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詩以詠情,《石灰吟》的作者于謙透過這首託物言志的七言絕句表達出了自己高潔的理想,尤其是其中表現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無畏生死的凜然正氣,更是值得每個人去學習,而於謙也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著這首《石灰吟》。

于謙,自少年時就有開始刻苦讀書,志向高遠,于謙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就是文天祥,非常敬佩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氣節,七歲的時候一個懂得面相的和尚在看到于謙的相貌後便斷定於謙將來一定會拯救時局,永樂十九年,二十三歲的于謙考中了進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名臣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畫像

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熾起兵謀反,于謙被明宣宗朱瞻基任命為御史歲朱瞻基親征,漢王朱高煦投降後,于謙受命數落漢王的罪行,一生戎馬的漢王被于謙罵得抬不起頭,不停的認錯,于謙也因此得到了朱瞻基的器重。

得到器重的于謙被派巡按江西,在此期間,于謙騎馬走遍了自己所管轄的區域,不辭辛苦地親自向百姓詢問考察,給吃不上糧食的百姓分發糧食,修築堤壩,免除水患,太行山上的盜賊也因為于謙的威懾而不敢露面,于謙還平反了數百起冤獄。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繼位後,獨寵太監王振,起初因為“三楊”和太皇太后張氏的壓制,王振並沒有什麼實權,可是隨著“三楊”和太皇太后張氏的相繼去世,朱祁鎮開始重用王振,王振掌握實權後,作威作福,明目張膽地收受和索要賄賂,每次朝會,官員們都會獻給王振金銀,只有于謙始終沒有給王振送過東西,王振便想辦法給於謙安了個罪名,並判處死刑。

名臣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朱瞻基畫像

百姓們得知于謙被判死刑後,一時間群民公憤,聯名上書,壓力之下,王振只能放了于謙。

正統十四年,又是王振慫恿朱祁鎮親政,結果導致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發生,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導致國家沒有君主,太子年幼不能主持朝政,瓦剌的軍隊已經兵臨北京城下,於是群臣想要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繼位,朱祁鈺起先不肯,是于謙的勸說,朱祁鈺才繼位為明代宗,是國家又有了君主,于謙也被任命為兵部尚書。

瓦剌軍兵臨北京城下,身為總指揮的于謙堅決反對遷都的主張,以宋朝南遷帶來的後果徵得了太后等人的支援,廷議後決定堅守北京,這之後就是著名的“北京保衛戰”

據傳,瓦剌進宮時把朱祁鎮綁在隊伍最前面,使明朝官兵不敢貿然出擊,神機營也不敢開炮,于謙為了明朝的天下與百們姓們毅然決然的下令開炮了,可以說于謙的心中只有天下。最終“北京保衛戰”在於謙的帶領下獲得了勝利。朱祁鎮也被瓦剌無條件地釋放了回來。

名臣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朱祁鎮畫像

可以說,若無于謙,可能就不會有“北京保衛戰”,明朝可能會像宋朝一樣建立“南明”,失去大片北方土地,之後只能被動地防守著瓦剌的進攻,保住自己僅剩的南方土地,若沒有于謙敢於向皇上開炮的勇氣,“北京保衛戰”也許不會取得勝利,于謙用一人之力,保住了明朝法天下,拯救了天下的時局。

可惜,為官一生清廉,愛護百姓,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謙最終被髮動“奪門之變”的朱祁鎮處死,他最後也用死亡去表明自己的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間”。

多點知識,多點感悟,如果已經讀到這裡就順手點個贊吧!如果贊都點了就順便關注下我吧!每天分享一點歷史知識和自己的感悟,只是想和大家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