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2020年,全球共有350名跨性別者死於謀殺,比2019年的331人再度攀升;2018年,僅巴西就有163名跨性別者被殺害。21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過去了,人們普遍相信自己生活的世界具備足夠的文明和法制,那麼為什麼每年依然有幾百條生命,僅僅因為試圖遵循內心對性別的認知,就被殘忍地殺害呢?

撰稿|許 靜

編輯|鮮 於

出品|Figure人物

瑪莎·P·約翰遜,跨性別異裝者,最早的黑人「變裝皇后」。她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最知名的LGBTQ平權運動活動家,一生都在與歧視性少數群體的世界作鬥爭。

1992年7月6日,瑪莎的屍體在紐約克里斯多弗街碼頭附近的河面被發現,警方經過短暫調查後得出了「自殺」的結論。這個結論從來沒有被熱愛她的人們所接受,他們在紐約格林威治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抗議活動,要求警方重新調查瑪莎的死因。

2017年,英國導演大衛·弗朗斯拍攝的紀錄片《瑪莎·約翰遜的死與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Marsha P。 Johnson)》,聚焦這位名噪一時的變裝皇后,為爭取同性戀權益而奮鬥的珍貴歷史記錄,並將視角延伸到之後數十年間,美國和世界各地為平權運動做出的努力和犧牲。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紀錄片《瑪莎·約翰遜的死與生》海報

石牆事件

瑪莎·約翰遜的名字與「石牆事件」密不可分,後者是同性戀維權歷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1960年代,美國的主流社會仍嚴重歧視性少數群體,司法制度中也保留著大量歧視該群體的法律法規。1969年6月27日星期五晚上,格林威治村——紐約同性戀人群最集中的街區——一家名為「石牆」的同性戀酒吧裡,闖入七名便衣警察和一名制服警察,進行臨時檢查。

在當時,警方對同性戀酒吧和夜總會的搜捕行動司空見慣,同性之間接吻、牽手、甚至在同性戀酒吧出現都是被逮捕的理由。

一個迄今未得到官方認定的說法:當晚是好萊塢女星朱迪·嘉蘭的葬禮,酒吧裡的客人情緒尤為激動——嘉蘭雖然不是同性戀,但她在代表作《綠野仙蹤》中演唱的《彩虹之上》,與彩虹旗之說不謀而合,再加上朱迪短暫人生的悲慘經歷,使其受到了被社會排擠的性少數群體擁戴。

身著女裝濃妝豔抹的瑪莎,終於忍受不了警察對格林威治村持續數週的臨檢,第一個向警方扔了石頭。她的同伴紛紛效仿,加入了反擊警察的行列,場面很快失控。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石牆酒吧

這是同性戀者第一次拒絕警方的逮捕,瑪莎由此成為關鍵的歷史角色。石牆事件引發了美國性少數群體的大規模維權行動,並促成全世界「同性戀解放陣線」的成立。一年之後,近萬名男女同志在紐約舉行大規模遊行,紀念石牆事件,要求同性戀的法律地位與權利——石牆事件由此被認為是美國乃至世界現代同性戀權利運動的起點。

作為事件的核心人物,瑪莎未曾預料這場風暴的另一個結果:讓變裝文化開始發酵,從地下浮出水面。她從不隱藏自己的跨性別者身份,總是以醒目的女裝形象出現在格林威治村街頭,被人們親熱地稱為「皇后」。她的勇敢和豁達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和尊敬,安迪·沃霍爾曾邀請她成為自己的模特。

瑪莎堅持不在一個歧視性少數的社會里從事任何工作,寧願領救濟金度日。1970年,她與拉丁裔跨性別活動者西爾維亞·里維拉共同創立了STAR(街頭跨裝者行動革命者),並建立STAR House庇護所,以幫助性少數社群的無家可歸者,尤其是有色人種LGBT人群。

1998年,為了紀念瑪莎,西爾維亞罕見地出現在鏡頭前,告訴世界:「我們為人們提供食物和衣服,我們維持這個庇護所的運轉,我們付租金。」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西爾維亞於2005年去世

無業的瑪莎和年僅19歲西爾維亞,為那些最需要的人們組成了一個家、一個沒有歧視和傷害的堡壘。

幕後黑手

維多利亞·科魯茲(Victoria Cruz)是瑪莎的生前好友,任職於紐約市LGBTQ反暴力計劃工作組織。瑪莎去世後的20多年裡,她所在的機構接手了成百上千起針對跨性別者的暴力行為,其中多數罪犯並未得到應有的懲罰,還有不少變裝者被謀殺的案件懸而未決——當LGBTQ平權運動在諸多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之後,跨性別人群的生存情況似乎從來沒有得到好轉。

維多利亞本人也是一位跨性別者。瑪莎去世幾年之後,維多利亞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遭到來自同事的嚴重暴力。反暴力計劃組織向她伸出了援手,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支援她尋求法律的公正裁決,最終案子還是被無限延期。之後,維多利亞便留在這個機構工作,從行政助理一直做到家暴顧問。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跨性別者維多利亞,堅持為性少數人群的權益奔走

十二年後,維多利亞即將退休,她意識到,如果連瑪莎那樣有深遠影響力的人物都無法獲得正義,那些無名的受害者就更難指望被公平對待:「她們在墳墓裡大聲呼喊,要求得到公正。」維多利亞決心在退休之前,重啟對瑪莎之死真相的調查,還瑪莎一個公道。

真兇到底是誰?

維多利亞越來越難消除對紐約警方的嫌疑。沒有進行深入調查就草草判定「自殺」死因,固然是她不肯相信警察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事實令人觸目驚心:在1970年代初,美國針對性少數者的犯罪行為中,有12%-18%是由警察實行的。

在重啟案件調查的過程中,維多利亞受到的最大阻力正是來自警方。當她輾轉找到當年經辦此案的兩位退休警察時,其中一人堅稱自己什麼都不知道,而另一人直接拒絕了見面的要求。在與警方更高級別人物的溝通中,對方不僅質疑維多利亞的真實身份,同時也不承認她所在的機構有權調查刑事案件。更加詭譎的是,當維多利亞費盡周折,終於被授權拿到瑪莎一案的驗屍報告時,對方卻告知她相關檔案找不到了……

當然,如果結合當時執法者對性少數人群尤其是跨性別者普遍的不友好態度,警方的抗拒也許只是積習所致,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們當中有人有理由對瑪莎下毒手。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瑪莎在格林威治街頭

儘管調查一度陷入僵局,維多利亞還是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透過拜訪當時最後見到瑪莎的證人,她得知瑪莎在屍體被發現的前晚深夜曾被人跟蹤,而瑪莎的室友更是透露了一個驚人的訊息:他曾遭受當地義大利黑手黨的威脅。

於是,另一個幕後真兇的懷疑物件浮出水面。

維多利亞反覆觀看了瑪莎生前的採訪錄影,發現瑪莎提到自己的室友蘭迪·維克因為想要揭發「節日委員會」的貪汙行徑,導致家中經常被黑社會騷擾。

節日委員會是負責紐約每年一度的「同志驕傲日」大遊行活動的組織,當時一度傳聞已經被當地的義大利黑手黨所控制,他們貪汙了大量用來組織遊行的經費。蘭迪開始調查經費的去向,並準備成立一個獨立的組織對抗節日委員會。瑪莎曾經警告他:「你拿走了他們的錢,會讓你遭人毒手的。」但蘭迪毫不畏懼,反而想說服瑪莎一同參與進來。

維多利亞在瑪莎的卷宗中,發現了一通不同尋常的電話,一個人打給蘭迪,讓他不要繼續招惹黑手黨在節日委員會的代理人,否則瑪莎的下場,就是蘭迪的下場。

可惜,這些證詞當年並沒有得到警方的任何反饋。當維多利亞向接手重新調查此案的警察提及這通電話時,對方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

與此同時,瑪莎當年的一位朋友向維多利亞透露,在瑪莎屍體被發現的前夜凌晨四點,他曾經見過瑪莎驚慌失措地走向碼頭,身後跟著兩個陌生的男人。

幾經輾轉,維多利亞終於拿到了瑪莎的屍檢報告。經專業法醫分析,瑪莎生前沒有遭受暴力傷害,確屬溺水身亡。但她究竟是自殺,還是意外,或者被人推進河裡,沒有人知道。

維多利亞希望繼續追查,但被她的主管拒絕了。主管的理由是當時他們手上還是很多宗跨性別者被害的案件需要跟進,這些人比瑪莎更亟須幫助。

也許,屬於瑪莎的公正,永遠也不會到來了。

底層的夢魘

瑪莎的命運不是偶然的。在她去世前後,紐約的跨性別被害者比比皆是,能一直活下來反而是意外和幸運。

石牆事件後的第四年,1973年的紐約「同性驕傲日」遊行活動中,出現了不和諧的一幕:男同性戀公然排擠、驅除遊行隊伍中的跨性別變裝者。當跨性別者中的代表人物、瑪莎的夥伴維多利亞要求登臺發表演講時,臺下響起了巨大的噓聲。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瑪莎與西爾維亞一起參加遊行

維多利亞悲憤交加,她對著那些本該是戰友的人們怒吼:「監獄裡的同性戀兄弟姐妹們寫信向我求助,因為我們努力幫助他們,而你們叫我夾著尾巴走開。我被毆打過、被關進監獄、失業過,為了同性戀鬥爭流離失所,而現在你們卻這樣對我。你們到底怎麼了?」

這就是跨性別者真實的生存狀態:永遠處於鄙視鏈的最底層,哪怕在同為性少數的群體之中。其他同性戀看不起他們的奇裝異服,擔心主流社會因此對性少數群體產生更深的誤解和歧視,於是不惜公開割席。

維多利亞從此心灰意冷:「我覺得這場運動背叛了變裝皇后和那些走上街頭的人。」1973年遊行之後,維多利亞離開格林威治村,來到韋斯切斯特一個籍籍無名的酒吧從事變裝表演,維持生計。

在豆瓣影評中,有使用者這樣評論:「石牆運動裡衝在最前面的都是Queen們,運動勝利後最先被排擠的也是他們。」

那些背叛跨性別者的人們也許沒有想過:在社會風氣遠為保守的1960、70年代,正是那群「怪物」,用大膽出位的裝飾,明晃晃地提示世人「性少數」的真實存在,為平權運動殺出了一條血路,才能在幾十年後讓這個世界給予LGBT群體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

瑪莎生前和善開朗、永遠掛著笑容,沒有人相信她會自殺

在紀錄片中,發生在2013年一位跨性別者被殺的案件已經審判了三年,依然沒有結果。關注該案的平權鬥士站出來呼籲:「我們曾一同爭取同性戀婚姻,我們曾在這些街道上游行過、被逮捕過……那些人獲得同性婚姻權利後就跑掉了,丟下了跨性別群體。LGBT裡的T(Transgender的縮寫,意為跨性別者)呢,誰還記得他們?」

正如另一位豆瓣使用者Hawl所說:「拋下任何一個弱勢群體的平權運動都是假平權,在沒有達到人人平等之前都需要繼續抗爭。」

2014年,泰國變性模特吉娜·蘿傑拉在TED發表演講《我為什麼要站出來》,她感謝了在少女時代鼓勵le 自己的瑪莎·約翰遜和西爾維亞·里維拉。接著她回憶第一次看到自己穿著比基尼的專業藝術照時,忍不住自豪地說:「真正的我,你終於來了!」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瑪莎·p·約翰遜:一個被殘忍殘忍地殺害的「跨性別異裝皇后」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