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時尚小曲:深情而詼諧的《掛枝兒•送別》

明代中期,一方面是曲在文人的雅玩中脫離市民,一步步歸向南宋雅詞的傳統,另一方面,作為散曲嫡傳的民間時尚小曲,卻異常活躍,形成與文人雅曲分庭相抗的新局面。

明人沈德符在《顧曲雜言•時尚小令》中記載了當時小曲流行的情況,謂“

自宣、正至治、化後,中原又行《鎖南枝》、《傍妝臺》、《山坡羊》之屬,李崆峒(李夢陽)先生初自慶陽徙居汴梁,聞之,以為可繼《國風》之後。”

明代時尚小曲:深情而詼諧的《掛枝兒•送別》

這段話意思是說自宣德、正統年間到成化、弘治年間,中原開始流行民間小曲,李夢陽聽了後覺得可媲美詩經中的國風。

李夢陽是當時文壇領袖,“前七子”之首,所以說這個評價很高。

這些民間小曲表現情感時任情任性,無遮無攔,堪稱“人間真情話”。

今天,小邪與朋友們共同欣賞一首無名氏所作,被馮夢龍收入輯中的《掛枝兒•送別》。

明代時尚小曲:深情而詼諧的《掛枝兒•送別》

全文如下:

送情人直送到丹陽路,你也哭,我也哭,趕腳的也來哭。趕腳的你哭是因何故?道是“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你兩下里調情也,我的驢兒受了苦!”

離別難,熱戀中的人兒離別難上難。 “送情人,直送到丹陽路”,句中的“丹陽路”當指江蘇西南部之丹陽縣的路。當然,我們不能因此機械地理解為果真送到了此處,這裡不過是要表達送的很遠。一對情人相依相偎,淚眼婆娑,纏纏綿綿,沉浸於黯然銷魂的恨別之海中,不知不覺已跨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條條河,走過了一個個村鎮,愈送愈遠,愈送愈難分手,竟然踏上了

已經送到了陌生的土地上,雖然百般不願分手,也該不得不說聲 “再見”了。

明代時尚小曲:深情而詼諧的《掛枝兒•送別》

一想到即將分手,這對情人便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了。他們“你也哭,我也哭”,哀哀切切,淚雨滂沱,哭得昏天黑地,已經就夠令人揪心的了,沒料到又出現了令人疑惑驚詫的事:“趕腳的也來哭”!

“趕腳的”,就是趕驢載貨賺錢為生的漢子,粗豪的趕腳漢子竟橫插一槓,也痛哭起來,真真令人好生不解!

這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場面,充滿喜感,也造成了令人疑竇叢生的懸念。接下來的對話中,告訴了我們原因。

“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你兩下里調情也,我的驢兒受了苦!”原來,趕腳的見兩人哭的沒完沒了,想到自己的驢子馱著重物,沒吃沒喝,在大太陽下生生挨著曬,不由流下了一把辛酸淚。

明代時尚小曲:深情而詼諧的《掛枝兒•送別》

本是描寫男女之情如膠似漆,難捨難分,被這趕腳的一摻和,頓時畫風大變,令人忍俊不禁。

這就是明代民間小曲的魅力,寫真情真性,又通俗易懂,詼諧幽默,實在是文海遺珠,可堪玩味。

明代時尚小曲:深情而詼諧的《掛枝兒•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