定位是

便攜型迷你主機

將傳統臺式電腦的威力置於掌中

,適用於企業、學生、教育工作者及(輕度) DIY 人士,如果你有跟我類似的需求,NUC 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而且經過我的非專業測試,佰微 Wookong(悟空)這塊 NVMe 固態硬碟的表現也很不錯,

效能強

傳輸快,發熱小

。它讓小鋼炮

NUC 如虎添翼

,使得大檔案移動、遊戲軟體載入、影視後期工作的效率都有了顯著提升,綜合性價比值得肯定,不愧是「

自古紅藍出CP

」。

外星人老矣,NUC8接棒,佰微M.2固態悟空系列使用體驗

要不是為了

蘋果全家桶

的「

連續互通

」等體驗,我也會選擇 M。2 NVMe SSD 的吧。假如你對「NUC x 99%完美黑蘋果」感興趣,請關注後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