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專注歷史大義,弘揚中華國學。

開文啟言:為人處世之道,收穫與付出都是相互的,從來沒有一方無止盡的付出,更沒有一方無止盡的索取,欲想人為己,你需先為人,無論古今向來如此,但前提為,這個人值得你為之付出……

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唐玄宗李隆基年間,有這麼兩個人,他們素未謀面,僅僅透過一封書信便把對方視為知己好友,當一位朋友遇難的時候,另一位朋友為了救他,拋妻棄子十餘年,朋友被救後不久,他卻因病去世,只留下一位遺孤。

為報朋友救命之恩,他是這樣做的……

兄弟相識

唐玄宗開元年間,宰相郭元振有一位侄兒名叫郭仲翔,文武兼備、豪氣干雲,孔子有云學而優則仕,郭仲翔便想透過自己伯父的關係,在朝廷謀個出身,到了長安之後,他的伯父郭元振不同意他透過門第關係躋身廟堂。

想求顯貴,必需透過正規途徑進身,要麼科舉入仕,要麼像班超、傅介子一樣立功異域入仕,一番話說的郭仲翔懺愧連連。

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恰巧南蠻作亂侵擾州縣,朝廷派遣李蒙為姚州都督前往征討,大軍開動前夕,宰相郭元振舉薦侄兒郭仲翔到軍中任職,由此,郭仲翔加入到了南征的隊伍之中。

行至劍南,有一個叫吳保安的人聽聞郭仲翔大義,且又跟自己是同鄉,遂將自己久不得志、報國無門,並想參軍報國的理想寫了一封信送給了郭仲翔,郭仲翔看到信中的內容言辭懇切、文采飛揚,便想到此人與自己素未謀面就敢託我幫忙,定是深懂我的忠義賢能之士。

於公,為國舉賢;於私,成其仁義;不管於公於私都得幫這個忙,於是經過郭仲翔在李蒙面前的舉薦,徵辟吳保安為軍中管記,然而徵辟信令剛剛發出,還未到達吳保安的手中時,南蠻已經逼近了內地,大軍開始奔赴前線。

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為救朋友脫離虎口,拋妻棄子十餘年

大軍開赴前線取得了第一次的勝利後,李蒙在不瞭解敵情的情況下立刻發動了第二次進攻,郭仲翔勸其暫時按兵不動,以觀敵形,然而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李蒙根本聽不進去,以致在第二次進攻的時候全軍覆沒,李蒙戰死,郭仲翔被俘。

蠻人對付俘虜的方式不像中原王朝那樣人性化,就是把所有人員都當成奴隸分發給各個部族首領,然後想盡辦法進行折磨,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等到玩厭後再讓被俘人員給家裡送信,拿錢或物來贖,蠻人首領聽說郭仲翔是宰相的侄兒,便讓拿一千匹絹布來贖回郭仲翔。

西蠻之地距離長安幾千裡,信該怎麼送到伯父手裡,這是郭仲翔考慮的問題,想來想去,他想到了吳保安,於是託人把信送給在姚州的吳保安,然後讓吳保安帶著信去長安找他的伯父。

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話說吳保安在家接到了姚州都督李蒙的徵辟令後,知道是他寫給郭仲翔的那封信起了作用,於是辭別妻兒前往了姚州,剛到姚州就聽說朝廷軍隊全軍覆沒,人員一概被俘的訊息,心下開始日夜思念郭仲翔的安危,這天忽然收到郭仲翔的求救信函,便馬不停蹄前往長安找到宰相府,可誰知道,郭仲翔的伯父,當朝宰相郭元振已經去世了。

吳保安為了救郭仲翔脫離虎口,只能回去變賣家產自己籌夠那一千匹絹布,然而還差得遠,只籌了三百匹,他不顧妻子和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孤身離家遍地遊走去籌那剩下的七百匹絹布,這一籌,就籌了十年,可是還差三百匹。

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在這十年之中,吳保安沒有回過一次家,寫過一封信,他要省下錢買夠絹布早點贖回郭仲翔。吳保安的孩子這時已經十歲,在老家舉步維艱的妻兒只能前往姚州尋找吳保安,路上盤纏用盡,又沒有半點丈夫的訊息,妻子著急的哭了起來。

這一哭正好驚動了路過的姚州都督楊安居,由於李蒙戰死後,楊安居頂替李蒙成為了姚州都督,在楊安居的詢問下,這位啼哭的女子便把事情的原委說了出來,楊安居聽後,感念吳保安的大義,把吳保安的妻兒安置了下來,並派人找到了吳保安。

楊安居把他妻兒的訊息告訴了吳保安,併為他補夠了一千匹絹布,吳保安謝過後,決定先去把郭仲翔救出來,再和他的妻兒相見。

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郭仲翔撫養吳保安夫婦的遺孤

郭仲翔在西蠻一呆就是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他受盡了蠻人的折磨,為了防止郭仲翔逃跑,蠻人用鐵定把他的腳和木板釘在了一起。卻說蠻人聽說有人拿著一千匹布絹來贖郭仲翔,不顧郭仲翔腳上的疼痛,胡亂的把鐵釘抽離了他的腳掌。

郭仲翔被釋放後看到了吳保安,兩人擁抱痛哭,而這,才是他們二人的第一次見面,回到姚州後,吳保安的仁義之名被傳揚開,加之楊安居的保舉,升補嘉州彭山縣丞。

卻說郭仲翔回去後,在幕府效力了三年,父親卻又亡故,等到三年孝期滿後,已經是六年後的事情了。他知道吳保安對他的大恩還沒有報答,於是前往嘉州尋找保安,這去了後才知道,吳保安夫婦來到這裡不久,患了疫病已經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十六歲的孩子。

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郭仲翔聽後悲痛不已,他決定撫養恩人的孩子,並把恩人的墳墓遷到內地安葬,發開土堆只有吳保安夫復的兩具骨架,在兩具骨架上做好記號,小心的裝入練囊並揹負而行,吳天佑(保安的孩子)說道那是他父母的骸骨,應該由他來背,郭仲翔卻道:“永固為我奔走十年,今我暫時為之負骨,少進我心。”

邊走邊哭,路上行人聞之莫不悲泣,每到客棧,仲翔總是先將保安夫婦的骸骨放入上座,用酒飯澆奠過後,才會和天佑同食。晚上也是先安置好夫婦骸骨,才敢就寢。

仲翔到家照顧好天佑之後,開始打掃中堂,設立保安夫婦神位,買辦衣衾棺槨,重新殯殮。自己戴孝同天佑一起守墓受吊,固匠造墳,一切葬具按照葬父規格,又立一道石碑,詳細記載保安棄家贖友一事,使往來讀碑者,盡知其善。

為救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他拋妻棄子十年,朋友被救後他卻去世了!

又和吳天佑一起守孝三年,三年內,教天佑識字讀書,三年後,天佑學問日漸精通。又念及天佑尚未娶親,便安排自家宗族中的賢德女子與天佑成婚,割自家宅院和一半家財分給天佑過活。

時仲翔補嵐州長史,仲翔為報保安之恩,將保安對他的恩情以及保安之子天佑的才德寫了一份奏疏上報朝廷,願把嵐州長史之位讓與天佑,朝廷感念仲翔和保安的兄弟之情,安排天佑為嵐谷縣尉,仲翔仍居嵐州長史。

因為吳保安和郭仲翔的昆仲之情,遠近聞名,世人皆言道:“吳、郭之情,雖古之管鮑、羊左,不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