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什麼是通貨膨脹

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前些天,一個朋友問我,如果重疾險就只買幾十萬保額,過幾十年,按照當時物價來說,也不起多大作用吧?

細想一番,確實如此。只要物價上漲一直存在,一筆金額固定的錢,是肯定會無形中“縮水的”。

想得更遠一點,不止保險保額,我們錢包裡的每一分錢,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而面對通脹這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才更有利於自己呢?

只要想清楚兩個問題即可:

通脹的對手,到底是誰?

咱們掙錢的目的是什麼?

通脹的對手,到底是誰?

先來說說什麼是通脹。

通脹,即通貨膨脹,是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現象。

而通脹水平,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以居民消費價格通漲率來近似整體通脹率。如下圖,近十年的居民消費價格通漲率雖然有高有低,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居民消費物價肯定在漲。

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如果看醫療通脹率,通常每年是居民消費價格通漲率的3~5倍,比如近兩年,都在10%左右。

應對通脹,很多人寄希望於各種理財。

而理財方面,廣義來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等多種途徑。

但無論哪種,都遵循一個規律——

安全的,收益不高;收益高的,風險更高

一、安全點的,比如銀行存款、國債和人壽保險。

現階段,

銀行定期存款

三年期的基準利率是單利2。75%(大額存單可能高些,可以達到3。85%,但是起存標準也高,達到三十萬,不適用於絕大多數家庭,就不多介紹了)。雖然當前的2。75%已經堅持了多年,但之前卻是逐漸降下來的,而參考發達國家利率走向,未來是否還會降,誰也說不準。就算以當前自己當前滿意的利率存了款,但三五年後到期了,也只能以到時新利率水平存款。

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國債

通常利率較銀行定存利率高一些,但和銀行定期存款的形式類似,就不佔篇幅介紹了。

人壽保險

的預定利率當前是複利3。5%(其中複利,也就是常說的“利滾利”),為人壽產品的回報率上限。而在2018年,這個利率還是4。025%。好一點的是,一旦投保了具體人壽產品(比如增額終身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可以在保障期內(多數是終身)一直保持該預定利率水平,任何時段的現金價值都寫在合同中,不會受未來市場利率的影響。

其中, 預定利率:是指壽險產品在計算保險費及責任準備金時,預測收益率後所採用的利率,其實質是壽險經營者因使用了客戶的資金,而承諾以年複利的方式賦予客戶的回報。通俗來說就是保險機構提供給客戶的回報率。 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可以理解為保費在扣除包括保障成本在內的各項成本後,按預定利率產生回報的資金以及累積的回報。

以某人壽產品利益演示為例。若30歲投保,交十年保費,每年交10萬元(實際年繳保費2000元起步即可)。

第一年末現金價值為24267。84元;第十年交完保費累計100萬元,該保單年末現金價值為120萬餘元,回報率為3。42%,單利為平均每年2。08%

第20年末,現金價值為170萬餘元,回報率為3。47%,單利為平均每年3。52%

第25年末,現金價值200餘萬元,已經翻倍,回報率為3。47%,單利為平均每年4。09%

。。。 總之,回報率可以終身維持在趨近3。5%的水平,時間越久,回報率越高,隨之帶來的單利水平越高。

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比較而言,

從三五年的短期來看:銀行定期存款及國債尚可以和一般的消費通脹持平;而由於現金價值前期低於保費,人壽保險則不足以與一般的消費通脹相抗衡。

從長期來看(比如十年、二十年甚至終身):按照預定利率的特性——“

利率高於當前通脹

,是

複利形式且可以終身享有

”,人壽保險反而有望和一般的消費通脹相較量;至於銀行存款,由於三五年就到期,而到期後利率水平需要看當時市場利率要求,因此很難說它是否有實力與一般的消費通脹較量。

不過,

以上僅僅是基於當前通脹率和利率水平所做的比較

按照近些年的居民消費價格通漲率,不難看出,通脹率是飄忽不定的,沒準兒下一年,通脹率水平較這些利率水平就更高一些。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一般的消費通脹能被跟上,可還有一個醫療通脹在一旁虎視眈眈。醫療通脹率水平,絕是銀行存款、國債和人壽保險的利率水平比得上的。

二、具有高收益可能性的風險理財

比如股票、企業債券、期貨和基金。以股票為例,投資者中,能對一隻股票漲跌起決定作用的,只能是大股東和大資本;而小股民,只有選擇股票、決定買多少、決定何時買入以及何時賣出的權利,但對於股價的增漲結果只能被動接受。

不僅收益大小不確定,而且連本金都有虧損風險,更別指望它對抗通脹率了。

那麼,到底誰是通脹的最佳對手呢?

按照通脹的釋義,

通脹是商品和勞務價格的普遍上漲。

也就是說,通脹時,價格上漲的,不僅僅是咱們拿到手的商品和享受到的服務,還應該有每個人的

勞動

(包括上班和副業)。

所以,說到底,對抗通脹的使命,最合適的承擔者,莫過於每個人的勞動收入。

可是,問題又來了——如果工資跟不上怎麼辦?

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那就找點副業,提升勞動報酬吧!

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既然如此,為什麼總有人會覺得理財方式的收益跟不上通脹,就不划算了呢?

因為很多人只看到了鈔票數量多少的變化,而忽視了自己掙錢的目的。

掙錢的目的是什麼?

不是每個人都是葛朗臺,掙錢只是為了看著數額蹭蹭上漲。

有通脹,我們該怎麼管好自己的錢包?

絕大多數人是為了

讓錢給自己解決物質問題,更好的輔助生活

。所以理財方式的挑選也正該以此為依據。

1、如果是為了應付當下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其餘確定開支。資金需要保持流動性,收益往往無關緊要。所以,可以選擇安全但沒多少收益的活期理財,比如

銀行活期存款

2、如果是為了不確定何時會用到,以及不確定會用到多少錢的風險支出,就考慮

費用不影響生活,風險發生後,可以換來補償資金的金融工具

——

保險

。比如

醫療險

意外險

重疾險

定期壽險

等。

有人會說,“如果不出事兒,不就不需要了嗎?”

但現實是,有誰能預知自己未來如何呢?對賭未來是否會發生風險,咱們往往是賭不起的,因為代價有時候會很沉重。

就比如,生大病後住院治療,現如今治療費幾十萬很常見:

如果一箇中年人有份

保費幾百元/年的百萬醫療險

。若保障期內一直沒病,最多也就損失對家庭來說無關痛癢的幾百元保費。而一旦生了大病,只需要住院時自己籌備一下醫療費用。

但出院後報銷,花出去的醫療費,絕大部分卻能返回到自己手中

。此時治療費壓力對於家庭來說,就只會是臨時的。

如果沒有保險,也一直沒生病,每年固然可以省幾百元。但是,一旦生了大病,那麼籌備的救命錢不管來自於存款也好,借款也罷,這些

好不容易準備的錢都會一去不返了

。出院後,不僅自己生活水平要下降一大截,還會影響家人,那麼治療費壓力對於家庭來說就是漫長的。

當然,也有人會說,我不透過保險,而選擇透過傳統的方式——日常存錢,為醫療費做準備,不行嗎?當然可以。但是,

提前準備多少,需要準備多久才夠呢?

畢竟生病住院這事兒,

“會不會發生?什麼時候發生?能產生多大費用?”

,又不像買不買保險一樣,可以由咱們說了算。一般人其實通常

很難恰好攢夠醫療費用所需的錢

並且保證這筆錢花出去後,還不影響家庭

。而如果為了這

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的風險,把所有收入都用來儲備並不明確會需要多少的醫療費,別說不一定夠用,即便夠了,那麼日常的衣食住行怎麼辦呢?

3、如果是為了

遠期確定的大額開支

,比如孩子教育費、自己的養老生活費,最好考慮

“形式安全

可分期繳費,以保證繳費壓力不要太高

價值能穩定增長

中途可以強迫自己不隨意挪用

不用花太多心思打理

到期後就能保證拿到約定數額資金”

的工具。比如

教育年金

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

(如果單位有的話)和

商業養老年金保險

當然,如果自己在

已經解決住房需求之後

本金充足,足以應對首付(或足夠付全款),預期房價必然上漲,同時自己也願意日常進行打理維護

,可以賭一把

房產

4、如果

後顧之憂的解決途徑都安排好了

還有閒散的資金

,希望享受一下資金數目變化的刺激感,可以試試可能帶來高收益的風險性理財,比如

股票、企業債券、期貨

基金

。不過,前提是自己有時間盯盤,善於蒐集資訊,分析政策形勢。或者能找到一個信得過的業內人士替自己打理,不過風險自擔。

有人或許會說,第2項等個幾十年,以及第3項到了該用的時候,萬一不夠用怎麼辦?

答:同樣需要先準備著。

因為,這些

巨大的開支缺口,如果不早做準備,到了該用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就不僅是不夠用,而是壓根兒沒得用

。如果由於通脹,預期的資金不夠用,

在工資上漲之後,大不了以其他形式,增加這些必要開支的儲備量

就比如一開始朋友說的重疾險保額不夠用的問題:

如果近些年用上了,說明已經起了作用,自然不用考慮通脹。

如果近些年一直沒用上,代表著自己身體尚可。隨著通脹達到顯著水平,自己的收入和開支也上升了一個臺階。如果感覺原來準備的保險保額不夠用,那麼就按那時的需求,再買份重疾險,補充一下保額就行了。畢竟,重疾險是允許多買幾份的。

因此,有通脹,咱們該怎麼管理自己的錢包?

首先,根據通脹率制定自己的成(zheng)長(qian)計劃,努力工作,爭取更高薪酬。如果工資不夠,那就副業來湊。

之後,讓需求決定錢的去路。掙錢是為了生活,生活有哪些開支需求,咱們就找最利於滿足該需求的方式作為收入的去路。

生活是多元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不管是短期的、長期的,確定的、不確定的,一定要有針對性地準備。別被通脹衝昏了頭腦!

PS:我是保險經紀人,歡迎對理財有興趣,或者對保險有配置需求的你一起交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