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隱秘的角落》前兩天迎來了大結局。

主線劇情並不複雜,三個小孩在暑假目睹了一起謀殺案件,為了不讓兇手再次作案,三個小孩給兇手寫警告信。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隨著人物關係的鋪展,事件發展逐漸脫離控制,朝著所有人未能預料的方向駛去,最終釀成多個家庭的悲劇。

當人們驚詫於這些孩子的腹黑和可怕時,我才發現,

其實每個“黑化”的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特別是劇中隱藏最深的大Boss,朱朝陽,最能看出單親家庭對他性格一點一滴的侵蝕。

控制慾爆棚的媽媽

爸爸出軌後,跟年輕漂亮的妻子結婚生了個女兒,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對朱朝陽只剩下敷衍,不論是經濟還是精神上都不上心。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而離婚後,媽媽帶著朱朝陽獨立生活著,雖然工作普通、收入微薄,但兒子優秀懂事,班級第一、年級第一,是她最大的驕傲。

家長會上,當老師宣佈朱朝陽拿下全班第一和全年級第一時,朝陽卻沒有非常開心,而是回頭看了一眼坐在教室後面的媽媽,看到媽媽心滿意足的微笑,他才放下心來。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家長會之後,細心的班主任向周春紅反映,朱朝陽在學校裡沒有朋友,甚至被其他孩子孤立。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周春紅卻非常不以為然,覺得老師小題大做。在她心裡,孩子來學校是學習的,不是交朋友的,把書讀好不就夠了嗎?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媽媽不知道,或許也想象不出,朝陽在同學間,被欺壓得有多慘,被男生往身上砸球,被女生往水杯裡倒橡皮渣……媽媽只怕朱朝陽跟壞小孩瞎玩,耽誤學習。

這也促使朝陽投向難得的朋友嚴良和懷普普中,但正如他自己最後所說:“我真後悔給他們倆開了門”,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與問題行為較多的同伴交往,確實會加大青少年問題行為發生的機率,甚至導向犯罪。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但擔心兒子學壞,就完全杜絕孩子交朋友嗎?當然不對,更好的做法是,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具備獨立的判斷能力,而不是過於尋求他人的認可。而這一切,正是朱朝陽在成長過程中所缺少的。

控制型父母有多“可怕”?

在心理學上,根據父母在紀律要求、情感付出、溝通方式、預期程度四個方面的不同

,將父母劃分為四種類型:

專制型

權威型

放任型

忽視型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提出“專制型父母”概念的戴安娜·鮑姆林德博士,是這樣描述此類家長:

他們推崇規則、限制和懲罰,用一種既不靈活又強硬要求的方式,來撫養他們的孩子。

周春紅就是這樣一款典型的“專制型父母”。

劇中一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周春紅逼著兒子每晚喝一杯熱牛奶,哪怕他覺得牛奶太燙想過會兒再喝時,她凌厲的眼神讓兒子無法拒絕,只能哈著氣喝完了牛奶。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朱朝陽只是說了一句自己能洗杯子,媽媽就很兇的對他說:“你現在長大能自己照顧自己了是不是?怪媽媽沒有照顧你,是不是?”

儼然一副你不按我的要求來,就是在責怪我的口吻。甚至孩子拒絕擦嘴,她說怒就怒,強硬得像個仇敵。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日常生活中,總是在兒子強調爸爸“拋下我們母子”,激發孩子對爸爸的仇視,將孩子拉攏在自己同一戰線上: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朱朝陽活在母親病態的“關愛”裡,開始學會了蓄意迎合,假裝乖巧。

他從不跟媽媽講在學校、在後媽那裡受的委屈;無論跑到哪裡去玩,他都只會說“去書店看書”;媽媽責備他亂吃“垃圾食品”時,他也默默的從不頂嘴……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相比不靠譜的父親,

母親周春紅的愛看似無微不至,實際上卻是滿足自己的控制慾,漠視兒子真正的感受。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其實孩子從2歲開始,就逐漸具有了自我意識,他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他要自己動手吃飯,他要出去玩等。

如果父母總是拒絕孩子,告訴他這不可以,那也不可以,那麼,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自我,感覺不到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自己是沒有權力去要求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像張朝陽,看上去習慣被媽媽“擺佈”,媽媽讓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實際上,他已經在逐步封閉自己的內心,放棄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

直到最後在醫院,朝陽終於受夠了壓抑和順從,向媽媽恨恨地說出了心裡話:“你們只在乎你們自己。”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隱秘的角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的媽媽,沒人體諒卻反而被罵?

“我都是為了你”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真正的愛,從來不是支配和控制,而是讓對方活得像自己。每個人來到這世間,不是為了按照別人的方式過一生。”

我們能看到太多為了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幸福的家長,到頭來再道德綁架孩子:“我都是為了你”。

家長這種單向輸出的疼愛,近乎病態的“自虐”,是孩子想要的嗎?對孩子真的好嗎?中國式家長,有沒有思考過?

想要解決好孩子的問題,先解決大人的問題。別讓大人犯的錯,去反噬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