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文章來源於公眾股“科學大院”Spoon 陳勤

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蛇類的研究愈加深入,籠罩在其身上的迷霧也漸漸散去

。不過,在對它們認識尚未清晰的時代,不同地區的人們大都保持對蛇類的恐懼,認為它們是造物主最詭秘的創作。這種恐懼感與神秘感的交織,讓它們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不論是蛇身的女媧、相柳,還是九頭蛇海德拉、塵世巨蟒耶夢加得,蛇類一直都是神話宗教、民間傳說、文藝作品等的常客。它們或盡心盡責、造福一方,或冷酷無情、殘殺百姓,亦正亦邪,卻總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01“無字碑頭鐫字滿”——偶爾為仙,常常作妖

作為動物,蛇類並無好壞之別,但在人類的創作中,它們被賦予了豐富多變的形象。少數情況下,它們盡心護佑著人類文明。

1. 女媧、伏羲、娜迦等

在我國,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聽過女媧造人、女媧補天、伏羲推八卦等故事,他們勞苦功高、造福人類的形象深深地刻進我們的文化記憶中。不過,大家常常忘記:

這兩位華夏民族的人文先始具有半人半蛇的形態,古籍中典型描述為“人首蛇身”

(圖1)。

或許昔時人們對蛇抱有相當的好感(請各位討厭蛇的炎黃子孫花3秒鐘反省一下),並在代代相傳的故事中賦予了他們非常正面的形象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1 漢代武氏祠中女媧與伏羲的石刻(拓片)(圖源:viewofchina。com)

與我國相似,南亞、東南亞很多國家中也流傳著半人半蛇人物的神話、傳說,流傳最廣的大概就是娜迦(或那迦、那伽,圖2左)。在當地神話中,娜迦是一類神或半神的種族,通常為半人半蛇形態,其中有些種類亦可變為全人或全蛇形態。儘管某些地方也將娜迦的形態描述為像龍、頭上長角(圖2右),但其形象並不像典型的中國龍、不具有四足,且常見形象中頭型大多膨起(圖2左、圖3左),明顯受到了當地常見的眼鏡蛇的影響。

多數情況下,娜迦被描述得比較正面,他們法力強大、身懷劇毒(或無毒)、能操縱水,並常常作為守護者,保護著財寶、寺廟或王宮等

。在近年的一些影視作品中,娜迦的形象更加平民化、正面化,變為人見人愛的女神形象(如被稱為“泰版白蛇傳”的電視劇《三面娜迦》,圖3右)。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印度巴達米石窟寺中的娜迦形象(圖源:維基百科)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泰國廊開湄公河邊的娜迦形象(圖源:維基百科)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泰國電視劇《三面娜迦》 (圖片來源:mydramalist。com)

上述形象尚能稱為“神”或“仙”,但下列的諸多形象就只能稱為“妖”或“怪”了,常常都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2.

白素貞、相柳、修蛇等

要說我國最出名的蛇妖,那一定是白素貞(你腦海裡是響起了“啊~啊~啊~”的BGM,還是一句“大威天龍”的怒吼呢)。作為我國古代民間愛情傳說《白蛇傳》(及後來諸多衍生作品中)的女主(圖4),她雖為蛇妖,但天性善良、忠於愛情,又被描繪得美貌絕世,深得民眾喜愛。在最初《警世通言》的版本中,白娘子落得了永鎮雷峰塔的悲慘結局,後來民間逐步加入了盜取靈芝、水漫金山等情節,並發展為白素貞出塔成仙、全家團圓等大歡喜結局。

作為“蛇妖”在傳說故事中活躍了數百年後,白素貞更是以這個名字走進了真實的蛇類世界。

今年3月,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團隊將發現的劇毒蛇新物種命名為“素貞環蛇”(Bungarus suzhenae)

(圖5)。

考慮到環蛇屬物種與人類關係密切,並且這是首個由中國學者命名的環蛇屬物種,研究者決定採用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的人物白素貞來命名,以激起大眾瞭解環蛇屬物種的興趣,傳播中國文化

。素貞環蛇具有眾多的白色橫紋,是自然界中相對接近“白蛇”形象的物種。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北京頤和園中描繪《白蛇傳》的畫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5 素貞環蛇(Bungarus suzhenae)(圖片來源:丁利)

另外兩個蛇妖則相對冷門些,形象也更為負面,分別是相柳(或稱相鯀)和修蛇(或稱巴蛇)(圖6)。

相柳出自《山海經》,被描述為蛇身九頭,其主要業績為食人無數、造成洪災(所到之處,盡成澤國),以及被禹斬殺(對,治水的那位)。修蛇亦出自《山海經》,相傳為一種體型巨大的蛇,顏色青黃赤黑,或一曰黑蛇、青首,主要業績為一口吞下一頭大象(也就是傳說中的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襲擊民眾,以及被羿斬殺(對,射日的那位)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清代《古今圖書整合》中描繪的相柳 (圖片來源:維基文庫)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清代《古今圖書整合》中描繪的修蛇(巴蛇) (圖片來源:維基文庫)

相柳與修蛇這兩位蛇妖的命運只是諸多蛇妖、蛇怪的“悲慘”縮影。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這些可憐的蛇類角色都被命運安排得明明白白:發揮著為各位英雄人物“送一血”、增加業績量的作用。

3. 海德拉、耶夢加得、八歧大蛇等

隨著復聯絡列電影的熱映,人們熟悉了一個名為“Hydra”的組織。

海德拉這一名稱源自希臘神話中一個多頭的蛇形怪物,在不同版本故事中,它具有不同數量的頭部,最常見的則是九個頭,因此又稱九頭蛇。海德拉身懷劇毒(其撥出的氣都具有毒性)、居於勒拿湖中,著名能力為砍掉一個頭會迅速重生出兩個頭

;不過它依然犧牲在了英雄人物赫拉克勒斯手中(圖7),併成為後者諸多的英雄事蹟之一。

所以,在危險的神話世界中,即使是身懷劇毒的海德拉也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海德拉:嚶嚶嚶……)。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7 義大利切爾維泰裡的黑彩陶器上描繪的海德拉被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另一個相似的故事則來自日本神話中的八歧大蛇。傳說中的八岐大蛇擁有八頭八尾、身軀巨大,足以填滿八個山谷和八座山,身上長著青苔與樹木,頭頂上則飄著八色陰雲。它每年都要吃一個獻祭給自己的女孩,第八年時英雄素戔嗚尊(須佐之男)經過此地,以娶當年的祭品奇稻田姬為妻為條件,設計灌醉、斬殺了八歧大蛇(圖8),隨後英雄在大蛇的屍體中爆出了史詩級神器——天叢雲劍。

由此來看,

即使是身形巨大的八歧大蛇也不能保護好自己

(八歧大蛇哭唧唧……)。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8 豐原周延的浮世繪描繪的八歧大蛇被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既然體型、劇毒都不能有效保護自己,那麼二者兼具能如何呢?北歐神話中的耶夢加得就是這樣的角色。傳說中,耶夢加得是詭計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爾伯達的孩子(另外兩位是巨狼芬里爾和死亡女神海拉)。

它長大後的身型極為龐大,即使在環繞整個人類世界的無底深海中也能首尾相接,因此又被稱為“塵世巨蟒”

。主神奧丁很早就預感到了它的威脅,並趁它還小的時候將其扔進了無底深海中,在耶夢加得的小心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後來,雷神索爾為炫示自己的實力,又以巨牛頭部為餌垂釣耶夢加得,驚動、激怒了它,更激化了雙方之間的矛盾。

到了末日之戰“諸神的黃昏”時,耶夢加得醒來、爬到了阿斯加德,正式向諸神宣戰。在與積怨極深的索爾戰鬥時,索爾用雷神之錘擊中了它,但它的毒液也注入了索爾的身體,最後雙方同歸於盡(圖9)。

這個故事中,可憐的小耶年幼時被拋棄、長大後又遭到戲弄,縱使體型巨大、身懷劇毒,也逃不掉為雷神索爾增立功勳的命運

(幽怨小耶:嗚嗚嗚……)。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8 埃米爾·多普勒所繪的耶夢加得被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02“天生麗質難自棄”——人們為什麼選擇了蛇

僅是世界諸多文化中蛇類形象的一個縮影,雖然它們只存在於神話、傳說等故事中,但依然深深影響了後世。不論是舊時的石刻、雕塑、繪畫等作品,還是在今日的影視、遊戲中,我們一直都02能看到這些“蛇”的身影——儘管這些身影大多並不符合蛇類的自然形象。

蛇類只是動物界中非常普通的一個大家族,但善於觀察、又善於臆想的古人們總能在蛇類某些平凡的特徵中發現不同尋常之處,這些人為賦予的特性成就了蛇類在人類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1. 永生、治癒

“死生亦大矣”,世界各地的文明幾乎都分外關注的這兩件事。而不同地區的人們不約而同地注意到了蛇類蛻皮的現象(

點選此處複習有關蛇類蛻皮的知識

)。破損、黯淡的舊皮在經過蛻皮之後變得完整、光亮而嶄新,彷彿預示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因此

,在很多文化中,蛇類都象徵著重生、永生或治癒

。或許最著名的便是古埃及文化中首尾相接的銜尾蛇(又稱烏洛波洛斯),象徵著永生或生命的不斷更新(圖10);相似的形象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10 典型的烏洛波洛斯蛇(圖中圓環內),發現於圖坦卡蒙石棺周圍的神龕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守衛

蛇類常被人們認為是一類非常強大的動物(儘管自然界中並非這樣),這一印象大概主要源於人們重點關注過的兩類毒蛇——蝰蛇類和眼鏡蛇類。

蝰科蛇類大多是伏擊型獵手,具有長時間守在一處的特點。而一些眼鏡蛇在防禦時膨起脖頸、直面侵犯者的行為更讓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

這兩類蛇(乃至很多其他蛇類)常被刻畫為守護者的形象。例如佛教故事中,當佛陀在菩提樹下冥想,遭遇暴風雨時,蛇王目支鄰陀(Mucalinda,屬於娜迦)從樹根下爬出,膨起脖頸、以身護著佛陀免於風雨。這樣的形象在很多佛教建築、裝飾中都能看到

(圖11)。

此外,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方曾廣泛使用過一面描繪著一條盤曲著、準備發動攻擊的森林響尾蛇的旗幟,稱為“加茲登旗”(圖12);旗幟圖案下方有一標語“Don’t Tread on Me”(不準踐踏我)。因為

森林響尾蛇廣泛分佈於美國建國之初的13州,又是北美洲特有的蛇類,使用者希望藉此表明自己與歐洲的割裂,以及為獨立而鬥爭的決心

。建國之後,這面旗幟在不同時期內仍常被美國民眾拿出來使用,比如今年年初發生的“衝擊國會”事件中,就有民眾舉出了這面旗幟。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11 斯里蘭卡丹布勒黃金寺中一處雕像,刻畫出冥想的佛陀與以身護之的三頭蛇 (圖片來源:Henry Lewis)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12 加茲登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3.毒與藥

雖然毒蛇僅是當今蛇類大家族中的少部分,但人們對蛇的印象很大程度上都受到這些少數派的影響。古人既懼怕毒蛇那可怕的毒液,又認為毒液具有神奇的效用,試圖將其用於治療疾病、追求永生等。

此外人們相信,因為蛇類是穴居生活、且常年貼地爬行,所以通曉大地、草木的秘密與屬性,包括其藥性(蚯蚓內心:哦?那我呢?)

。加之蛇類的蛻皮現象本身就被認為是強大生命力的反映,蛇也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了醫藥的內涵。這些觀念至今仍有影響,例如現代醫學的標誌。其源自古希臘神話中醫療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單蛇杖,同時也是現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誌(圖13)。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13 世界衛生組織標誌(圖片來源:www。who。int)

4.智慧

由於蛇被認為通曉大地、草木的秘密與屬性,加之其神秘的生活習性,因此又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充滿智慧的動物(蚯蚓內心:嗯……為什麼要針對我?)

。例如在希臘神話中,米諾斯的蛇女神在雙手中都揮舞著一條蛇,可能以此展示她作為智慧來源的形象(圖14)

。在《聖經·馬太福音》中,耶穌曾教導自己的門徒“要像蛇一樣明智”(be as wise as serpents);類似的描述亦見於哈利波特系列對斯萊特林學院的介紹中。

如果在路上遇到“蛇神”,是俯身跪拜,還是轉身離開?|研蛇者說

圖14 來自克諾索斯宮的米諾斯蛇女神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03“邪惡與冷血”——蛇說:“錯的不是我呀……”

常言道“小蛇本無罪”(出自沃茲·吉碩德)。或許是源於對這類與人類差異極大的動物的不瞭解,又或許是源於毒蛇曾帶給人們的傷害。雖然蛇類本無正邪之心,但它們在人類文化中最常見的形象卻總是與邪惡、冷血等相關。神話傳說中,它們常常是邪惡的反派;宗教故事中,它們又常常是惡魔的化身。

羽蛇神、娜迦、白素貞等正面形象與海德拉、美杜莎、伊甸園小蛇等負面形象影響著我們對蛇類的認識,這些形象的相互交織似乎讓蛇類的模樣在代代相傳的文化中變得更加複雜

。但在去除人為賦予的諸多屬性後,蛇類的自然面目已經在前面幾期的文章中予以了簡單的展示。

截至目前積累的研究成果,足以令大家對蛇類有較為全面的認識。蛇類的種種神話傳奇,權當閒聊談資,聊復爾耳。如大家不慎遭遇蛇類攻擊,應當相信科學,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

也可以點選此處回顧避毒蛇的方法

希望大家在閱讀完這幾期的小文之後,能夠明白:

所有的蛇類都是普通的動物,它們捕食一些動物,又被其他動物捕食,構成了自然界物質迴圈、能量傳遞的一部分。它們和貓、狗、魚、蟲一樣,餓了找吃的、渴了找水喝、害怕了躲起來,也是正常又普通的動物

。也希望大家在未來遇到這些孩子時,能夠知道它們是什麼樣的,也能夠多一些包容~

下期預告:

不知不覺,研蛇者說專欄已經推出六期啦!為感謝各位粉絲的抬愛,下期我們將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做一波集中解答,歡迎關注~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有關蛇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的問題徵集持續開放~希望大家腦洞大開,暢所欲言,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1] 《怪物志·美豔而致命的蛇髮女妖——美杜莎》 by 艾森巴赫

[2] 《怪物志·巨蛇-神之敵(耶夢加得 阿波菲斯 八歧大蛇……)》 by 艾森巴赫

[3] 《怪物志·九頭蛇-海德拉究竟有幾個頭?》 by 艾森巴赫

(文中所有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策劃:毛萍,張軼佳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科學大院

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臺,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主辦、中國科普博覽團隊運營,致力於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讀、社會熱點事件的科學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