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早的圖騰崇拜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但是,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過龍呢?這一直是人們在探討的問題。

曾經有的學者認為,“龍”在古代確實是存在,按照西方生物學分類,應該是稱作Crocodylus Porosus的一種巨型鱷。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Crocodylus Porosus,一般翻譯為灣鱷,又名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它還有一個更恐怖的名字——食人鱷。好萊塢電影裡,凡是涉及到巨鱷襲擊的橋段,就是用它作為原型。灣鱷是23個鱷科物種中最大型的,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如果單純從兇猛和體型上來看,灣鱷或許和龍能攀上交情,但是,我們的老祖先們,可不這麼想。最簡單來說,韓愈老先生就寫過千古傳誦的《鱷魚文》,說明在唐朝,啥是鱷魚,已經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廣雅·釋螭》中,還把龍分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

不僅如此,在歷史記載中,“龍”也是一直存在的。

大家最常聽說的是“營口墜龍”,其實,關於龍的目擊記載,多到飛起來有沒有!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續漢書》,成書於西晉時期,距今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這裡就記載了發生在河南的墜龍事件。

《續漢書·五行志》“桓帝延熹七年(164年)六月壬子,河內野王山上有龍死,長可數十丈。”桓帝,即漢桓帝劉志,實行賣官鬻爵的那位。而河內野王山,就在當今河南沁陽縣。這條龍長達數十丈,只不過死了。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說,這可能不是龍,沒準就是巨蟒、巨型蠑螈什麼的,那我們再來看一個“天投蜺”事件。

漢靈帝時期,有一巨物裹挾黑氣掉在了溫德殿裡。“大如車蓋,隆起奮迅,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如龍。”皇上看了很納悶,問蔡邕這是個啥,蔡邕說,“所謂天投蜺也,不見足尾,不得稱龍”。

可見在當時,到底什麼是“龍”,大家心裡是很有數的。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三》也有龍的記載,“建武中,曹鳳字仲理,為北地太守,政化尤異。黃龍應於九裡谷高岡亭,角長三丈,大十圍,稍至餘丈。”

在“二十四史”中的《遼史》裡,還記載過耶律阿保機在蒙古查干木倫河以西的戈壁上,親手射殺黑龍的經歷,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翻翻。這種關於龍的傳說記載,從古至今,一直沒有斷絕。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在文秉撰寫的《烈皇小識》裡,就記載了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中旬,在順天三河縣,半空中忽然墮下一條巨龍,有角有鱗。巨龍在地上掙扎了三天三夜,最後就像擱淺的鯨魚一樣,力竭而死。

這個順天三河縣,就是如今大北京往東的三河縣,崇禎帝的時候,也是環“京畿之地”。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到了清朝,紀大煙袋紀曉嵐撰寫的《閱微草堂筆記》裡,記載了他父親紀容舒在老家河北獻縣,遇到了一次墜龍事件。“癸亥夏,高川之北墮一龍,里人多目睹之。”只是這條龍最後“蹂躪禾稼二畝許,乘風雨去”。

像這樣關於龍的記載,在歷史典籍中還有很多;而關於龍鱗、龍角的記錄,更是一時半會說不完。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比如歷經前蜀、後唐和宋朝開國的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記錄了五代後晉,河北鄉間豪紳曹寬,就收藏了一對龍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作者,清末作家吳趼人還記錄過自己鑑賞龍鱗的經歷,“鱗作方式,其紋亦都作正方形”。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不過,問題來了。

既然前人有記載,可又沒有實物證明,讓“龍”是否真實存在,成為巨大謎團。

對於這個問題,小山哥的看法,就是那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既然有陸地生物、海洋生物,為什麼不能有空中生物呢?只是沒發現而已。

中國見龍歷史:除了營口墜龍,其實我們先人經常看到龍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遇到了呢。

畢竟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還是希望這個老祖先是真實存在的吧,各位小夥伴又是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