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李維樾是誰

第一,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二,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4]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三,灌夫,字仲孺,潁川郡潁陰人。西漢時期官員,本姓張,因父親張孟曾為潁陰侯灌嬰家臣,賜姓灌。 吳楚七國之亂之時,灌夫率領一千人跟隨父親灌孟從軍,立下軍功被封為中郎將。父親戰死,灌夫不肯返鄉葬父,以勇猛聞名。後來,漢景帝任命灌夫為代國宰相。 前141年漢武帝即位,認為淮陽是天下軍事要地,故改命為淮陽太守。建元元年(前140年),入京,擔任太僕。次年,灌夫與長樂宮衛尉竇甫飲酒,酒後毆打竇甫。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漢武帝怕太后斬殺灌夫,改任他為燕國宰相。幾年後,犯法免官,於是以百姓身份在長安居住。灌夫尚遊俠,家產數千萬,食客每日數十百人,橫暴潁川郡。 他交好魏其侯竇嬰,後來在丞相田蚡的婚宴上,因田蚡、程不識和灌嬰本家的灌賢看不起他與竇嬰,灌夫痛罵諸人,因此論不敬之罪,被斬殺,更因族人橫暴被滅族。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四,主父偃漢武帝時大臣。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抵長安。後直接上書漢武帝劉徹﹐當天就被召見﹐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不久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並向漢武帝提出了“大一統”的政治主張。後因接受封國賄賂,被漢武帝滅全族。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五,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華夏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匈奴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前99年10月,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為主帥李廣利分兵遇到匈奴單于8萬騎兵作戰,連戰8天8夜,戰敗被圍,投降匈奴。由於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漢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誅殺,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後來單于把公主嫁給李陵,被且鞮侯單于封為堅昆國王,做了右校王。前89年,與遠征匈奴為主將李廣利分兵的商秋成帶領的三萬漢軍打過一仗。而主將李廣利孤兵深入,導致7萬人馬有去無回,漢朝再無人馬遠征匈奴。漢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漢匈和親,李陵少時同僚霍光、上官桀當政,派人勸李陵回國,李陵“恐再辱”,拒絕回大漢,遂於前74年老死匈奴。其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

​​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六,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霍光身高七尺三寸,面板白皙,眉目疏朗,鬍鬚很美,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劉賀。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諡號“宣成”。兩年後,霍家因謀反被族誅。霍光常被人與伊尹相提並論,稱為“伊霍”。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七,梁冀,字伯卓。安定烏氏(今甘肅涇川)人。東漢時期外戚、權臣。出身世家大族,為大將軍梁商之子,其妹為漢順帝皇后(順烈皇后)。最初為黃門侍郎,歷任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執金吾。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內殘暴不堪、肆意妄為。梁商病逝後,梁冀接任大將軍,襲爵乘氏侯。順帝崩,立衝帝,與太尉李固等錄尚書事。衝帝崩,立質帝。後更毒殺質帝,另立桓帝劉志。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大肆將官爵給予親族。梁氏一門前後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貴人,兩位大將軍,女人擁有食邑稱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餘任卿、將、尹、校的共五十七人。延熹二年(159年),早對梁冀專權亂政不滿的漢桓帝,借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殺死梁冀,並將其滅族。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八,來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 ,雍州萬年人。武則天執政時的著名酷吏。因告密獲得武則天信任,先後任侍御史、左臺御史中丞、司僕少卿,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又設推事院,大興刑獄,與其黨羽朱南山等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採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

其貪贓枉法,橫行無忌,與侯思止、王弘義等結為朋黨,最後甚至企圖陷害武氏諸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武則天最親信的人物。又企圖誣告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謀反,被衛遂忠告發,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等乘機揭露來俊臣種種罪惡,終被武則天下令處死。來俊臣被處死後,其酷吏黨徒皆被流放嶺南,延續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才告結束。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九,胡惟庸,漢族,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與李善長同鄉,與張昶為友。龍鳳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於和州,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吳元年(1367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被朱元璋處死。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十, 李善長明朝開國功臣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追問,朱元璋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年七十六歲。南明弘光政權追諡襄愍。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十一,​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裡,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自幼聰明好學、機警敏捷,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後,即遵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後讓他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燕王朱棣誓師“靖難”,揮軍南下京師。惠帝亦派兵北伐,當時討伐燕王的詔書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進京後,文武百宮多見風轉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結果被捕下獄。後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殺害。方孝孺強忍悲痛,始終不屈。被處死於江蘇南京聚寶門外,時年四十六歲。《明史》中為施以凌遲。南明福王時追諡“文正”。

方孝孺的政論文、史論、散文、詩歌俱佳,絕大部分收集在《遜志齋集》中。其文學作品,如《蚊對》、《指喻》、《越巫》、《鼻對》、《吳士》、《越車》等等,都有其特色。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十二,黃子澄(1350年-1402年),江西分宜縣(今為大崗山鄉大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明初官員,官至翰林學士。黃子澄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歷任編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職,伴讀東宮。明惠帝即位後,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共同建議削藩。結果引發燕王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奪得帝位後,將黃子澄逮捕並處死。

黃子澄因株連九族,稗官野史,作品亦少流傳,遺稿散失殆盡。現見諸史志的,僅存《李景隆師敗》、《還洞庭》、《酬姚六丈》、《送劉醫士歌》和《大崗山廣慶寺記》等詩文17篇。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十三,齊泰,本名德,字尚禮,別號南塘。明太祖賜名泰,明溧水(現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人,明初著名官員。洪武十七年(1384年)舉應天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提拔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臨終,齊泰召授顧命輔佐皇太孫,建文帝登基後,命他與黃子澄同參國政,不久晉升為兵部尚書。齊泰是向建文帝朱允炆建議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發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之後他請削燕王朱棣屬籍,聲罪致討,力主伐燕。建文軍屢敗,齊泰等被罷官,又被建文帝召還,不久又遭貶官。建文四年(1402年),京師(今南京)失守,齊泰奔走外郡以圖興復。被燕軍執於京師,不屈而死,禍及九族。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十四,景清生於約1362年5月,卒於1403年4月,明陝西真寧(今甘肅正寧)人,一說本姓耿。洪武進士,授編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署左僉都御史。建文初為北平參議。復遷御史大夫。成祖即位,以原官留任。景清覆命為御史大夫後,不但受命不辭,還委蛇朝右,當時有人暗地裡譏笑他,說景清“言不顧行,貪生怕死”,但景清絲毫不在乎別人的議論,仍以“偽裝”出現,委曲求全,等待機會,圖謀刺殺明成祖,為故主報仇雪恥。有一天,景清上朝,面見明成祖,因步履反常引起了懷疑,加之事先欽天監急奏“異星告變,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因此明成祖早有提防。朝畢,景清奮撲上前,將要犯駕,明成祖命左右拿下搜身,果然發現景清外披朝服,內著緋衣,腰藏短劍。明成祖責問他要幹什麼。景清見謀刺敗露,慨然喝斥:“吾為故主報仇耳,可惜不能成事!”並且破口大罵:“叔奪侄位,如父奸子妻。爾背叛太祖遺命,真乃奸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明成祖聽言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齒,割去了景清的舌頭。景清以血口噴龍顏、龍案、龍袍。成祖命令以“磔刑”處死景清,把景清肢體分裂,並將景清剝了皮,在腹中裝進茅草,懸掛在長安門示眾。接著又實行慘無人道的“瓜蔓抄”,下令“誅滅九族”,但“轉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幾乎斬盡殺絕,還殺了景清的老師、親戚、朋友、學生,直殺得屍體遍野,血流成河。景清的外甥劉固、劉國隨舅舅在京,聞知舅舅遇難,明知自己在劫難逃,極度悲憤,自刎而死。這次非人的“瓜蔓抄”共株連了數百人,其狀慘不忍睹,被稱為“天下奇冤”。

景清的故居也被付之一炬,村莊成了瓦礫遍地、滿目瘡痍的廢墟。真寧縣官見此慘狀,暗示景姓人隱姓埋名,流亡異地逃一條活命。經縣官這麼一提醒,據說景姓人在高處一站就姓高,在石頭上一坐便姓石,才倖存下幾戶人。據考證,今寨子村的高姓及石姓人家確係景族人的後裔。

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詔天下纂編實錄。根據建文帝是合法皇帝而明成祖朱棣是篡權謀位的事實,下令為建文帝殉難的方孝孺、練子寧平反昭雪,稱其為大明忠臣。真寧縣儒學教諭王正考證景清的忠烈事蹟,上疏奏請皇上祭祀景清。朝廷下詔追封,諡號“忠烈”。並在各地儒學為方孝孺、景清建祠紀念!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十五,練子寧(1350~1402),名安,臨江府三洲 (今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黃家村)人。英邁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貢士廷試對策,力言強國富民之道,擢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後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間(1398~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舉賢薦能為己任,政聲斐然。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破南京,即帝位,改年號永樂,稱成祖。遂將練子寧綁縛上朝。練子寧大義凜然,痛斥燕王篡權謀位,大逆不道。燕王惱羞成怒,命人將練子寧的舌頭割去。燕王說:“我欲效周公輔成王。”子寧聞言,用手伸進口裡蘸著舌血,在殿磚上大書:“成王安在?”燕王大怒,命磔屍,並誅殺練氏族人151人,被放戍邊的親屬371人,練子寧的家鄉四百八十戶人家慘遭橫禍,無一倖免,僅幼孫練珍被侍婢救出,藏匿於民間,練氏才倖免被殺絕。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第十六,卓敬(約1348~1402年),字惟恭,浙江瑞安卓岙人。明初著名才子。少時聰穎絕倫,博學多才,詩詞宏麗,文章奇拔磊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榜眼及第,官至戶部右侍郎。卓敬智慮深遠、大節經天,曾密疏建文帝朱允炆,徙封燕王朱棣於南昌,可惜未被採納。“靖難之役”後被逮捕,寧死不屈,為明成祖所殺,滅三族。

遺著有《性理髮明》10卷、詩文50卷。明末李維樾、林增志編其文集《忠貞錄》3卷、附卷1卷、遺書10卷

歷史上被滿門抄斬十六人,善惡自有後人論!皇權之下無道理呀!!

看著這些被滅門的人們,他們哪一個不是一代天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