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

“功不唐捐”: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

“功不唐捐”源自佛教《法華經》,本來是說是“福不唐捐”。原文出自《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唐捐”意思就是泡湯了、白費了。

1932年6月27日,胡適之先生在題為《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中將其改為“功不唐捐”。而“功不唐捐”則是說努力絕不泡湯、絕不白費。

一個人的努力,在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看不見想不到的地方,會生根發葉、開花結果。

在出版領域,“功不唐捐”同樣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每一本好書的背後,都包含了作者、編輯、出版者、發行者的艱辛的、創造性的勞動。而這些勞動都不是白費的,都是有回報的,便是好書的出爐。

我過去的一個同事,資深編輯,韓慧強老師曾經為向國學大師湯一介先生約稿,寫過十幾封信函,等了兩年多時間,才蒙先生接見,並得到先生的賜稿。最後出版過了《矚望新軸心時代》。此書出版後榮獲了第十屆“文津圖書獎”(2016年)。

今天,我們回顧“北京閱讀季•社長總編輯薦書”專案所推出42本好書,似乎都可以印證“功不唐捐”的道理。

我這裡僅以第二季“社長總編輯薦書”好書之一 ——《好詩不厭百回讀》一書為例來說明之。

本書系北京出版集團出版的國學大家袁行霈先生的作品。袁先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研究已經達半個多世紀,特別是對於中國古詩詞,先生不僅早就爛熟於心,而且著述最多。雖然這本小書(北京社“大家小書”),也可堪稱凝結了袁先生半個世紀的智慧,卻不是先生的有意,或者說特意之作。為什麼這樣說呢?

袁先生在書中的《自序》中寫道:《好書不厭百回讀》是北京出版社的編輯高立志兄策劃的,他起的書名,他蒐集的文章,也由他擔任責編”。——這是由出版社編輯幫助作者完成的經典好書。

據我的瞭解,《好書不厭百回讀》出版後,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更是好評如潮。不僅是北京閱讀季的推薦好書;也是榮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7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我的結論是所有的好書一定是下了“不唐捐”之“功”的。

正因為如此,好書必定是可以穿越時間長河的,有著較長生命力的——而這恰恰與那些所謂的”急就章“、“趕工程”、追風書等速朽作品成為鮮明的對照。

在今天這樣一個技術迭代,日新月異的變化潮流裡面,文化的魅力、文明的火種與進步的力量,特別是建設書香社會、書香北京的宏偉目標,雖然不能說全部要由圖書來承載,但好書的作用與價值卻是日益彰顯的——這當是我們所有出版發行業者,在座的兄弟姐妹們所感到欣慰與自豪的。

“功不唐捐”——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讓我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