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咐囑什麼意思

南懷瑾老師: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為紀念南師誕辰,老古文化推出【紀念南師誕辰公益活動】每月一本書,老古文化邀您共讀南師經典活動。活動期間,“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每月將有一本南懷瑾老師著述的有聲書免費播放,使用者可登入“老古書屋”線上平臺免費收聽。

精彩摘錄

《金剛經》原文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金剛經》上有句話,是佛自己下的註解:“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無來也無去,換句話說,

不生也不滅,不動也不靜,當然無喜亦無憂,不高也不矮,都是平等,永遠存在,這個道理就是如來。

用現在的觀念說,他永遠在你這裡,永遠在你的前面,

只要有人一念虔信,佛就在這裡。

心即是佛

所以後世我們中國有一首詩,描寫得非常好:

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

總之,

這只是說明佛、道都在每一個人自己的心中,個個心中有佛

,照後世禪宗所講: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是心外求法

。以佛法來講,心外求法都屬於外道。

菩薩與羅漢

“菩薩”的全稱是菩提薩埵。

菩提的意思就是覺悟,薩埵是有情。

菩薩境界,覺悟了,解脫了世間一切的痛苦,自己昇華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總總的眾生,還在苦難中,就要再回到世間廣度一切眾生。

這種犧牲自我,利益一切眾生的行為,就是所謂有情,是大乘菩薩道。

離開人世間的一切,專心於自己的修行,也就是放棄一切而成就自己的道,叫做小乘羅漢的境界。

羅漢境界住空,不敢入世,一切不敢碰,眼不見心不煩,只管自己。

但是菩薩道是非常難的,一般說來約有幾個路線,《楞嚴經》上說:“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菩薩是如來的前因,成了佛如來是菩薩的果位,成就的果位。

禪宗五祖就曾說過,

要成佛悟道,專心念《金剛經》就可以了。

甚至不識字,不會念的,

只要念一句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就行了,這是經題的要點

,是大智慧成就到彼岸的意思。六祖就是因《金剛經》而悟的;

所以後世的中國禪宗,也叫做般若宗。

善護念

“善護念”這三個字,鳩摩羅什不曉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譯的。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

一切宗教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金剛經》重點在那裡?就是善護念。

佛經、佛學裡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修大徹大悟的方法中,有個

四念處,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

。念心是四念處裡非常重要的,

隨時念這個心,知道了這個念頭,就是善護念

什麼叫念?

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

照佛學的解釋,

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

解脫了這樣的煩惱,空掉一念就成佛了

,就是那麼簡單。

但是在行為上要護念,要隨時照顧這個念頭。

諸位要成佛,這兩句話已經講完了,問題與答案都在這兩句話中了。

“善護念”,“善咐囑”

法在哪裡?

法在你心中,就是“善護念”三個字。“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

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隻金剛眼,也就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連起來是:

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但是不能包涵全部的意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包括心地法門,明心見性,由世俗超越而達到成佛的境界;在行為上是大慈大悲菩薩心,是菩提心,入世救一切眾生;在理上是大徹大悟,超越形而上的本性之心。

佛法與其他的宗教不同,認為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認為有第一因。

但是,為什麼眾生不能成佛呢?因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

如果自己覺悟了,不再迷失,個個自性成佛。

佛並不是權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這個主宰和權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

所以說一個人學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發自醒,自己覺悟,自己成佛,這才是學佛的真精神。

這一點與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一樣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後天助,自助而後人助。

因此,要成佛,要找出自己心中的自性之佛,這才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打坐不過是修定,是練習身心向學佛路上的準備工作而已

,這個觀念一定要搞清楚。

住、止、定

那麼,真正的學佛困難在什麼地方呢?

就是“善護念”。這三個字也就是金剛眼。

一個英雄可以征服天下,沒有辦法征服自己這個心念;一個英雄可以統治全世界,沒有辦法“降伏其心”。

學佛最困難的,就是把心中的思慮、情緒、妄想停住。

世界上各種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寧靜,所謂止住。

佛法修持的方法雖多,總括起來只有一個法門,就是止與觀,使一個人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

作到了專一,一心不亂的

時侯

是止,念頭停止了,由止就可以得定。

所以一切學佛,一切入道之門,都是追求如何使心能定。

大家都聽過佛教一句俗話:學

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越來越遠了。

你問問題的時侯,你的心已經沒有煩惱了,就在這個時侯,

就是禪宗所謂當下即是,當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個方法。

現在講大乘的智慧,“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那個時侯,已經安住了;不過剎那之間你不能把握而已,因為它太快了。

如果你能夠把握這一剎那之間的安住,就可以到家了。

這個是重點,

整個《金剛經》全部講完,就是教我們如何住,也就是無所住,不須要住

所以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

無所住即是住。

拿禪宗來講,

住即不住,不住即住

,無所住,即是住所以人生修養到這個境界,就是所謂如來,

心如明鏡,此心打掃得乾乾淨淨,沒有主觀,沒有成見,物來則應。

這個心無所謂降,不須要降。

煩惱的自性本來是空的

,所有的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坐下來的時侯,一切都沒有了,永遠拉不回來了。

老古書屋是“書香中國 經典世界”的重要專案,老古文化聯合光華教育基金、中國文化書院、復旦大學等機構,致力於將其打造為傳承經典文化的終身大學。老古書屋採用會員制,會員可免費收看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所有內容。快來一起追南師的新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