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的代表性不言而喻

子賦什麼解釋

自然風物描寫的模式

枚乘之後,司馬相如迅速開啟了自然風物描寫的模式。此後,漢賦對方位特別強調,並對山、石、水、林著重描寫,與《山海經》保持著某些相似聯絡。例如,《山海經》寫山,皆從山的位置、有何草木或奇石、水的流向入手,可知神仙所居之地,多山、林、石、水,並且其方位是特別強調的一面。其中記載的西王母、崑崙山、幽都山等,又見於《淮南子》及漢代緯書,皆與神仙不死思想有關。今所見《子虛上林賦》,一方面是司馬相如後來改寫的,另一方面經過了司馬遷的刪削,故已經看不到他如何寫“帝王之仙”。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的代表性不言而喻

但有一點我們可以判定:其中大量對方位變化、奇山異石、奇珍異草的描寫,應該保留著某些神仙思想的痕跡。進一步看,其中的山、石、草、木描寫,或者有符合“神仙不死”的成分。因此,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本質上也是寫神仙不死。《史記》記載:“天子既美子虛之事,相如見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嘗為《大人賦》,未就,請具而奏之。’”由此處司馬相如將“子虛”“上林”與“好仙道”聯絡起來看,此賦本來是寫“仙道”的,並且這個“仙道”,與《大人賦》中的神仙一樣,皆屬於“帝王之仙”,非“列傳之仙”。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的代表性不言而喻

各自誇耀本國之事

雖然顏師古、王念孫等人對“儒”“傳”的說法不一,但有一點不容置疑,司馬相如早期的《子虛上林賦》,與後期的《大人賦》一樣,皆寫帝王之神仙:非“山澤間形容甚臞”之仙,而是帝王園林中的神仙,並且是與“甚臞”相反的“豐腴”之貌。目前所見《子虛上林賦》,被分作兩篇,上篇為《子虛賦》,為楚使子虛、齊烏有先生各自誇耀本國之事。子虛之辭描繪雲夢大澤,提及其中有山,能夠掩蔽日月,上接青雲,下連江河。這顯非人間之山。隨後子虛描繪其土,“赤黃青白,五色離陸”;其石,“赤白相間,玉光閃爍”;其果木,“青黃雜糅、光彩鮮豔”;其禽獸,“斑斑可觀,無色不有”。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的代表性不言而喻

其中的“丹青赭堊、雌黃白”以及各種香草,皆可入藥;他如“神龜蛟鼉”“鵷雛孔鸞”“白虎玄豹”,雖有來歷,然疑所寫皆屬神仙之物。至於寫“鄭女曼姬”,極力描繪她們的服飾、裝束以及動作,讚歎她們“縹乎忽忽,若神仙之彷彿”。如果我們忽略此處為實寫,子虛所誇飾的內容與形式,是否受到了神仙思想的影響?《史記正義》引《戰國策》雲:“鄭之美女,粉白黛黑,而立於衢,不知者謂之神仙。”後世的註釋,如果將此處看作實寫,是否有將史實以就虛造之嫌?另外,子虛之辭較多,烏有先生之辭不足子虛三分之一。

神仙思想的痕跡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烏有先生之辭本如子虛之辭一樣,多誇飾,然被後人刪削。其所刪削部分,應如子虛之辭形式上大致一樣。雖然如此,從烏有先生了了數語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神仙思想的痕跡,如其中所言琅邪、成山、芝罘,皆秦始皇封禪泰山時的齊地八神。筆者懷疑,烏有先生被刪削的辭,或者能在《封禪書》中找到痕跡。如烏有先生之辭為:“且齊東陼巨海,南有琅邪,觀乎成山,射乎之罘,浮勃澥,遊孟諸,邪與肅慎為鄰,右以湯谷為界。”《史記·封禪書》記齊八神之辭為:“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萊山。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的代表性不言而喻

皆在齊北,並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雲。八曰四時主,祠琅邪。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④如將二者之辭稍加修改,合併一處,似乎並無扞格不通(括號內為《封禪書》文字):“南有琅邪,(在齊東方,歲之所始)。觀乎成山,(山斗入海,居齊東北,迎日出雲)。射乎之罘,(祠之萊山,皆在齊北),(並)浮勃澥。”當然,即使增加這些詞語,上烏有之辭在規模上仍然無法和子虛之辭相比。但如果烏有所言涉及齊地八神,其規模會更加增大。筆者懷疑,烏有被刪之辭,很可能與“八神”的興廢有關。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的代表性不言而喻

總結

另外,司馬遷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說他的賦是“虛辭濫說”,近似於諸子虛妄之說,其中當有神仙不死思想;司馬遷又說司馬相如賦“其要歸引之節儉”,卻符合養生學說。我們推斷司馬相如賦多神仙思想,當合乎史實。可見,司馬相如《子虛上林賦》本來是寫神仙,其主旨並非為某個帝王歌功頌德,《史記》說相如見漢武帝讀《子虛》《上林》,知其好神仙,又專門續寫《大人賦》,就是這個原因。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是“梁園文學”的後期作品,其代表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