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巖寺——遠公臺

遠公臺

山人

雜談大家樂

今天

曹巖寺——遠公臺

公元828年即唐大和二年,廣慧禪師在曹巖山置建曹巖寺。此寺是平和縣有史記載最早的佛教寺廟,比三平寺還早17年。廣慧禪師,是哪裡人氏?又是從哪裡而來?師從何人?又為何來此修建曹巖寺?所有疑問都查不到相關的記載,但從他的法號和修建遠公臺的行為,可以推出他是一位既對遠公敬仰的虔誠徒、又是把遠公當作自己終身修研標杆的實踐者。

曹巖寺——遠公臺

遠公,即慧遠(334—416),東晉高僧。幼好學,博綜六經,尤善老莊,後師從道安而出家,後擇卜居廬山三十餘年,足不出山。在此精研盤若性空之學,因其大力弘揚淨土法門,被後人尊為淨土宗初祖。廣慧禪師應是深讀慧遠禪師文集,慨然嘆息,恨自己生不逢時,未能親見慧遠而徒留遺憾,但心中甚是敬仰其超脫修行,為實現夙願,便擇與廬山遠公臺的環境相似之地———曹巖山,置建曹巖寺,為自己取號廣慧,修遠公臺作為自己的禪房,終生不出曹巖山門,以示效敬遠公!

曹巖寺——遠公臺

遠公臺和禪房連在一起,中間隔著一條寬約一米半的小曲徑,遠看如一頂五冠佛(毗盧帽),近看卻似天、地、人的連結體。遠公臺直指天河,禪房卻靜坐大地如塵世桃園寂境,期間還接納著眾多凡夫俗子。禪房是由天然一塊巨石所構成的石洞,可容納百餘僧人打禪;禪房開一中門和兩個側戶,出中門可登遠公臺,出側戶可直通後山巖群洞;中門與側戶角有從山上流下的泉水從洞底下穿過,可供僧人們飲用。往山上巖群洞的二個窗戶,可作為通風聚氣之用。禪坐在洞裡,可聽到叮咚的泉水聲,就如天然配給僧人誦經伴曲。身臨其境,便可讓人不知不覺中產生諸多的萬千思緒!石洞,還是一千多年前的那個洞,但已看不到那往昔眾僧隨廣慧禪師於此誦經唸佛的景象……經過千年的洗滌,洞門依然開著,洞戶依然通著,而那泉水也依然在洞底下潺潺而流……可洞外的四周,已是蔓草萋萋,只有那山中的眾多鳥兒,還是那樣輕悅歌唱,似乎告訴人們,那千年的佛音依然在傳承續脈!廣慧禪師選擇於此住錫、於此圓寂,有何玄奧已不得而知。倘若想要解開禪師的身世和有關曹巖寺的詳細歷史,也許要等到有緣見到廣慧禪師的金身或舍利子時,才可真正揭曉。可以推斷,廣慧禪師的金身或舍利子,就應存放在禪房後山的巖群洞中?但願有緣見真佛的這天能夠早日來臨!

原創作者;山人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