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響堂山石窟

響堂山石窟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開鑿於南北朝東魏北齊時期。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是北齊政權的奠基者神武皇帝高歡的陵墓。

解讀響堂山石窟

佛教起源於印度,東漢明帝時期傳入我國,到南北朝時期到達了鼎盛。北魏時期一個名叫曇曜的和尚為了弘揚佛法,就對皇帝說:帝即是當今如來。這個馬屁拍的皇帝龍顏大悅,就命令曇曜在山西大同城外的武周山開鑿石窟。曇曜五窟的佛像根據北魏五位皇帝的面容雕刻的,與其說這是佛教石窟,不如說這是為皇帝修建的祠堂。畢竟百姓在跪拜佛像時不就等於在跪拜皇帝嗎?

解讀響堂山石窟

響堂山石窟同樣如此,在北洞最大的佛像是彌勒佛,但面容十分的俊秀,因為這座大佛其實是根據北齊神武皇帝高歡的面容雕刻的。這在南北朝時期是很流行的。彌勒佛身體勻稱,因為直到宋代彌勒佛才出現了大肚子。石窟內部採用中心柱龕。目的是為了讓僧人可以繞柱誦經。除了正面的彌勒佛外,身後左右兩側也分別雕刻著藥師佛,燃燈古佛。每座大佛的身邊都站立有兩位惟妙惟肖,體態婀娜的菩薩,一佛二菩薩的雕刻佈局也在南北朝盛行一世。

解讀響堂山石窟

在石窟的四壁刻有火焰寶珠紋與16個塔龕,根據《法華經》的記載,古印度有16位王子一心向佛,終修成正果。而無獨有偶,據《北齊書》記載北宋神武皇帝高歡就有15個兒子(不排除有一個兒子夭折),既然大佛是象徵著皇帝高歡,那麼這16個塔龕是否象徵他的16個兒子呢?我們不得而知。

解讀響堂山石窟

在佛座之下還雕刻有《帝后禮佛圖》!如今大家在遊客服務中心都能一睹。眾所周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賓陽洞的《帝后禮佛圖》被盜賣國外,而響堂山石窟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欣賞《帝后禮佛圖》重現昔日的風采!

解讀響堂山石窟

在石窟的外門上方鑿有門洞,每到下午太陽光正好可以透過門洞射進大佛的佛首。既起到了照明作用,又顯得神聖異常,足見設計者的高超構思

解讀響堂山石窟

而就在石窟的最上方,三面均刻有佛龕。80年代響堂山石窟管理所長趙立春先生無意中發現有鴿子飛進了其中一個佛龕,認為佛龕內部有很大的空間,立刻搬梯進龕,儘管內部空間很大,卻空無一物,這是否就是北齊神武皇帝高歡的靈柩所在地,至今是個迷。

解讀響堂山石窟

北洞大佛身後刻有佛光,火焰忍冬紋,和七條飛龍。本人曾詢問趙立春老師:高歡生前並未稱帝。只是被封為渤海王。皇帝是九五至尊,按說該是九條飛龍,而高歡的佛身只有七條,是否因他只是王,不敢違制有關?

趙立春老師說:響堂山石窟規模如此浩大,高歡又把自己的面容刻在大佛上。已經是欺君犯上了,他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呢?九五至尊這是在明清時期才被定姓下來的。而唐宋時期皇帝的龍袍上只有三四個爪子。那南北朝時期,七條飛龍就是皇帝的象徵。

解讀響堂山石窟

我又問:響堂山石窟北洞上方的佛龕位於四五米之上,那麼狹長的空間人是怎麼把高歡的靈柩放上去的?趙老師說:未必是直接把靈柩放進去,而是石棺分組後一部分一部分的放入再重新組合。

最後推薦大家讀《盧琴齋傳》盧琴齋是咱們中國近代著名的古董商人,也有很多人指責他是個臭名昭著的文物販子。響堂山石窟的大量佛頭就是被他倒賣到國外的,不過最初外國人還並不信任他,他只能把辛苦得來的響堂山佛頭免費送給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漸漸獲得了他們的信任,時至今日在歐美收藏界凡是經盧琴齋之手倒賣的文物價格都會高出普遍價格的兩到三倍。

解讀響堂山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