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向本心(修行筆記)

迴向本心

文/一笑東方

送女兒上學回來,在文化宮旁觀賞幾株無患子樹。見其葉若刀裁,幹若立柱,似無可用,無用方可大用。我隨緣撿了幾顆無患子,回家後洗去樹膠,手中盤捻。

迴向本心(修行筆記)

我想設若無患子是菩提子,那麼無患子樹也應屬菩提樹。無患子確是一種菩提子,無患子樹也應是一種菩提樹。佛經上說無患子是最早被應用唸佛的法器。也許是這種樹的種子太容易獲取,也許它的品相材質一般,所以以它為念珠者少。這是最初的念珠,卻又是最不被重視的念珠。如今的高僧大德手中項上無非蜜蠟硨磲瑪瑙水晶,次者也是美麗的星月菩提,即便紫檀老山檀也是價格不菲。而自己似乎也迷於外相,手中念珠多矣,似乎只有索達吉堪布手中一串六元請的五臺山六道木念珠一用十幾年,不離不棄。

迴向本心(修行筆記)

迷相而失心,終為末道。因為真正有水準的人不會佩帶金屬寶石飾物,我們又何必為一串念珠,而厚此薄彼。

世人也常常如此,有意無意的把最初給遺忘,於是失卻本心,常常在悵然若失中度日,卻又被諸事勞役,美其名曰:充實。或曰:我沒時間。當生活被填滿,於是那顆心早已被物化,被擠走,你找不到,你似乎不會彷徨。

迴向本心(修行筆記)

人生諸事又好比為文,文章好不好,關鍵是偏不偏題。是不是優秀的寫手,就看你如何架構。有人草草開頭,有人精心建構,有人隨性自然。中間部分,才見功力,有人平鋪直敘;有人,缺少構思格局,於是無疾而止;有人起承轉合,用語斟酌,恰到好處,不能增亦不能減,令人歎服;有人則如江河東流,遇山則彎轉,有落差則成瀑布,遇平川則順應而成河,遇大江則欣然匯入,和百川而入海。但不論怎樣,當你某日稍停一下,問問自己,那顆赤子一樣的本心可還在,你最初為某事的願景是如何,你校正一下方向,那麼你的生命文章就不會偏題,於是你繼續寫下去。至於結尾處,因人而異,隨性者自然不用力,匯入大化,要強者自然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精明者自會照應開頭;疏漏者常常忘了收尾,也有幾許可愛。其實,只要不失其心,怎樣的文章,怎樣的人生,都有其可愛之處。

迴向本心(修行筆記)

其實,我所謂的念珠,它的功用是念佛的計數器,不同材質被賦予不同含義,其實功用無區別。其實,佛學在我看來也是如此,佛學理應是一種心靈哲學,不論上座部佛學還是大乘佛學,宗教的作用就是破除人的煩惱,慰藉人的心靈,發揚真善美的大義,給人以指引與力量,至於其他的玄虛恕我不苟同。所以我學佛修心,取其精華,至於膜拜頂禮拈香,恕我不為。其實佛學本不是神學,心靈解脫也並非依賴神通,佛是後學的導師是朋友,而非神靈,這就是我的本心。

迴向本心(修行筆記)

手中的無患子多了幾分溫潤,我想不論我們賦予它怎樣的意義,無患子仍舊是無患子,不改其心,即便隕落,也能抓住一抔泥土,生根發芽,綠意盎然。何為修行,不捨當下;何為迴向,不捨本心。如此,真正的修行也是依著本心的修行,真正的迴向也是依著本心的迴向。

2015。5。2

迴向本心(修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