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犛牛養到沒了犄角,20年攻關養出無角犛牛,更適合飼養了

全球犛牛有多少頭

沒見過犛牛的你一定吃過犛牛幹,怎麼樣?味道是不是很不錯?那你印象中的犛牛是啥樣?肯定是充滿野性吧?

但是以後你可能要改一下這種想法了,因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青海省的種牛場,歷經20年的奮鬥,培養出了一個犛牛新品種:無角犛牛,學名叫:阿什旦犛牛。除了不長角,無角犛牛還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脾氣好。

把犛牛養到沒了犄角,20年攻關養出無角犛牛,更適合飼養了

今年4月,阿什旦犛牛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正是成為了犛牛新品種。

為啥要花心思,養出無角犛牛呢?無角犛牛好在哪裡呢?其實,就是性格上。沒有了牛角,犛牛的脾氣就更溫順了,不容易打鬥,這樣就能減少受傷機率,同時更適合飼養了,便於舍飼。沒有了牛角的犛牛,佔地就小了,這就增加了飼養密度,提高了產值。

把犛牛養到沒了犄角,20年攻關養出無角犛牛,更適合飼養了

一直犛牛都是放養品種,那發展舍飼是為啥呢?

原來,高原上的放養管理難度高,再就是高原上每年都有7個月的枯草期,這一段時間的犛牛掉膘嚴重,出欄率低,犛牛肉在這段時間經常斷供,牧民的收入受影響。所以籠舍飼養就能更好的為牧民增收,也容易讓犛牛增重不掉膘,產肉也更多。

把犛牛養到沒了犄角,20年攻關養出無角犛牛,更適合飼養了

世界犛牛總量約2200萬頭,95%在中國,所以在培育無角犛牛期間,中國科學家還向青海和甘肅省的牧民推廣了種公牛近4000頭,用來改善當地的犛牛品種。改良後的犛牛,在和原品種同等飼養條件情況下,小牛的成活率增長至6成,比當地原有犛牛成活率高12%。死亡率為1%,比當地原有犛牛的死亡率降低了4%。與此同時,成年犛牛的體重增長了15%,牧民在經濟上獲利,很受牧民的歡迎。

把犛牛養到沒了犄角,20年攻關養出無角犛牛,更適合飼養了

犛牛對於高原牧民來講,是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衣、食、住、行、運、燒、耕等基本生活保障。

衣、食、住、行、運、燒、耕等基本生活保障。

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的成功,使得犛牛養殖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也對天然草場的依賴成為了歷史。這將會對犛牛產業發展有著變革的意義。從此,犛牛產業可以走向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發展方向,牧民們的收入也將會更加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