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編輯推薦

好書君今天要為你推薦的這本書,是遊客視角外一個生活著的京都,是在地者秘而不宣的自在京都。如果你期待一位真正懂京都的人,帶你一起探訪它;如果你覺得疲倦,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複製一種叫作“在京都”的理想狀態;這本書,總能給你答案。

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仲夏,去了趟嵯峨野。在京都,嵐山是少數幾個我不太喜歡的地方,從前是日本各路文豪都要到此一遊的景點,也因此如今被慕名而來的各國遊客佔領,熙熙攘攘。只有在梅雨時節,無論如何都不願錯過嵯峨野——此地在嵐山北側深處,是京都市內的少有的山中景緻,往深處去遊客漸少,悠閒自在。

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1

嵯峨野

每年進入五月,至暑假開始前,是京都相對靜謐的一段時間,對淅瀝梅雨感到麻煩的人不在少數,因此他們並不能察覺:古都如何一夜連綿一夜的雨夜裡, 長出零星若葉和繁茂樹蔭,只是一個微妙的轉折,便鋪天蓋地綠了起來。

我執意將這幅景象稱之為:京都綠。京都是紅葉勝地,深秋層林盡染的地方,在夏季首先要綠浪湧動,比別處更加濃烈囂張。我也執意地認定:倘要名詞解釋“京都綠”,最能體現它的地方只有嵯峨野。

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2

常寂光寺

嵯峨野有名叫“常寂光寺”的寺院。寺內被楓林覆蓋,秋季不乏熱心觀眾。夏季遊人斷斷續續,喧鬧一陣寂靜一陣,如同潮汐去來,卻始終有個老頭站在參道盡頭,舉著碩大的照相機拍著眼下的一切:石疊參道兩側這些高大楓樹,在五月中旬便會搶先冒出新綠,在仁王門前站定,能看見枝葉覆蓋在茅草屋頂上,清風徐來,世界微微顫動。唯一的煩惱是,蚊蟲在這幽寂綠意中也變得狂妄,成群結隊圍攻過來,你要抬頭聽風看樹,它們便直直朝你眼底撞去,大概也是自然天性。

“要往更高處去哦”,路過那拍照的老頭身旁,他突然對我說,“山頂杜鵑正是時候。”

3

時雨亭

常寂光寺高處有山莊“時雨亭”,也像是為梅雨季而生的名字。這時節庭院裡綻放著紫色山杜鵑,在日語裡寫作“黐躑躅”,原是京都山間隨處可見的野花,卻不知為何在這突然變異,花瓣愈發狹窄細碎,零星遍佈山坡,又得一不明所以的暱稱:花車。在常寂光寺的山頂駐足聽風,又可以在風中眺望遠山,能看見比叡山和大文字山的纖細稜線,亦能看到祇園和東山的微微輪廓,天氣晴好。

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4

落柿舍

在有關嵯峨野的歷史考據中,此地總是平安時代貴族和文人逃離塵間、隱居和避世的棲身之地。在荒蕪的田園風景中,又藏有一間小小的草菴,入口隱秘,貌不驚人,屬於遊人三過門前而不入之地。名字卻風雅,取作“落柿舍”,據說曾是俳句大師松尾芭蕉的愛徒向井去來隱居之所,是可以寫進日本文學史的存在。

落柿舍的故事也像俳句一樣充滿玄機:向井去來隱居期間,這閒寂草菴庭院內

栽滿了柿子樹,某年深秋,四十株柿子樹枝頭齊齊掛滿了金黃色果實, 一位來自都城的商人表示想要買下它們,談妥價格,提前支付了定金——然而就在那個晚上,狂風大作,滿園柿子悉數掉落地面,一個不留於枝頭。次日,前來取樹的商人看見這幅景象,難免大驚失色:“作為一個走遍天下的商人,我見過各種各樣的柿子樹,但是果實如這般自殺式掉落的景象卻還是頭一回遇到,雖然十分抱歉,但你能把錢退給我嗎?我們就當什麼也沒發生過。”

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落柿舍”由此得名,幾經拆建,風格愈發簡樸,趨於去來的內心世界。松尾芭蕉倒是十分喜歡這裡,前後專程來小住過三次。最後一次正巧也是在五月,留下了“五月雨や色帋へぎたる壁の跡”的俳句,大意是說:從前豪華的落柿舍,如今也破落衰敗了,牆壁上殘留著色紙掉落的痕跡,屋外的五月雨倒是溫柔地下個不停啊。

因有了芭蕉加持,如今落柿舍小小的院落裡,每天都坐著寫俳句的人們,寺裡專門設定了收集俳句的小信箱,供人創作完成後投稿,每年將會評選最佳作品。我坐在藤蘿架下望著寫俳句的人們時,才意識到藤花已掉落多日,只剩綠色的藤蘿爬滿天井,才知道寫進俳句裡都是當下自然萬物。人們之所以要跑來一個小小的草菴裡創作俳句,定也是因為能夠捕捉風物——例如院內立著一塊牌子,上面是“落柿舍庭院俳句之花”的圖片,以春夏秋冬為主題劃分,分別是不同季節在這院落裡能找到的俳句旬物,到了夏季這一欄,大約有菖蒲、百日紅、都忘、紫陽花、偽寶珠、姬沙羅、黑花瓶梅和藤空木。柿子則要等到秋天了,聽人說,到了深秋,草菴門口甚至有人擺攤賣新鮮柿子呢。

5

祇王寺

若是夏天有雨,或許可以去不遠處的祇王寺,因為是京都知名的“苔寺”之一,雨水潤溼滿庭苔蘚,綠地之上籠罩著綠林,堂內有圓形的格子窗,坐在窗前,能將一株低矮的綠樹看出大千世界來。祇王寺是在《平家物語》中登場的悲戀的名寺,常常人滿為患,可若是遇到一個冷清的雨天,便能懂得它有種避世的好,千年不移。

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6

直指庵

若是夏天豔陽高照,最好像我這樣毫無目的亂走,去一間不知名小店吃一鍋嵯峨野著名的湯豆腐,窗外有杜鵑花正在綻放,如同自己也置身畫中,然再喝一瓶冰鎮啤酒,帶著微醺之意繼續走過菜地和民家。路過菜地裡的農家婦人,正聚在一起收拾菜地,孩子們舉著掃網捕捉蜻蜓,都要高興地打個招呼:“你好呀!”路過竹子的專賣店,擺著綠色的竹筒酒器,老竹用來做酒壺,若竹用來做酒杯,也有翠綠色的竹筒花瓶,說是砍下來不久的,拿回家以水養著,不出半年就會從綠色變成黃色。路過門前站在狸貓的人家,路過荒蕪的庭院與掛滿果實的樹,最後你也許也會看見那個寫著“直指庵”的路牌,也許也會因為太喜歡這名字,便一路追蹤而去,在蜿蜒小路的盡頭,竹筍從竹林裡悄悄冒出,竹林後藏著一座寺院。

於是,在臨近關門前的半小時裡,你會好運地被賜予一人包場的寺院。坐在本堂裡,正對一片漫無天際的綠意,杜鵑鳥盤旋啼叫,落日的餘光灑進樹葉間隙, 在地面上悠悠搖動。

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誤闖直指庵的人並不那麼多,因此它被一些人稱為“隱寺”。在這座小小寺院的桌上,擺放著名叫“想い出草”的留言本,上面記錄著來訪者的心情,那些讓他們感覺痛苦和艱難的事情,那些人生中對誰也無法啟齒的秘密:關於升學和就職,家族和朋友;關於無法傳達的戀情,沉淪而無法自拔的懺悔;關於婆媳關係困擾,健康狀況的憂慮;關於老後生活的不安,看護親人的辛勞……後來才知道,因為這一冊寫滿了人生艱辛冊子,一些人也專程來到直指庵:據說從1965年的第一冊留言本開始,如今寺內已經集滿 5000 冊以上心情日記,多少人曾坐在這裡靜靜哭泣,與不知何時將會到來的陌生人分享人生,然後各自靜靜迴歸,誰也不再邂逅誰。

那個留言本上實在有一些衝擊性的語句,令我不斷讀下去,當我終於從直指庵離開時,距離關門時間已經過去了10分鐘,寺院的小和尚站在門口等我,並未抱怨半句。我匆匆踏出,聽見身後重重一聲,轉頭大門正在徐徐關閉。就在10分鐘前,我站在本堂前認真地讀著用毛筆寫下的一段話:“朋友喲,不要隨意對這世界嘆息,也不隨意對這世界感到虛無,眾人生下來,眾人活下去,各自在各自的道路上各有悲傷,各自在各自道路上各有艱辛。朋友喲,但是,眾人迄今為止的道路,眾人從今往後的道路,內心時常感覺疲倦的,並非只有你一人啊。”

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在直指庵的留言本上寫下心情的人,就算無法以此尋求人生的答案,也一定會傳達給另外的某個誰的吧。聽說在每年春天和秋季的限定時間裡,寺院會將這 5000 冊全部公開,一定又有人會再度來訪,尋訪自己某時的絕望心情,已經可以一笑而過了吧。

你看今天,當我走上歸程, 黃昏徐徐降臨,嵯峨野空無一人,京都綠到天際。

(本文摘自庫索《自在京都》,經中信出版集團授權釋出。)

華文好書選讀

自在京都:有一種綠叫京都綠

《自在京都》

庫索

中信出版集團

前《新週刊》主筆、《人物》專欄作者、旅日作家庫索散文作品。

對某個城市,從邂逅到客居,由旅人變成定居者,必然要經歷反思、抉擇,並最終鼓起勇氣。給予庫索力量的是在某一刻,她突然意識到“我應該與我熱愛的成為命運共同體”。

於是,她來到京都,體會春櫻秋葉,探看神社佛閣,尋訪吃茶店、居酒屋……克服恐懼與驚慌,接納相遇和分離,發現生活的真意不過是自然發生。

在這本書裡,是遊客視角外一個生活著的京都,是在地者秘而不宣的自在京都。如果你期待一位真正懂京都的人,帶你一起探訪它;如果你覺得疲倦,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複製一種叫作“在京都”的理想狀態;這本書,總能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