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高僧傳」玄奘法師(二)青年時期四處求學

「續高僧傳」玄奘法師(二)青年時期四處求學

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二)青年時期四處求學

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時,玄奘在佛教已有了很大的影響,他講解《揚心論》,無須講稿而口若懸河,當時人們都稱之為神人。非神人何以能如此!

後來與兄俱住四川南部之空慧寺,常自我提醒說:「學貴遠傳,義重疏通;鑽研一方,不足為道。」當時有沙門道深,體悟《成實》,學識弘富,在河北趙縣一帶弘傳佛法。玄奘準備離開巴蜀,前往參學。其兄長捷法師知其胸有大志,雖兄弟情深,不願他遠離,但玄奘決心已下,義無反顧,乃藉口有其它的事,毅然向其兄道別。由長江三峽離開巴蜀,又到荊州、揚州等地問學參訪,四處飄泊,棲無定所。後又到北方遊學參訪,結識了許多佛門義僧,前後有十個月時間,彼此切磋不絕。

其時,有沙門慧休,道行高深,遐邇聞名,在鄴中(今河南安陽一帶)弘傳佛法,辯才無礙,為四方學眾所尊崇,玄奘又前往參學。兩人一見如故,免去師徒之禮,相處有如同學。慧休單獨為他講解《雜阿毗曇心論》和《攝論》,開示宗要,探究隱幽,連續八個月,玄奘學而無厭。慧休對玄奘之好學深思十分讚歎,曰:「真是世上奇人!」沙門道嶽,精治《俱舍》,弘傳有部,辯才無礙,領袖群倫,在長安一帶傳經弘法,吸引了當時佛教界許多優秀學者,玄奘又從之受學。沙門法常,名冠當代,精通經論,其徒如林,玄奘前去參訪,一舉十問,皆極深奧,坐中雖多有沙門精英,但對玄奘所提的問題多屬聞所未聞,因之玄奘之聲名進一步傳開。沙門僧辯乃一代論士,機悟超群,博學多識,玄奘因《俱舍》一論過去未曾細究,因此又向僧辯請教諮詢。道嶽見玄奘孜孜於學問義理,亦傾其所知,熱情傳授。沙門玄會,於《涅槃》很有造詣,刪補以往之章疏,更出新釋,玄奘也諸多請教,獲益良多。

僕射蕭瑀,對玄奘之聰穎博學頗為尊崇,遂上奏請他住在莊嚴寺,但這不是玄奘之本來願望。他情棲物外,私下思尋說:「我周遊吳蜀(江南),又至趙魏(北方),但未曾到過周秦(西北一帶)。其間凡有講席,均都前去聆聽。已經傳揚之義理,都知曉一二,但有些學問,卻未曾接觸。如果命運允許,立誓前往佛國,一睹究竟佛法之深旨大義,並把它傳回華夏,永為弘揚。則先賢的高明見解,自有所決疑;後人的機鋒聰智,也下會受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