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黃練溝

邵俊強

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蒙城城西十五里,有條黃練溝。兩岸平原阡陌縱橫,林木蔥鬱。風光旖旎,稼禾茂豐。

黃練溝是一條人工大溝。《說文》解釋說:“溝,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黃練溝正是符合這個標準開挖的,只是,開挖的朝代歷史上沒有記載。黃練溝略呈西南東北走向,南面自縣城西南芡河邊張灣起,一路向北迤邐而行幾十裡,向北流入渦河,溝通了縣境內兩條最主要的東西向河流。根據兩條河流裡節制閘的升降,芡河水位高的時候,芡水可入渦。渦河水位高的時候,渦水可入芡。因此,整條黃練溝對於縣裡農田灌溉用水,起到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

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黃練溝邊,曾出過兩位名人。一位名叫陳亢,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弟子。陳亢(前511—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生於公元前511年,小孔子40 歲,蒙人(今安徽蒙城)。齊大夫陳子車弟。孔子弟子,在77位弟子中名列第68位。曾做過單父(山東單縣南)宰。《論語》中載有關於子禽與伯魚、子禽與子貢的對話。陳亢為宰時,施德政於民,頗受後人好評。其兄死,反對家人殉葬。

《論語·季氏》第十三章寫道: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陳亢問孔子的兒子孔鯉:“你父親私下對你傳授過特別的知識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啊。有一次,父親在庭院裡站著,我快步走過。父親問我:‘讀過《詩經》了嗎?’我說沒有。父親教導說:‘不把詩經溫習熟了,便缺少說話的資本,不能從容說話。’我就退下去溫習詩經。又有一次,父親在庭院裡站著,我快步走過。父親問我:‘學《禮記》了嗎?’我回答說沒有。父親教導說:‘不把《禮記》溫習熟了,品節不詳明,德性不堅定,將來便不能立身處世!’我就退下去溫習《禮記》。我所聽到的教訓不是這兩點。”陳亢回到家中,很歡喜地說:“我去問伯魚一件事,現在卻得了三種知識:一種是學詩,則可以言。一種是學記,則可以立。又一種是君子對兒子和對弟子一樣的教訓,並沒有偏愛兒子啊!

《禮記·檀弓》中記載: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定,而後陳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養於下,請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禮也;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得已,則吾欲已;不得已,則吾欲以二子者之為之也。”於是弗果用。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齊國大夫陳子車在衛國死了。他的妻子和家宰打算用活人為他殉葬,決定之後,陳子亢來了。兩人告訴陳子亢說:“他老人家有病,沒有人在地下伺候他,希望能用活人為他殉葬。”陳子亢說:“用活人殉葬不合禮儀。儘管如此,兄長有病,應當有人去伺候,除了妻子和家宰外,誰還能做這事呢?如果不這樣做,那正合我想法.如果要這樣做,那我就想用你們兩個人來殉葬。”於是,陳妻和家宰便沒有用活人殉葬。

明代學者顧龍裳遊蒙城清燕堂時,寫有《公堂清燕》詩:“緬想鳴琴治邑時,雍容雅化坐無為”,以頌揚陳亢。說蒙城人陳子禽在單人世間宰任上,專施德化不用刑罰,坐在公堂鳴琴我為而治。

黃練溝邊還出過另外一位名人陳居敬。陳居敬的資料史傳不多。《安徽名人史蹟》中記載:“清官陳居敬 陳居敬,蒙城黃練溝人。明洪武年生。官至戶部侍郎,刑部侍郎。為官勤政清廉,政聲卓著。”簡單的幾句話,就為我們勾勒出一位勤政愛民的清官形象,委實不易,值得現在的官員們效仿。

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與黃練溝有關的人物中還有一位皇帝。當地有一個民間傳說: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元末社會矛盾極其尖銳,河北人欒城人韓山童、河南潁州(今阜陽)人散佈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同時暗地裡鑿一獨眼石人,在其背上刻上“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幾個字,埋在即將挖掘的河道上。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賈魯開河後不久,民工挖出獨眼石人,訊息不脛而走,大河南北,人心浮動。五月初,韓山童與其信徒劉福通等聚眾3000人於潁州(今安徽阜陽)潁上縣發動起義。地方官突然派兵前來鎮壓,韓山童被捕犧牲,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與其母楊氏乘亂逃到武安山(今江蘇徐州境)躲藏起來。劉福通等則衝出重圍,重新聚合起義軍,於五月初三日佔領潁州城,大起義正式爆發。劉福通等擊敗前來鎮壓的元軍,迅速佔領今安徽、河南許多城鎮。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劉福通將韓林兒自碭山迎至亳州,立其為帝,號小明王,建國大宋,改元龍鳳。韓林兒號稱宋徽宗九世孫,故國號稱大宋,以迎合漢族人民的民族感情,表示“復宋”之夢實現。因為宋徽宗外婆高太后為亳州蒙城人,故建都於亳,以借女中堯舜高祖母高太后之風水一雪滅宋之恥。

義軍建都亳州後,很快遭到元朝統治者的反撲,遭遇敗績。亳州城陷落後,小明王韓林兒帶領殘兵敗將逃往蒙城。抵達蒙城城西黃練溝附近的關帝廟時,天色已晚,元軍又追殺而至。經過激烈的廝殺,韓林兒身邊計程車兵已所剩無幾。

為了能保住性命,韓林兒找當地的老百姓借了套衣服穿在身上,躲在黃練溝旁的一棵大樹後面,裝作當地的平民。這時候,駐守在蒙城的元軍也傾城出動,一路搜查過來。見到小明王就上前盤問他叫什麼名字。韓林兒早已嚇得渾身發抖說叫韓林。眼看著已經暴露身份了,沒想到黃練溝邊的幾個村莊全是韓姓人。元兵頭目見他是一個穿得土了吧即的鄉下人,又說姓韓,就以為是當地的百姓,草草地看了一下,就往前面追趕潰逃的義軍去了。韓林兒躲過此劫,心中大喜,趕緊把隨身所帶的大宋國金印偷偷地埋在黃練溝邊的那棵大樹下面,蒙城也不敢呆了,輕身逃往安豐鎮(今壽縣),以圖再起。

第二年,紅巾軍再次攻佔亳州。小明王重新當上了龍鳳皇帝。坐上寶座後,小明王趕緊派心腹到蒙城尋找金印。因為當時只顧得逃命,小明王也沒有看清埋印的那棵大樹什麼模樣,心想既然那地方叫黃楝溝,想必兩岸都是黃楝樹吧,便讓心腹在黃楝樹下細細城尋找。心腹沿著黃練溝轉了好些天,也沒看到哪棵樹是黃楝樹,找不到金印,亳州也不敢回了,就在當地躲了起來,沒事的時候,就到黃練溝邊尋找金印。而在大宋國的都城亳州皇宮裡,小明王韓林兒說啥也不敢說大印丟了。心裡有鬼,說話便沒有了底氣,遇事總是一味地拖延,朝中的實權一直被劉福通掌握。等義軍發展壯大,遷都梁後,小明王韓林兒實際上更是成為了一個擺樣子的傀儡皇帝。後來,南方義軍朱元璋部勢力漸大,朱元璋發命部將迎取韓林兒遷都應天(今南京),在船過瓜步渡的時候,朱元璋找個藉口把韓林兒沉入了江底,自己則當上了皇帝。不過,為了顯示不忘本,他把自己建立的朝代定為明朝。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那個負責找印計程車兵已是風燭殘年,即將辭世時,向家人透露了這個秘密,家人不信,當作笑話講了出去,訊息因此傳播開來。有心的鄉民紛紛加入到尋找小明王金印的隊伍中,卻沒有一個人能找到,就說這訊息是假的,找印計程車兵是騙人的。也有人說,小明王的金印埋藏不久,就被附近關帝廟裡那人要飯的禿頭小和尚撿到了,當時小和尚一手撐著一頂荷葉遮陽——那是什麼?那是黃羅傘啊!一手捧塊臭豆腐——那是什麼?那就是小明王佈滿綠鏽的金印啊!那小和尚是誰?那就是後來的大明天子朱元璋啊!不撿到小明王的金印,禿頭叫化子朱元璋能當上大明天子嗎?這就是命啊!

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關於金印的傳說,蒙城還有另一個版本:那金印遍尋不到之後,當地人也就漸漸地把這事拋到了腦後。一直到了民國初年,一位老漢到蒙城趕會。回來時內急,在黃練溝邊一棵大樹下拉了一泡屎。在他想摳個坷垃頭子擦屁股的時候,一用力竟然摳出一個黑疙瘩。老頭把黑疙瘩用手抹了抹,發現一面很平,就跟中秋節的月餅上烙的花紋差不多,覺得這東西擦屁股到也不錯。也沒細看,就往屁股上擦去,不小心卻被印鈕蹭破了屁股。老頭非常惱火,抬手把黑疙瘩扔到了黃練溝裡。這一扔可不得了了,從此黃練溝便不安生起來,每到夜晚,就會有一道紅光無聲地在黃練溝水裡竄來竄去,從來跑到北,從北跑到南。當地人見了惶恐不安,紛紛稱奇,說這裡面一定出寶貝了。訊息傳到拉屎的老頭耳朵裡,老頭就留了意,心想這寶貝該不會是我扔掉的那個黑疙瘩吧?於是,他找來漁網,在黃練溝裡撒啊撒啊,終於把個那個黑疙瘩又打撈了出來。黑疙瘩被撈上來之後,黃練溝裡再沒有紅光出現了。

老頭是個愚昧的鄉民,大字不識,因為已經過了六七百年,也沒有聽說過小明王藏金印的故事。把黑疙瘩撈出來之後,看看沒有什麼特別的,就給孫子當玩具了。調皮的孫子在印鈕上繫個繩子,把小明王的金印當作小拖車拉著滿地跑。一來二去,沒多長時間就把金印上面的綠鏽磨光了,整個金印亮堂堂的。家裡人見了紛紛稱奇。便讓老頭找村裡的教書先生看是什麼。教書先生一看,激動壞了,仰天大叫:“小明王的金印找到了,大宋國的金印找到了!”

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於是,小明王的金印就被拉屎的老頭一家當作了傳家寶。後來,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到處搜刮中國的文物寶貝。不知道咋聽說了小明王金印的事情。便把老頭的後代全部抓到縣城,嚴刑拷打,逼死幾條人命之後,終於把金印搶走了。不過,日本人並沒能把金印帶回國,戰敗投降後,金印又被國民政府繳獲,存在了中國。據說那枚金印,現在還在國內一家省級博物館裡藏著,好多蒙城人都見到過印的真容,有人還對金印親切地說:“老夥計,咱們還是老鄉啊!”

蒙城黃練溝裡的金印

現在,黃練溝依然風光旖旎。黃練溝邊,經常坐滿垂釣的城裡人,溝裡的鯽魚又大又肥還沒有汙染。不過,黃練溝當地的鄉民可不是這樣認為。鄉民說,他們哪裡是釣魚,都是藉著釣魚來找寶貝的。這地方是風水寶地,說不定在溝邊拉泡屎,就能摳出個金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