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再次來到芳橋,探訪一下上次沒有完成的三座古橋,朱亨橋,下裴橋,馬塘橋。因為對芳橋的地理環境不熟悉,即便有導航,也做了攻略,依然要繞很多彎路才能到達目的地,也許是因為對古橋太著迷了,才會一次一次,不厭其煩地去尋找這些散落在四處的古橋。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朱亨橋,是今天探訪第一座古橋,導航可以找到,它就在芳橋鎮梅子鏡村北,主路上的橋現在的名字叫居康橋,朱亨橋就在它的西面。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把車子停在路邊,沿著很小的田埂路,步行大約200米就到了。朱亨橋遠看還挺像樣,走進一看,完全不行,橋南面有一塊已經坍塌,橋面上加蓋了兩條水泥道,橋的另一面都是雜草,已經無法通行。如果再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只怕會更難看。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朱亨橋的基本資訊如下:位於宜興市芳橋鎮梅子鏡村北,2083年3月19日,由宜興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控制單位。

朱亨橋建於清代,單孔石樑橋,南北向,由青石,花崗石混砌,橋通長15。5米,中寬1。7米,淨跨3。7米,東坡長6。5米,下堍寬2。95米,西坡長5。8米,下堍寬2。65米。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拍完朱亨橋,立刻出發,尋找馬塘橋,馬塘橋就在虎皇大道邊上,本來是很容易找到的,但是官方資料給出的地址是金蘭村史家組,按照這個地址導航,走的都是鄉村小道,最後還得靠一張嘴問,才順利找到馬塘橋。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馬塘橋,一看就是經過修繕過的,橋身完整,橋面整潔,美中不足的是,橋的西面是新建的水泥橋,東面是很多的管道,沒有辦法拍到一張古橋的整體照片。公路橋與古橋緊挨著,現在新橋上,馬塘橋北側的橋額石就在眼前,三個圓框內刻著馬塘橋三字的橋銘。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馬塘橋也是有龍門石的,是漩渦紋的,沒有那麼清晰。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馬塘橋的基本資訊如下: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馬塘橋,位於宜興市芳橋鎮金蘭村史家組,建於清代,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北40°,橋身為青石,橋面踏步為陽山石,拱券為花崗石,青石混砌,橋通長16。2米,中寬3。3米,淨跨5。3米,矢高3。6米,西坡長10米,東坡長10。35米。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經過修繕後的馬塘橋面貌煥然一新,舊貌換新顏,曾經破敗不堪,岌岌可危,如今又恢復了美貌,可喜可賀。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這次探訪的最後一座橋,下裴橋,曾經有一位大塍的朱會計跟我介紹過它,說明下裴橋在周邊還是有點名氣的。不過下裴橋名氣雖大,但路一點也不好走。因為四周村莊都拆遷了,連找個問路的都很難。為了拍到古橋,我不怕麻煩,走錯路就多花點時間罷了。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轉了幾個圈,問了幾個人,最終我還是見到了下裴橋的真容。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下裴橋確實還是很漂亮的,單孔石拱橋,最主要橋孔兩側的陽文橋聯,氣勢磅礴,東側語聯為:數點屺虞峰隔離半里,一溪煙雨水靜鎖孤橋。西聯為:百瀆安瀾與梁成歲暮,雙虹落彩圖畫出天工。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下裴橋的龍門石,也特別的精緻,螺旋狀的,特別像天空的雲彩。歷經百年,居然沒有一點磨損的痕跡。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現在下裴橋四周的村莊都已拆遷,正如對聯裡說的,一溪煙雨水靜鎖孤橋。它沒有抱怨,沒有眼淚,獨自守候在這裡,一年又一年。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下裴橋的基本資訊如下:

下裴橋,在宜興市芳橋鎮虞山村下裴自然村。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下裴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南偏東10°),兩側各有石階17級,青石基,橋面及券石為花崗石質。橋長16。90米,橋面長2米,中寬2。95米。坡長8米,堍寬3。90米,坡度11°。中間兩枕石間距3。55米(內距),4。30米(外距);龍門石直徑0。75米。拱券厚0。24米,花券厚0。14米,橋銘石厚0。35米。矢高3米,淨跨4。40米。橋孔兩側均有陽文橋聯,東側聯語為:“數點屺虞峰隔離半里,一溪煙雨水靜鎖孤橋”。西側為:“百瀆安瀾輿梁成歲暮,雙虹落彩圖畫出天工”。橋銘:民國癸亥 下裴橋 孟夏重建。

三座古橋的探訪任務完成了,內心還是有點成就感的,畢竟這麼偏遠的地方,鍛鍊了我的車技,也讓我看到了江南水鄉古橋美麗的身影,那一幅幅美好的畫面,會永遠珍藏在我心裡。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

宜興古橋之朱亨橋,馬塘橋,下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