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行書”單字神態,怎樣掌握行書單字的動態神韻

奇字行書怎麼寫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行書單字的神態。

楷書單字要做到大致橫平豎直,務求端正,而行書字卻與之大不相同,即要寫得姿態橫生,神采飛揚。因為行書的結構與楷書大不相同,由穩定均衡變成了不穩定、不均衡,如果不注意字的寫法與動態,有時會使字變得無味。所以,我們要去聊聊行書字的動態技法。

細談“行書”單字神態,怎樣掌握行書單字的動態神韻

我們把形態稱為神態,因為更注重“神”字。行書如果沒有“神”(即精神、神韻),那麼就成了僵死呆板的字。人們將神態俗稱為“架神”,意謂字的“神態”與間架是密切相關的。

傳統的行書行款是右起豎書,每行大致是直的,有的寫得非常直,這樣便利於“貫氣”。也有人寫得每行稍有彎曲。許多名家的行書帖並非行行筆直,但同樣“貫氣”,這就在於書法家書寫時的情緒支配,上下字的引帶綿聯是否恰到好處。但不論是行行筆直,還是有些彎曲,都離不開對單個字的動勢處理。行行筆直,不等於說每個字都寫得像楷書那樣端正。如果不注意在一行中單字的神態與動勢,那麼整行字可能一條直線貫穿其中心,也會如“排運算元”。

細談“行書”單字神態,怎樣掌握行書單字的動態神韻

我們一般作右起豎書的作品,常常習慣單字多向左傾,這是因為向左傾可形成一種整體氣勢。如果單字動態向書寫相反的方向傾倒,即向右傾,那麼容易產生一種離散之勢。這是處理行書行款的一個“重點”。

但是,就單個字來說,並非每個字都向左傾就能令人滿意。因為單字還有個結構特點問題。若不注意區域性(即單字)的特點, 一味左傾或右傾, 都難以達到變化多姿,令人賞心悅目的效果。所以,要注重追求每個字的綿聯,以單字的線條粗細、大小、正斜來調節整篇書法作品的佈局。

細談“行書”單字神態,怎樣掌握行書單字的動態神韻

單字行書的動態問題是決定字的“神” 的重要因素。單字如果有一邊較為封閉,一邊開放,那麼這類字的動勢宜向開放的一邊。如“句”、“匈”、“飛”、“多”、“當”、“爭”、司”等字,宜向左傾;而如“莊”、“長”、“版”、“匠”、“比”、“作”、“反”、“左”等字,則宜向右傾。如果與此相違,那麼這類字寫出來不是出現傾倒不穩定之勢,便顯得彆扭、不自然。還有些字是上部封閉下部開放,或下部封閉上部開放的,如“門”、“同”、“山”、“出”、“風”、“雨”、“肉”、“月”等。這些字雖大體原理相似,但結構仍有區別,一般來說寫成端正的形態固然不錯,但根據某些字的特殊性,也可寫出具有一定動勢的形態。如寫“山”字,有的上部向右傾斜,“兩”字整體向左傾斜,“風”字上部或左傾或右傾,這就要隨機應變了。

細談“行書”單字神態,怎樣掌握行書單字的動態神韻

我們講這個動勢與神態原理是一個概括性的法則。漢字結構很複雜。比如一個字由上下兩部分或三部分構成,或左右兩部分、三部分構成,又有書寫時是否有“牽絲”對各部分進行綿聯的不同情況,這些情況都要加以考慮。有些字單寫時要遵循封閉與開放的規律,但與其他字組合成另外的字時,便可能不受此限制。如“騎”,由“馬”與“奇”兩字構成,單寫“奇”則向左傾為宜,但行書中有的牽絲,將“馬”“奇”兩字連成一體,“奇”字稍向右傾,也不會有離散之感,反而會由牽絲的細線條構成牽拉之勢,增強了整個字的動態。當然,“馬”字要向左略傾,否則兩字動態方向相同,便沒有此種動態了。

細談“行書”單字神態,怎樣掌握行書單字的動態神韻

深人研究行草書單字的動態,還應從人體的運動姿態及舞蹈、體育、武術動作中去領悟與借鑑,如從太極拳動作中悟出書法的形態與節奏,其實體育運動的一些現象亦多可悟出處理行書或行草書的形態訣竅。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書法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書法藝術水準。願與廣大書法愛好者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書法文化。

評論區常有高人出沒,一起來曬曬你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