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寒暑易節,四季更迭,自然之法,春溫暖,夏炎熱,秋涼爽,冬嚴寒。我對秋天的感覺似乎多了一份關注。在城市,林立高樓阻隔了季節的訊息,當秋季來臨,城市的熟視無睹,置若罔聞,輕慢懈怠讓秋的味道淡而又淡,甚至印痕難覓;而山村郊野,向來是季節的風向標,對秋的儀式感嚴格而鄭重,給了秋足足的面子。

雖已漸入深秋,涼風吹起,可城市的花朵依然嬌豔,草木蔥綠,少女們依然裙裾飄飄,她們統統忘記了季節的轉換。然而在山郊鄉野,河流清冽,山野疏朗,秋的味道濃烈而有趣味。看,秋日的陽光雖然明亮,但明顯失去了灼熱的濃烈,它們穿過秋葉散落殆盡的枝椏間,疏疏朗朗的灑滿彎曲起伏的小道。那小道在落葉、荒草的陪伴之下,不知疲倦地走向更遠的遠方;起伏的山崗,猶如大海湧起的波濤,將樹林、草叢高高舉起。行走在山野陌路,常常會有足夠的幸運:有時會偶遇七彩斑斕的野雞,她們會冷不防在你路過靠近時突然躍起,飛到更深的草叢中,而留下路人的驚訝所不顧,更大的幸運,是會有雞媽媽帶著一群小野雞匆匆逃離的場景。野兔則會製造更大的動靜,它飛躍突竄,讓雜草也迫不及待的為它讓路。在涼風吹拂之下,秋蟲的鳴叫聲更加清純亮靜甚或尖利;野菊花的黃色更加耀眼,她的略有的苦感,隨涼風飄散。水池邊竹葉沙沙聲和著秋風的節拍,把身子舞動起來。

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俗話說:秋天的螞蚱蹦躂不幾天了,但即使到了生命旅程的尾聲,它們依然體現頑強的生命活力,看它的健碩、體壯和有力,足以令人感動。有一種叫老飛頭的螞蚱,其腿部鋸刀狀的齒狀更加鋒利,令人望而生畏。抬頭遠望,常常在落葉殆盡的樹枝間,有外表粗糙凌亂的老鴰窩特別顯眼,在夏季的大風暴雨後卻依然固若金湯。這老鴰窩也為豐富我們的語言貢獻了力量,比如“老鴰窩搭戲臺,哪個鱉娃穿花鞋”,“老鴰窩裡飛出金鳳凰”等。更為奇特的是一種叫“蟄厲蜂”的野蜂,個頭比普通馬蜂大有幾倍,黑而壯實,據說有毒性,但它們製造的巢更加穩固也具美觀,它們通常圍繞著一根樹幹建造,外表圓滑精巧,任風吹雨淋太陽暴曬,依然完好無損,其內部也一定是符合科學搭建原理的。

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在秋季,山崖間、荒道旁,各種野果子、野菜、野草都是吸引人眼球的,黃花苗的小黃花在秋陽下黃燦燦的,野辣菜、灰灰菜都可食用。俗名陳刺蛋,這種據說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枳,是有藥用價值的,它們掛在尖利的刺中間,給採摘者設定了高難度的技巧;高大的芭茅的花絮白的耀眼,最親熱人的當屬蒼耳子,一旦親近,就難捨難分,有一種隨你走遍天涯的決心、勇氣和果敢。一種俗名麻包蛋的,在郊野小路邊,模樣和西瓜相似,僅有大拇指頭肚大小,已經成熟,黃黃的,袖珍可愛。如果有足夠的力氣,還可以去溝崖旁刨茅草根,這可是不小的力氣活,因為茅草根基本是豎直的紮根在十幾釐米之下的黃膠泥中。但茅草根很好吃,生吃甜甜的,熬茶則清熱去火,在城市街頭,可以看到有農村人蹲在街邊售賣,很多城市人買回去給小孩兒熬茶。秋季漫山遍野的黃稗草已經金黃金黃,足有齊腰深,象成熟的小麥,大片大片的,如若以前,早已被人們收割用於蓋房子苫屋頂了,據說那作用是冬暖夏涼的,我仔細看了,它的表皮光滑堅硬挺直,所以是防水的好材料,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所居住的茅廬,也就是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南陽諸葛廬”,經歷1800多年風風雨雨,無數次的修葺,其屋頂現在依然用的就是黃稗草。

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秋天鄉野的色調是多姿多彩的,老百姓的土語說法是“老天爺當公公打了個大花臉”,陽春白雪式的比喻是“上帝打翻了調色盤”,偉人的一句“萬山紅遍,層林浸染”更是昇華到了美學的高度。這所有的比喻,都極盡描摹了秋季色彩斑斕的豐富廣度和深度。

秋季空氣中少了水分,如酒之甘冽,少了黏糊,更加直接了當。清早,是要有清爽涼氣的洗禮,才能使我們的頭腦清醒,尤其是在室內時間太長,有一種昏昏欲睡、麻木遲鈍的感覺,混混沌沌、遲緩黏糊,缺少了靈感,象溫吐嚕的開水,木滋啦味,只有涼風一吹,才能激靈一下,重拾敏銳的思維,這就是秋風涼意的妙處。

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我的老家在唐河的上游,是典型的平原地帶,一馬平川,所謂的崗地也僅僅是大的土坡而已。入秋後,北風一吹,立馬涼爽起來,樹葉變黃,紛紛墜落,秋收後的大地袒露肌膚,無遮無蓋,沿唐河岸邊高大的楊樹林似護衛河道的衛士,在葉落之後,更顯得精幹堅挺。“白河灘,唐河彎”,說的是白河的灘比較寬,而唐河的彎道比較多。唐河諸多的彎道造就了大塊大塊的淤積灘塗,這些肥沃的灘塗是樹木生長的好地方。我們村緊鄰的唐河岸邊的大的彎道所淤積之地,就是大隊的林場,幾十年來,大片的桑樹林、楊樹林、竹竿林遮天蔽日,蔥蘢茂盛。深秋季節,依然茂密墨綠的竹竿林,在北風吹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響,好似迎合密林深處群居的麻雀嘰嘰喳喳的吵鬧聲。村子北邊崗地盡頭的洪山廟崗下,距離唐河岸邊約2裡地的渠埂兒,早已廢棄,不知道為灌溉發揮過多少效力,但渠埂兒上兩排高大的楊樹柳樹和其南邊的長形水溝卻留給了我極深的印象,我們小時候,在那裡逮過小魚,秋天毛豆成熟的季節攏柴燒過毛豆,雖然吃的都是嘴手烏黑,也不管燒熟透了還是生不拉幾的,但豆香卻依然念念不忘。及至中學時代,當我學習徐志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時,我腦海中呈現的是渠埂的柳樹、水潭、落日餘暉,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也把思緒拉回到了渠埂風光。家鄉小時候玩耍的場景時常同成年以後的所見所聞在記憶裡吻合、重疊,這大概是青少年時記憶的烙印深深根植的原因。在這秋日的涼風之下,渠埂的深秋也一定是落葉殆盡、塘水微涼、雜草枯萎,可以尋覓曹丕“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具體意象。

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我們所處的區域在秦嶺淮河的分界線上,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雖然秋季相對時日較短,但在夏冬之間,是必須有的過渡和銜接,南方從夏天到冬天的“硬著陸”著實讓我們的感覺不大習慣。

無涼爽而不秋日。秋日的涼爽,是夏季炎熱到冬季寒冷的轉折,好似詩詞“起承轉合”中之“轉”的作用。

秋天“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這是《故都的秋》中郁達夫先生所描繪的北方大都市北平的秋景。老舍先生《北平的秋天》也讚美“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我這裡所說的則是遠離都市的鄉土野景,同樣是趣味多多,令人嚮往。

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走吧,一起走出城市依然溫暖的氛圍,無須名山大川,到一處隨便的鄉郊野外,一處隨便的山道邊、雜草處,放鬆心態,沉靜思緒,細看秋的多姿多彩,靜聽蟲唱鳥鳴,任涼風輕佻凌亂我們的頭髮,恣意吹拂我們的臉龐,深深地品賞秋帶給你我的涼爽清新。

(宣告: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走,到郊外尋秋去『我心飛揚』

主編 | 馬營     題字 | 秋月

“源潭天空”釋出原創作品著作權歸原作者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