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大國重器的底蘊

長江滾滾,黃河滔滔。上起炎黃五代、下至興醜今朝,蕙芷汀蘭、煜竹芳草,唐詩宋詞、詩經離騷,流淌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瑰麗靈秀;鵬鳥入天、蛟龍下海,北斗引路、天問遨宇,更證明了:

這,是一個科技與文化共舞的時代

傳統文化!大國重器的底蘊

文德彬彬,武德昭昭。

一個真正強盛的國家,應該是一個文化昌盛、科技發達的國家,文化昌盛,國家才能被文化自信帶來的認同感所凝聚;科技發達,國家才有實力與底氣,立於世界之林而不敗,擎於民族之巔而不懼。行星探測,天問一號,身負遨遊宇宙之重任,意欲與天長問;導航衛星,北斗系統,恰如北斗,威天重以司南。水陸飛機,“鯤鵬蛟龍”既可九天攬月,亦可海底捉蛟。身為大國重器,名字充滿詩意,

這不僅是中國人的浪漫,更是文化與科技的共舞,時代與昌盛的和鳴。

傳統文化!大國重器的底蘊

然而,在這文化與科技共舞之盛況的背後,更是無數代中華兒女為

華夏之振興,中國之富強,科技之進步

,付出的奮鬥、汗水與傳承。從《抱朴子》中一句短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到青蒿素的發現,醫治了千萬人——歷經千年古老典籍又迸發出新的生機,那早已發黃紙張上傳來的千年迴響。

傳統文化!大國重器的底蘊

這背後,更離不開屠呦呦院士及其團隊為之付出的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無數次搜尋,無數次激動人心,無數次等待,無數次期望。最終讓:“悠悠鹿鳴,食野之苹”得以千年傳唱。張載曾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既往聖之絕學的國之大士,才得以換來一世之太平,

文化,才得以共舞於科技之時,綿延千年,未得衰矣。

傳統文化!大國重器的底蘊

生在當今時代的我們,見證著東方巨龍的崛起與騰飛,科技發達,文化昌盛,國泰民安。見證著無數華夏兒女,同心戮力,從傳統中萌發出新芽,自經典裡脈動出時代的音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願吾輩承先賢之志,系文化之瑰寶,亦鑄科技之鋒芒,不輕浮,不自傲,不菲薄,不自弱,起舞於這科技與文化共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