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導演畢贛憑藉《路邊野餐》拿到臺灣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獎。但這並不是我要寫這篇影評的原因。

第一:這是一部極罕見的探討時間這個概念本身這一主題的電影。而且完成度很高。

第二:這是一部對電影語言本身很尊重,但也極具文學性的電影。而且相容的很好。

第三:網上對本片的影評很多都是亂開腦洞,隨意攀附。而且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好,我們進入這部夢幻與清醒交織的《路邊野餐》

一:故事文字篇

導演畢贛同時也是一位詩人,所以本片不是一個透過強巧合衝突式故事來支撐的片子。所以不需要像分析《穆赫蘭道》或者《盜夢空間》的樣子去開腦洞,找邏輯閉環。

就故事框架來說很簡單,主人公陳昇的一段經歷,陳昇的過去,家庭,跟陳昇有關係的人物的過去。故事分三個階段,第一段在凱里,第二段在蕩麥,第三段在鎮遠。你可以把這三個地方,理解為過去,現在和未來。最後他又從鎮遠回到了凱里。但最有趣的是,影片把過去,現實,未來和夢境,交叉著穿插著傳遞給了觀眾。

第一段凱里,像夢魘一樣的存在,灰暗鬼魅並存,大量的夜景,隧道的盡頭。主人公就像被困在了這裡。不是困在這個地方,而是被困在了這個時間裡。作者把困在痛苦的回憶裡用電影的語言呈現出來了。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本片中最華彩的42分鐘的長鏡頭在影片中斷出現。導演把過去,現在,未來放在一個空間裡。這個長鏡頭是一種超維的表達,有點兒像《星際穿越》裡的小女孩的書房,未來的爸爸和現在小女孩處於同一時空還可以有互動。也有點兒像《恐怖遊輪》過去未來現在都在一個時空。有點像平行宇宙吧。只不過商業片導演要給觀眾解釋這種時空交錯的原因,比如掉入黑洞之類的,而畢贛這樣的作者導演不會解釋,也不需要解釋。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有人說這是夢,其實不是,證據一:隧道。主人公陳昇在去蕩麥前有一個兩條隧道相交的的鏡頭持續了很久,陳昇從一個隧道望向另一個隧道,隧道就通向另外一個時空的隧道。這就是明顯的時空穿梭的表意。證據二:陳昇從蕩麥帶出了一個望遠鏡,在第三段鎮遠這個望遠鏡也在,我們知道我們是不可能從夢裡帶東西出來的。

主人公在蕩麥,在這個超維的時空中和自己(現在)的亡妻(過去),長大後的衛衛(未來)進行了一場相遇和對話。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太有趣了,看到這裡我們看到了畢贛導演對時間這個概念高明的理解。時間不是線性的,如果時間可以穿梭,它也不該是線性的。

這種穿插的手段十分有趣。對觀眾的挑戰高,就在這裡了。

總體來說主人公自己情緒上對過去的一個完整告別儀式,是放下,是割捨。

二:電影技術篇

這是一部可能對電影語法,技法有革新意義的作品。

影片在表現凱里這段回憶狀態時,用了大量的橫搖鏡頭,而且是從右到左 的橫搖。這就是時鐘逆時針的表意。影片當中大量的符號,比如鐘錶,風扇,風車。還有火車,很多導演都喜歡用是火車來表現時間性的變革,比如小健二郎電影裡的火車,賈樟柯的《站臺》裡的火車,王家衛在《一代宗師》裡要表示兩個決鬥的人的心裡時間的時候,就給了一列飛馳的列車在背景裡。《路邊野餐》裡,有一個鏡頭就是衛衛在問花和尚你家有多少鐘錶時,背景裡從右到左的火車倒影。這些都是指向時光逆流的意思。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導演在影片中有個很重要的符號:野人。

這個有趣的地方就是野人。影片中一直有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野人意向。鬼魅的野人是什麼呢?

其實,那個在蕩麥的長鏡頭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主觀鏡頭。

那是誰的主觀?其實就是野人的主觀。

野人就是那個長鏡頭的主觀視角。

比如在凱里的部分影片不斷強調野人是坐在司機的後面的,野人是在人的背後的。但影片中沒有出現野人的形象。而我們觀察長鏡頭視角就發現,好像就是在人的背後一樣。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野人如果是一個超脫於影片時空世界外的靈體,那就是俯瞰這個電影里人物的視角。這樣我們對長鏡頭就更有代入感了。

一般來說,在傳統電影中,攝影機試點要麼是主人公主觀視點,要麼就是上帝視點。經典電影就是要讓觀眾忽視攝影機視點。而本片卻用野人這個有趣的視角,給我們展示了電影可以這樣拍!

影片中還有很多別處心裁的電影表達。

主人公陳昇去找砍花和尚兒子手的女人復仇,這裡是回憶,但鏡頭橫搖落在桌上的杯子上,畫外音消失後,鏡頭繼續橫移,陳昇就換了一件衣服在跟老歪打架,這裡就是現實了。這跟傳統經典電影不同,有的是甩鏡頭,有的是過去和現在不同的調色。而畢贛的做法就高明瞭很多。

還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

電影開篇時陳昇幫小時候的衛衛開了鎖,帶他吃了粉;在蕩麥時候,他又幫成年的衛衛開了鎖,也請他吃了粉。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開篇的酒鬼,是個精神有問題的流浪漢,被陳昇攆到一個廢棄的白色汽車裡;到了蕩麥,開白皮卡車的司機去打酒,鏡頭跟著他,在打酒的時候被人叫“酒鬼”,很有可能,這個酒鬼原來真的是一個司機,就因為喝了酒,所以才撞了人。

三:外延擴充套件篇

這一部分我們來聊聊有關長鏡頭電影理論探索。

電影表達了人類中的很多情感,社會,現實,政治,哲學,但電影又個很大的終極命題也是最難表達的就是時間。

在所有的藝術手段裡,電影時最時候表現時間的。電影的發展就是一部和時間博弈的歷程。

巴贊認為,長鏡頭和蒙太奇時兩個主要的電影流派。

長鏡頭可以保證事件的時間線性程序收到尊重,景深廣角長鏡頭更是可以讓觀眾看到事物的全貌。

蒙太奇時利用對時空的分割處理,達到敘事的效果。蒙太奇壓縮了時間,用更短的時間表達更多的東西,基礎了時間的水分,靠剪輯來快速的敘事。

而《路邊野餐》卻顛覆了這樣的經典技法,畢贛用看似統一的完整時間,用長鏡頭,竟然展現出了描繪時間的非線性的樣子。

其實巴讚的理論是:時間是現實的漸進線。時間是恆定不變的。

但真是的時間是這樣麼?比如相對論中說,你和美女吃飯時間就變很快,你跟不喜歡的人聊天時間就過很慢。這恐怕才是時間的本質,每個人時間感覺不是恆定的。量子物理學也告訴我們時間是可以扭曲的。

德勒茲是法國影響巨大的後現代哲學家,也是電影理論家。他重新定義了現代電影裡的時間。比如他說:電影的意義在一敘事的間隙。

《路邊野餐》之所以好看,就是這樣敘事間隙帶來的感覺,比如人在走,車在盤山公路上開。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他還說:電影要對畫外的空間進行拓展。比如片中主人公陳昇出獄後在車裡陳昇和來接他的兄弟的對話。

畢贛說他的時間觀念來自於《金剛經》,而佛家的時間觀念就是: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時間不是片段的 ,是不可能單獨抽取出來切片描述的,這一秒死了,我們就來到這一秒,而這一秒出生就死了,我們就進入第三秒。所謂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實在的,而是我們大腦為了騙自己構建出來用來解釋世界的概念。我們一直就生活在時間的空虛中,所以敘述就不一定要線性的。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不足:本片由於投資和導演技法的不純熟。本片由室內明顯的曝光不足,室外的黑處都黏在了一起,還有斯坦尼康前後晃動等問題。比如洋洋下船的時候5D3每到30分鐘要自己重啟一下,所以鏡頭向下掉了一下。相信以後導演可以有更專業的團隊和更大的投資可以匹配吧。

另外就是在片中不斷的出現的讀詩,有人很喜歡,我也承認詩歌的過渡和情緒渲染的作用,但我還是覺得有更好的電影的方式。

另外我覺得本片特別像1996年的,侯孝賢導演的《南國再見,南國》。主人公都是沒落的黑社會大哥,也有似夢迷離的感覺。更有意思的音樂都是林強。美國也有類似想要表達時間的片子,比如《少年時代》,我可以說他不但沒有做到,甚至連邊兒也沒捱到。看來對時間這一概念的闡述,我們東方智慧確實有更出眾的表現。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