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古詩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樓》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這是唐朝詩人孟浩然《留別王維》中的兩句詩,意思是說,當今世上的當權者有誰肯引薦我,人世間的知音實在是少啊!在這裡我用他的這兩句詩來作為題目,為大家解讀《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在前面我和大家分享了《涉江採芙蓉》和《行行重行行》,這兩首詩都是抒發思婦的相思之苦的。今天我們再來看看《西北有高樓》又是抒發的什麼樣的情感。

西北有高樓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詩的開頭寫詩人一個人在漫步,這時忽然傳來一陣彈琴歌唱的聲音,詩人順著聲音望去,只見西北方矗立著一座高樓,高樓直插雲霄,彷彿和浮雲一樣高。“上與浮雲齊”,雖有誇張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歷史基礎,據史料記載,漢朝人築土為基,把房屋建在高臺之上,三層臺階的高臺,上面再蓋上三層高樓,大概要有四五十米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十層樓高,如此在下面仰望自然會有一種“與浮雲齊”的感覺。接下來兩句寫高樓的外觀裝飾,高樓鏤刻著花紋的窗戶,窗前掛著絲綢的簾幕,樓的四面都是高翹的閣簷。樓閣建在三層臺階的高臺上,從遠處望去,顯得格外的高大雄偉。開頭對高樓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是豪華和氣派,而能夠住在這座樓上的人,其身份也一定與眾不同。按道理講,生活在這樣一座豪宅之中,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的人,應該是幸福的,無憂無慮的吧。其實不然,我們看下面的描寫。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接下來寫絃歌之聲,詩中沒有交代時間,從情景上推測大約應該是在夜晚,因為只有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中才能聽得出絃歌中流露出的感情。“音響一何悲”,那琴聲和歌唱聲是多麼的悲哀啊。這哀傷的“絃歌”聲讓詩人內心有所觸動,也讓詩人感到一片迷茫,詩人不禁想到:“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傳說齊梁殖為齊君討伐莒國,在莒國城牆下戰死,妻子悲痛於“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至苦矣”,乃抗聲長哭,竟使莒國都城為之傾頹。而今詩人聽到的聲音,似乎正有杞梁之妻那樣悲涼。全詩至此,方著一“悲”字,頓使高樓聽曲的意境,籠罩上了一片淒涼的氛圍。

那彈琴哀歌的人究竟是誰?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詩人將她比作杞梁之妻,那一定是一位女子。這位女子完全投入到音樂之中,把無限的悲哀傾瀉到琴聲中,“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琴聲繼續彈奏,清切而悲傷的商聲,隨風飄來,讓人感到更加悲切。曲子彈到中間的時候漸漸變得舒徐滯緩,低迴徘徊。大約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述的“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的境地。接著是鏗然一聲,琴聲戛然而止,只剩下了聲聲嘆息。“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在這一聲聲的嘆息中,蘊含著多少壓抑難伸的慷慨之情。

這四句著重描寫琴聲,全從聽者的耳中寫出,讀著詩句,讀者眼前彷彿呈現出這樣一幅畫面,高樓之上,一位絕代佳人,撫琴高歌,彈到傷心之處粉淚顆顆墜落。至於為什麼如此悲傷,全憑讀者去想象。這正是古典詩歌的高明之處,“說得縹緲,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歌者無心,聽者有意,當高樓絃歌靜歇的時候,卻不知道樓下的一位聽者早已被感動的熱淚盈眶,“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人生不可能無痛苦,但這位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廣。當她借彈唱傾訴心中悲哀的時候,多麼希望能夠得到“知音”的理解和共鳴啊。可這人世間的“知音”本來就是稀少而難覓的。如此說來佳人的聲聲嘆息就不難理解了。但是詩人卻從那高樓之上飄來的悽切琴聲中,理解了佳人知音難覓的痛苦,這痛苦強烈的震撼著他,引起了他的深深的共鳴。因為詩人自己正是一位對知音的苦苦尋覓者,他滿腹才華卻無人理解,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歌者的深深嘆息,無疑觸動了詩人的內心。共同的命運把詩人和歌者的心緊緊的連結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脫口而出,深情的安慰這位歌者:再莫要長吁短嘆,在這茫茫的人世間,自有和你一樣苦苦尋覓知音的人兒,能理解你長夜不眠的琴聲。

“願為雙鴻鵠,振翅起高飛”,這是發自詩人心底的呼喚,我願和你化作一雙心心相印的鴻鵠,從此結伴高飛,去遨遊那廣闊無垠的藍天。詩歌寫到這裡戛然而止,留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餘地。故事以後會怎樣發展,全憑讀者去想象。這就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含蓄之美,言已盡而意無窮,留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就像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說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在《古詩十九首》中人們對這首詩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明末清初文學家吳淇《選詩定論》中說:“《古詩十九首》惟此首最為悲酸。”因為它表達的不是生活的窘迫,也不是分離的痛苦,而是世無知音的孤獨,而這種孤獨也超越了世上其他痛苦顯得尤為悲酸。而這大概就是這首詩被人們推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