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賞析宋代詞人周邦彥《滿庭芳•風老鶯雛》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今年的立夏在5月5日。立夏時節,春天歸去,夏日來臨。今天,筆者和大家共同賞析宋代詞人周邦彥的《滿庭芳·風老鶯雛》

立夏時節,賞析宋代詞人周邦彥《滿庭芳•風老鶯雛》

【原文】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立夏時節,賞析宋代詞人周邦彥《滿庭芳•風老鶯雛》

【譯文】

風已老,鶯正年輕。梅子熟了,果肉鮮圓,正午茂密的樹灑下圓形的陰涼籠罩的地面。地勢低窪靠近山,衣服潮溼總費爐火烘乾。人家寂靜烏鴉無憂自樂翩翩,小橋外邊,新漲的綠水湍流激濺。久久憑靠欄杆,遍地黃蘆苦竹,竟彷彿我自己像遭貶的白居易泛舟九江邊。年復一年。猶如春來秋去的社燕,飄飛流浪在大漠荒原,來寄居在長長的屋簷。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業績,還是怡心暢神,常坐酒樽前。我這疲倦、憔悴的江南遊子,再不忍聽激越、繁複的管絃。就在歌宴邊,讓我安上一個枕蓆,讓我醉後可以隨意安眠。

【作者】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 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神宗元豐初,北遊京師,獻《汴都賦》萬餘言,因頌新法,自諸生擢為太學正,一時名振海內。因年少氣銳,不善周旋,又外調廬州(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屬江蘇)知縣等職,其中曾一度寓居荊南。哲宗紹聖三年(1096)還京,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議禮局檢討。又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朝,仕至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sheng)府。終因不願供奉朝廷,晚年又出知順昌府、徙處州(浙江麗水),卒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立夏時節,賞析宋代詞人周邦彥《滿庭芳•風老鶯雛》

【作意與作法】

此首詞為周邦彥於哲宗元祐八年(1093)至紹聖三年(1096)在溧水縣令任上之作,時年三十七歲。是作者被貶時心中憤憤不平,而又求自我解脫的一首抒情作品。

上片寫初夏之日江南小邑的景色,似褒似貶;下片寫小官僻壤不忍漂泊的哀情,委婉曲折。

上片起三句寫景物的美好。“老”寫雛鶯在春風中長大,似聽婉轉之調;“肥“寫“梅子”在春雨中成熟,似見累累之形。初夏正午,嘉 樹翠蓋,一個個圓影清涼。次二旬寫地方不好。“地卑”寫潮溼之甚“山近”寫交通之阻,“衣潤”“爐煙”寫火烤防黴。一個“費”字, 見其節約柴炭,俸薪有限。由好寫到不好,這是第一次“頓挫”。再二句又轉寫心之舒。“人靜”寫心之閒,“自樂”寫見鳥之興。“小橋 外”寫鏡頭的轉移,“新綠濺濺”寫清水下灘的一歡歌。結三句仍歸愁心一片。“久”寫“憑闌”之長,惆悵之深;“黃蘆苦竹”寫境之苦,地之偏;疑“九江”泛船,寫“天涯淪落”之恨,欲得知音,以解煩 惱。此是第二次“頓挫”。正是這些頓挫,才特饒蘊藉。

下片換頭三句自比“社燕”,寫自己“年年”的宦遊。“瀚海” 寫漂流之無著,“修椽”寫寄居的可憐。次二句自慰。“莫思身外”,寫不求功名利祿,有憤世嫉俗之慨;“長近尊前”寫及時行樂, 有得過且過之情。再二句,“憔悴”,寫“江南倦客”的愁容,“不堪聽”,恐“急管繁弦”激起“身外”之情。結三句“先安枕簟”是為“醉時”好“眠”,此寫詞人“對酒當歌”的態度。

立夏時節,賞析宋代詞人周邦彥《滿庭芳•風老鶯雛》

【小結】

夏初時節,飛紅落盡。四月綿雨把五月的天空洗得剔透,沒有塵埃,蔚藍至極。瘦紅肥綠的山川,把五月點綴的恰到妙處。讓我們大家一起在美好的初夏多品讀詩詞,提升文化口味吧!(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