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是什麼歌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本篇分享蘇軾一首歡快的小詞和一首悽然低沉的小詞。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註釋:

⑴西江月:原為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句各一仄韻。

⑵世事一場大夢:《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其大夢也。”

⑶風葉:風吹樹葉所發出的聲音。

⑷鳴廊:在迴廊上發出聲響。《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⑸看取:猶看,“取”作助詞,無義。眉頭鬢上: 指眉頭上的愁思鬢上的白髮。

⑹賤:質量低劣。妨:遮蔽。

⑺孤光:指獨在中天的月亮。

⑻盞:酒杯。

譯文:

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入夜的風陣陣,響動在這長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鬢邊生出了白髮。

酒並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發愁,月色澄明,卻多被雲遮擋。中秋之夜,又有誰能與我一同欣賞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著酒盞,神色悽然,望向北方。

此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後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為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註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雙調四十二字。

⑵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⑶細雨斜風:唐韋莊《題貂黃嶺官軍》:“斜風細雨江亭上,盡日憑欄憶楚鄉。”

⑷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⑸洛:即洛澗,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漫漫:水勢浩大。

⑹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講茶泡製成白色為貴,所謂“茶與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記司馬光語)。午盞,指午茶。

⑺蓼(liǎo)茸:蓼菜嫩芽。一作“蓼芽”。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譯文: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跟泗州劉倩叔一起遊覽南山。

冬天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洛澗入淮後水勢一片茫茫。

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這野餐的味道著實不錯。而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此詞上片寫早春遊山時的沿途景觀,下片寫作者與同遊者以清茶野餐的風味。全詞充滿春天的氣息,寄寓著作者清曠、閒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

END

詩詞賞析 | 讀書感悟

—不悔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