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怎樣了?語文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孫臏的老師叫什麼

《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說的是戰國時期,齊國將軍田忌特別喜歡和齊國的公子們賽馬,孫臏經過觀察,建議田忌用下等馬對付對手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付對手的中等馬,最後用中等馬對付對手的下等馬,那麼無論如何都能贏得2次勝利。

靠著孫臏的計謀,田忌輕鬆贏得了上千金的賭注,也一舉打響了自己的名氣,齊威王甚至把孫臏當成自己的老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最後獲勝。《田忌賽馬》的故事也被選入我國小學課本里,讓孩子們學習。

但長大以後我們經常發現,書裡的那些“好人、聰明人”最後卻落得個不太好的結局,比如4歲讓梨的孝子孔融,最後被曹操以“不孝”罪名殺掉;匡衡從小讀書非常刻苦,甚至不惜鑿壁偷光,長大後卻成了個竊國的大貪官被砍頭。

那麼如此聰慧的孫臏和田忌,最後又落得怎樣的結局呢?

我們先來說說孫臏(他本名不詳),其實“孫臏”這個名字是有一段辛酸故事的,當年孫臏和龐涓同在鬼谷子門下,原以為師兄二人學成後會互相提攜,結果龐涓卻嫉妒孫臏的才智,陷害孫臏遭受了“臏刑”(斷足或砍去犯人膝蓋骨),所以才有了“孫臏”這個名字。

遭受昔日好師弟的迫害,孫臏無比痛苦,最後靠著裝瘋賣傻活了下來,逃到了齊國,靠著“田忌賽馬”一戰成名,還交到了田忌這個好朋友。

田忌這個人來頭可不小,從他敢經常和齊國公子,甚至齊威王賽馬贏他們錢,就知道他的地位不一般,有了這位出身貴族(是齊國宗親)的田忌賞識,才有了孫臏後來的成就。話說“田忌賽馬”過後,齊威王和田忌對孫臏刮目相看,於是把孫臏當成自己的老師。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衛國的盟國魏國一看火冒三丈,立馬派兵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只好向齊國、楚國求救,齊威王便派田忌領兵救援趙國,智慧過人的孫臏提出了“圍魏救趙”的辦法,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化解了趙國的危機。史稱“桂陵之戰”。

魏國吃了孫臏的大虧,一直耿耿於懷,公元前343年,魏國攻打韓國,想要彌補在“桂陵之戰”中的損失,結果齊國又跑去救援韓國,這一次孫臏還有一個目的——找龐涓報仇(龐涓是魏國主將)。最後孫臏以“減灶”之計讓龐涓中計,最後戰死沙場,齊軍全殲魏軍。史稱“馬陵之戰”。

經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齊國成為東方新的霸主,而共患難同進退的田忌和孫臏,關係也越來越好,地位越來越高。

孫臏知道,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他告訴田忌,如今你功高蓋主,回到齊國定遭人猜忌,不如自己做齊王,否則恐有性命之憂!但田忌從沒想過奪權篡位,回國以後立馬把兵權還給了齊威王,孫臏無奈,只能默默離開了田忌,從此銷聲匿跡,史料中再也沒有他的記載。

再看田忌,回國以後沒多久,就被齊國相國鄒忌設計陷害了,最後落得個兵敗逃亡楚國的下場,雖然最後齊威王死了,田忌又回到了齊國,但再也沒受到重用,最後鬱鬱而終,真是令人嘆息。

也許老師沒有告訴我們孫臏和田忌的結局,就是不想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淒涼的下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