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期的秦腔 使秦腔人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昇華

折桂斧是什麼意思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抗美援朝開始。1953年7月,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在這場偉大的正義之戰過程中,無論是在國內的宣傳動員,還是赴朝參加慰問志願軍的文藝演出,秦腔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我志願軍戰士送去了祖國人民的深情掛念和精神支援。

1950年7月23日,西安戲劇界舉行反美宣傳運動周。1951年1月14日,西安戲劇界1400餘名演職人員參加義演,籌集資金,慰勞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2月16日,國家發出電文,號召把抗美援朝運動“進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農村、每一機關、每一學校、每一工廠、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區域”。3月14日,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實際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務使全國每一處每一人都受到這個愛國教育,都能積極參加這個愛國行動。”全國上下都行動起來了,抗美援朝運動進入了更加普及和深入發展的階段,陝西文藝界更是及時響應,積極宣傳動員。5月15日,西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召開西安文藝界人士大會,研究如何用文藝武器使西北人民的抗美援朝運動繼續普及與深入。7月27日至29日,陝西省西安市民主人士與文藝界知名人士為抗美援朝組織捐獻義演活動,孫蔚如、楊子廉、馬平甫、張鋒伯、成柏仁、張翔初、楊曉初、範紫東、封至模、樊粹庭、柯仲平、馬健翎、楊公愚等參加了義演活動。馬健翎參與演出了京劇《連環套》、秦腔《探監》,蘇育民、何振中等也參加了演出。義演共籌得人民幣5000多萬元(舊幣),全部捐獻。9月,西北人民廣播電臺直播了西北大學文工團抗美援朝題材的話劇《到處都是狙擊手》。

“抗美援朝”時期的秦腔 使秦腔人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昇華

1952年11月,陝西省文教廳邀請民間藝人袁克勤、董孝義,籌劃組織木偶戲班參加赴朝慰問團。之後撥款3000元,由袁克勤、董孝義負責添置戲箱。

1953年4月,由高志禎任隊長,袁克勤、董孝義、李俊義、瞿廷富等17人組成的木偶隊隨西安易俗社、香玉劇社等組成“中國人民赴朝鮮慰問文藝工作第五團”赴朝鮮演出。劇目有《長坂坡》《打鎮臺》《盜扇》以及木偶現代劇《扁擔槍》等。在朝慰問歷時半年,演出千餘場,袁克勤、董孝義等榮立二等功。

“抗美援朝”時期的秦腔 使秦腔人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昇華

這一時期,抗美援朝題材的圖書、劇本大量湧現,秦腔唱本有《烈女魂》《新教子》《援助朝鮮》《新折桂斧》《抗美援朝》《打紙老虎》《兄妹從軍》《模範人家》,以及眉戶《愛國參軍》等,《愛國家庭》(秦腔劇本,西安:長安書店,1952),秦腔劇《傳家寶》《兩弟兄》、眉戶劇《騰出手來》《一把鐮刀》等。

“抗美援朝”時期的秦腔 使秦腔人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昇華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後被迫進行的第一場對外正義之戰,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讓中華兒女緊緊團結在一起。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陝西省歌舞劇團、易俗社、香玉劇社、獅吼劇團、三意社、尚友社、木偶班社等,都爭先恐後地參加了兩次赴朝慰問演出和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演出,傳達了祖國人民的心意,鼓舞了他們保衛和平、保衛祖國的堅強戰鬥意志。秦腔為抗美援朝發揮了作用,秦腔人也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促進了心靈的淨化和昇華。

“抗美援朝”時期的秦腔 使秦腔人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