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詩歌鑑賞:無題(亂眼繁枝照夢痕)

陳寅恪詩歌鑑賞:無題(亂眼繁枝照夢痕)

原詩:無題

亂眼繁枝照夢痕,尋芳西出憶都門。

金犢舊遊迷紫陌,玉龍哀曲怨黃昏。

花光坐惱鄉關思,燭燼能溫兒女魂。

絕代吳姝愁更好,天涯心賞幾人存。

此詩作於1919年3月。錄自《吳宓自編年譜》,為詠梅兼贈梅光迪(學衡派創始人)。

陳寅恪詩歌鑑賞:無題(亂眼繁枝照夢痕)

歷史背景:

1918年冬,陳寅恪在美國哈佛大學學梵文和巴利文;1919年1月18—21日陪同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巴黎凡爾賽參加和平會議,史稱“巴黎和會”。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8年5月4日,孫中山辭去軍政府大元帥,護法運動失敗;8月12日,代總統馮國璋通電辭職;8月15日,日本宣佈出兵滿洲里;9月4日,徐世昌當選大總統;9月10日,段祺瑞辭去國務總理職,由內務總長錢能訓兼代;9月13日,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公使宣告,日、俄如有售讓中東路協定,中國堅決不予承認;11月15日,北京大學在天安門舉行演講大會,李大釗作題材名《庶民的勝利》的演說。1919年1月19日,陳獨秀、李大釗呼籲除三害,興三利(即:蚊子耗子蟑螂;利國利民利天下)。

陳寅恪詩歌鑑賞:無題(亂眼繁枝照夢痕)

賞析:

詩中的“都門”借指京都,就是北京。“金犢”出自溫庭筠的《春晚曲》,指遊春之車。“紫陌”指大路。“玉龍哀曲”出自姜夔《疏影》,此處代指《梅花落》。“吳姝”出自南朝陳後主《三婦豔調》,此處指吳地的美女。

該詩根據出處和典故即可直譯。作者在美國讀到國內朋友的春遊文章,聯絡到在美國沒有梅花,追憶國內的“繁枝”、“都門”、“金犢”、“紫陌”等盛景,觸及1918年和1919年初國內亂局狀況有感而發出“玉龍哀曲”、“花光坐惱”、“兒女魂”、“愁更好”、“幾人存”的孤獨哀怨。從春遊賞梅花的思鄉情懷,抒發對國家興亡、民族前景的關切與主張。

全詩表達了“五四運動”爆發前後作者的保守觀念,有返回洋務運動、文化返回滿清的傾向,與王國維的主張相近,從中可以探索作者一生的思想源泉與變化歷程。

陳寅恪詩歌鑑賞:無題(亂眼繁枝照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