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襄公:一個肆意妄為沒有脫離低階趣味 終於身敗名裂的君主

這裡是正經青蛙說史,今天我們說一說春秋時期一位肆意妄為的君主齊襄公的故事。

齊襄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四位國君,他的父親

齊僖公是春秋三小霸之一,而他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而夾在兩霸中間,齊襄公本也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但最終他留給歷史的卻是一個昏君之名,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齊襄公:一個肆意妄為沒有脫離低階趣味 終於身敗名裂的君主

齊襄公

氣量狹小 私殺鄭王

齊襄公接手的齊國實力強大,在諸侯中頗有實力,

公元前694年,齊襄公在

衛國

一個叫

首止的地方

召開諸侯盟會,邀請了周圍的眾多諸侯國,其中就包括了鄭國。

鄭國的國君

鄭子亹[wěi]與

齊襄公是有私怨的,

鄭子亹年少時和齊襄公發生過爭鬥,齊襄公在爭鬥中受過傷,而齊襄公為人小氣在諸侯間也早有名聲,於是鄭子亹的大臣祭仲就勸說君主不要親自前往參加會盟,可能會有不測。但是鄭子亹一方面畏懼齊國的威權,另一方面覺得這樣的場面應該不會出什麼大事,所以還是帶著大臣

高渠彌

一同前往參加盟會。

齊襄公:一個肆意妄為沒有脫離低階趣味 終於身敗名裂的君主

埋伏帶甲武士

鄭子亹見到齊襄公並沒有為以前的恩怨道歉,齊襄公就感到心裡很不平衡,作為盟會的召集人感到沒有面子,於是就發怒,暗地裡埋伏帶甲武士將鄭子亹擊殺,而

高渠彌就逃回了鄭國。

這件事的性質非常惡劣,但並沒有引起特別大的政治風波,一方面是齊國的實力強大,其他諸侯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

鄭子亹也是得位不正,一年前透過射殺鄭昭公而登位,鄭國內亂,也顧不上這樣一件事。

但不管怎麼說齊襄公作為一國之君,更是在會盟的重要關頭,居然因為年少時的私怨就能擊殺一國的國君,足可見他的心胸狹窄。

不過

鄭子亹並不是齊襄公殺的唯一一個君主,而他殺的另外一個君主引起的波瀾要大得多。

與妹不倫 魯公殞命

魯桓公是齊襄公的妹夫,而這個妹夫也是死在了他這個大舅哥的手裡,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事情就要從頭說起了,齊襄公有兩個妹妹,宣姜和文姜,這一對姐妹花都是絕世的美人,在《詩經》中都有很多稱頌這兩個女子美貌的詩篇。

事情就出在文姜這個妹妹身上,文姜出嫁前,齊襄公就與這個妹妹有私情,這件事其實是個沒有明說的秘密,他們的父親

齊僖公覺得這是家族的醜聞很丟臉,於是在公元前709年把文姜嫁到了魯國,成為魯桓公的夫人。

齊襄公:一個肆意妄為沒有脫離低階趣味 終於身敗名裂的君主

文姜

這之後,齊襄公與妹妹文姜再也沒有了交集,直到時間來到了

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夫人文姜一起到齊國訪問。

兄妹倆闊別了十五年,當年不倫的私情如火山爆發般不能控制,一來二去,沒有節制的私情終於被魯桓公知道了。魯桓公也算是個可憐的男人,對於自己的妻子文姜是百依百順,但被綠這口氣還是不能吞下,於是責怪了文姜。文姜對此事害怕了,於是把魯桓公的責怪告訴了齊襄公。

齊襄公這樣一來也覺得這事必須當機立斷,於是設宴款待魯桓公,灌醉了魯桓公,然後

派公子彭生以幫助魯桓公登車的名義,順勢將魯桓公勒死,對外宣稱魯桓公醉酒而死。

齊襄公:一個肆意妄為沒有脫離低階趣味 終於身敗名裂的君主

但紙包不住火,魯國人就算再忌憚齊國的實力,也不能輕描淡寫就接受國君這麼不明不白死了,於是以國書告訴齊襄公,“我們國君因和大王有親誼,又因齊國威名,來到貴國重修舊好,現在禮儀已經完成,國君卻再也不能生還,我們不知道這該歸罪於誰,但這樣的事在諸侯間如何解釋,還請大王明斷。”

齊襄公也知道事情鬧大了,不給魯國人一個交代是不行的,最後齊襄公兩權相害取其輕,只能把

公子彭生殺了,來給魯國人謝罪。事後文姜很長一段時間留在齊國不敢回魯國,魯國人就立文姜的兒子繼位為魯莊公。

齊襄公其後和文姜私通更加便利,後來文姜即使回到魯國也和齊襄公時不時相見,眼看殺死魯國國君的事情就這樣擺平了,但是齊襄公一定想不到這件事情卻是他最後被殺的契機。

大臣謀反 宮中被殺

謀反的大臣是連稱

管至父和公孫無知三個人,其中連稱

管至父之所以要謀反,是因為齊襄公背信棄義,這是怎麼回事呢?

葵丘這個地方位置險要,齊襄公和連稱

管至父兩人約定,派兩人前往駐守一年,隨後會進行調換,但是一年之期到後,齊襄公並沒有安排調換人員,隨後兩人寫信向齊襄公請求替換,齊襄公卻不准許,還責備了兩人,兩人心生怨恨,加上連稱有個堂妹在齊襄公的後宮中並不得寵,告訴連稱齊襄公對他們非常不滿,隱隱中有責罰的意味,兩人又怨又怕,於是密謀叛亂。

齊襄公:一個肆意妄為沒有脫離低階趣味 終於身敗名裂的君主

連稱、管至父手裡有兵

公孫無知是

齊僖公的侄子,也就是齊襄公的表弟,齊僖公對於這個侄子是非常喜愛的,衣食用度與太子無異,齊襄公對於自己這個表弟可是多有怨恨,等到齊襄公即位,第一件事就是降低表弟的待遇,還經常找他麻煩,公孫無知對於自己這個表哥那肯定是怨氣沖天。

這樣三個人就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而這個目標就是殺死齊襄公,但是他們還缺一個時機,但很快這個時機就來臨了。

魯桓公之死埋下的伏筆提供了這個時機。公元前686年,

齊襄公在貝丘一帶打獵,發現一頭野豬舉止怪異,左右說這頭野豬長得奇怪,有點像公子彭生,好像想說什麼,齊襄公當然知道公子彭生受他指使殺害魯桓公最後作為替罪羊丟了性命,於是又急又怒,拿上弓箭就射,野豬中了一箭,眼角流下來淚水,齊襄公收到了驚嚇,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把腳摔傷了,左右把齊襄公扶起送回行宮之中。

齊襄公:一個肆意妄為沒有脫離低階趣味 終於身敗名裂的君主

叛亂死士

公孫無知得知齊襄公受傷的訊息,於是連夜帶領死士衝入宮中,殺了齊襄公的左右隨從,但沒有找到齊襄公本人,最後終於在一個隱蔽的門後找到了齊襄公,而暴露齊襄公的正是他受傷的那隻腳,齊襄公苦苦哀求活命,但公孫無知不為所動,最終齊襄公在亂刀中身亡。

《史記》: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淫於婦人,數欺大臣,終至身死。

齊襄公在位也不是一點作為沒有,他滅掉紀國,報齊國九世之仇,但終究不能掩蓋他任性妄為,視國家為玩物,因私慾弒殺兩國君主,在諸侯間惡名遠播,對臣下為人無信,終導致身敗名裂。

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關注和分享,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