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絲解釋《蜘蛛俠》的結構性偏弱,《盲點》適合大螢幕

《蜘蛛俠:英雄無歸》已經進入了宣傳流程,不少演員就是這部系列的粉絲。《傲骨賢妻》的主演朱莉安娜·瑪格麗絲參與了《晨間秀》的錄製工作,她談到了自己對漫威宇宙電影的看法。瑪格麗絲解釋《蜘蛛俠》的結構性偏弱,她常年出演電視劇,這就導致了她看電影的時候注重影片的結構性。《蜘蛛俠》的敘事性質較強,荷蘭弟主演的系列側重於角色的成長屬性,這是《蜘蛛俠》結構性偏弱的主要原因。瑪格麗絲還談到了好萊塢具有潛質的美劇:《盲點》適合大螢幕,很多好萊塢劇集在流媒體時代收穫了關注度,《格蕾醫生》的收視率上升,然而《盲點》沒有迎來收視率方面的高峰期。

瑪格麗絲解釋《蜘蛛俠》的結構性偏弱,《盲點》適合大螢幕

瑪格麗絲解釋觀眾們主要透過手機或者其他小型電子產品觀看影視劇,“小銀屏”的作品在特殊時期非常受歡迎。《盲點》也不算大型的作品,而這部系列不適合小銀屏而是符合大螢幕的模式,瑪格麗絲認為該片的理念較為宏大。《盲點》的製片人是格里格·伯蘭蒂,這位好萊塢大名鼎鼎的製片人還是《閃電俠》與《綠箭俠》的創作人員,他習慣執導大型作品,這就導致了《盲點》的視覺效果很宏大,該片放在小型電子產品上面收看當然沒有效果。可惜影院仍舊處於大規模關閉狀態,《盲點》的大螢幕屬性無從發揮,這是瑪格麗絲覺得該系列比較可惜的地方。關於這部美劇的續集也在洽談當中,馬克·佩靈頓願意繼續擔任該片的導演。

瑪格麗絲解釋《蜘蛛俠》的結構性偏弱,《盲點》適合大螢幕

關於《蜘蛛俠》的結構性討論由來已久,早在07年《蜘蛛俠3》出爐的時候,山姆·雷米就被當時的好萊塢影評人詬病為“情節太過緊湊導致了結構全無”。考慮到十幾年前的好萊塢影評人喜歡以犀利的言辭評價影片,《蜘蛛俠》的結構不算太弱,不過該片的結構性偏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當時處於漫威第一階段計劃的初期,具有代表性質的《美國隊長》還沒有迎來埃文斯,MCU的導演們不太注重視覺衝擊力,而是注重故事性,畢竟曲折離奇的發展才能吸引更多觀眾。漫威進入第三階段之後,畫面效果重新成為了這家影業重視的物件,瑪格麗絲也解釋了《蜘蛛俠》系列跨越的時代幅度太大,這是該片結構性偏弱的主因之一。

瑪格麗絲解釋《蜘蛛俠》的結構性偏弱,《盲點》適合大螢幕

《奇異博士》拍攝之前,影迷們猜測《蜘蛛俠》的衍生類作品是《綠魔二代》,當時不少人以為這部系列會學習DC的《蝙蝠俠》那樣出現《蝙蝠俠與羅賓》這種更受歡迎的劇場系列。所以說,結構性偏弱導致了大家對《蜘蛛俠》的單人影片無法猜測準確。瑪格麗絲強調該系列的時代跨度太大,畢竟在首部大熒屏《蜘蛛俠》誕生的時候,觀眾們對超級英雄的認知較為單一——這是一種適合大螢幕的角色,此類角色只能體現正義、勇敢和智慧,他們需要拯救人類。隨著時代的發展,影迷們的價值觀出現了變化,漫威和DC都有了固定的粉絲群體,大家更加註重英雄角色的複雜性。

瑪格麗絲解釋《蜘蛛俠》的結構性偏弱,《盲點》適合大螢幕

在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的印象中,《蜘蛛俠》較早注重英雄角色的多元化,該片的正派和反派角色逐漸模糊了,小蟲的成長力蓋過了他的英雄氣概。如今觀眾們對《蜘蛛俠》的結構性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小男孩的成長片。瑪格麗絲表示,如果漫改電影過於注重英雄的多元化,反而會偏離宇宙電影或者劇集的本質,結構性也會越來越弱。所以說,瑪格麗絲解釋《蜘蛛俠》的結構性偏弱,其中的原因較為複雜,該系列的跨度太大以及版權風波都是其中的緣由。在影院還沒有大規模開放的階段,瑪格麗絲也承認大螢幕作品較為吃虧,《盲點》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例子。

瑪格麗絲解釋《蜘蛛俠》的結構性偏弱,《盲點》適合大螢幕

《盲點》適合大螢幕,主要來源於導演組是“電影班底”。從瑪格麗絲的說法來看,當時NBC電視臺也有著進入影片領域的想法,他們想要推出觀念較為博大的作品,《盲點》就成為了試驗品。CW電視臺也有這種打算,他們與華納合作了那麼久,製作了多部DC超級英雄的劇集,他們也要往電影的方向發展。《蝙蝠女俠》就已經體現出了大螢幕感覺,這是電視臺的過渡性質做法。就算在特殊時期之前,《盲點》也不算大人作品,不過該系列容易獲得各種獎項。所以瑪格麗絲強調,《盲點》適合大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