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故鄉在哪裡?走晉看,領略山西戲曲的獨特魅力!

山西是聞名全國的戲曲大省,有著“中國戲曲藝術故鄉”的美譽。山西戲曲劇種多,戲曲名家多,戲曲文物多,素有“中國戲曲的搖籃”之美譽。這裡歷代劇作名家輩出,早在北宋時期,由山西澤州說唱藝人孔三傳創設的諸宮調居功至偉,成為勾欄瓦肆中極具競爭性的新秀,驚豔了中國戲曲發展史;元曲四大家中除了馬致遠外,其餘三位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均為山西人。此外,如石君寶、李壽卿、劉唐卿、喬吉、孔文卿、狄君厚等元雜劇作家也都是山西籍。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的“100件文物讀中華文明史”,第六單元以“戲曲故鄉”為主題,向我們展現山西戲曲文化在山西曆史這片星空中發出的璀璨光芒。

在這一單元裡,入選的文物從極具特色的古戲臺如牛王廟元代戲臺,到省內各地博物館館藏都可以全面體現出山西戲曲文化的精髓。

戲曲故鄉在哪裡?走晉看,領略山西戲曲的獨特魅力!

金代的「稷山馬村金墓」原址儲存的是金代家族墓地,墓內裝飾雕刻精美絕倫,代表了當時磚雕手工業的最高水平。而金至清時期的「二郎廟」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代戲臺實物典範。

元代的「牛王廟戲臺」是元代戲臺實物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元代戲臺之祖”。同時期的「廣勝寺」是儲存完好的元代寺廟建築群,其中水神廟內儲存有完整的元代戲曲題材壁畫。

清代的「萬榮后土廟」為國內現存最早的祭祀后土神的祠廟之一,廟內並列戲臺兩座,與山門內倒座戲臺連繫在一起,平面上呈“品”字形,故俗稱“品”字戲臺。

走進山西博物院,省博珍藏的金代「新絳南範莊社火磚雕」,其中刻畫的社火表演是代表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形式有舞蹈、跑旱船、舞獅、踩高蹺、背棍、搭架火、扭秧歌等,內容主要是慶祝來年豐收和祈求國家平安昌盛。接著我們可以看到「戲臺及雜劇俑」,更是中國戲曲藝術文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彩色的戲俑雕塑活靈活現,曾入選《國家寶藏》節目。最後我們可以打卡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孝義皮影木偶藝術館館藏的清代「孝義皮影」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清時為孝義皮影的鼎盛時期,孝義境內皮影班社多達60多家,大家也可以到孝義親身感受中國最傳統的電影方式。

如何打卡“戲劇故鄉”山西這些戲劇藝術文物呢?推薦先去太原市山西博物院,一次性打卡「新絳南範莊社火磚雕」和「戲臺及雜劇俑」兩件戲曲文物,接下來去呂梁參觀孝義皮影木偶藝術館館藏「孝義皮影」,到臨汾打卡「牛王廟戲臺」和「廣勝寺」,到晉城市打卡「二郎廟」,最後到山西最南的運城市打卡「稷山馬村金墓」和「萬榮后土廟」。這場山西自北向南的打卡路線,讓我們看山西這個戲劇的搖籃如何孕育出戲劇藝術輝煌的成就!

最後預告一下,這一單元感受了山西這一“戲曲故鄉”的魅力,下一單元我們將進入“晉商風雲”單元,瞭解明清時期山西的晉商文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