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專案捲入風波,四川藍潤地產的轉型之謎

四川藍潤破產了嗎

成都專案捲入風波,四川藍潤地產的轉型之謎

文丨西部

在川企陣營中,藍潤集團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2020年高居四川民企百強榜第四位。就在這兩天,它卻捲入了一場信託風波。

根據安信信託釋出的公告,名為“安信安贏84號-成都天府新區房地產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產品,因“專案公司資金出現暫時性緊張”,延長信託期限6個月。

這支信託的融資方,正是藍潤集團,牽涉的樓盤,為藍潤開發的成都南湖國際專案。

在前些年的四川房地產市場上,藍潤可謂名噪一時,只不過其擴張勢頭很快偃旗息鼓,變得異常低調。如今信託延期,讓它再次受到關注,也將其經營問題給帶了出來。

01

官網資訊顯示,藍潤集團創始於1997年,旗下有農牧、資產運營管理、供應鏈和醫療康養四個板塊。其中資產運營管理板塊以地產業務為主。

由於非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有限,所以一些房企往往透過信託方式融資。

成都專案捲入風波,四川藍潤地產的轉型之謎

以這次牽涉的信託產品為例,信託計劃總規模達到36億元,期限為24個月,資金用於開發成都南湖國際專案。當然,實際只募集到了12。0892億元。

這次信託風波讓人意外,一是因為藍潤曾是百強房企,規模不算小;二是因為信託產品涉及的樓盤在當時被廣泛看好。

據房地產報報道,南湖專案樓面價不足4000元,周邊地塊平均樓面價8500元,正常銷售完成的話,“收入超110億元”。

但信託融資後的專案建設過程,似乎沒有那麼順利。公開資訊顯示,該專案在遭遇停工中斷後,去年8月復工續建,但實際交付恐怕要等到2021年12月底,進度明顯落後於預期。

信託延期,其實不是毫無徵兆。畢竟信託釋出的2018年,藍潤地產已經有剎車的跡象;而且南湖國際這塊地,當時司法拍賣時足足花了23。15億元才拿下,溢價率35。5%。

按照該信託計劃的披露,2017年藍潤的淨資產為93。96億元,淨利潤才6億元出頭。對比公司規模,23。15億元的拿地成本還是很大的。考慮到藍潤近兩年在地產領域業績平平,拿不出錢也在意料之中。

而這款信託產品剩下的4。3億元左右,都得延期兌付,從側面也反映出,藍潤的資金情況確實有點緊張了?

02

在藍潤集團的官網介紹可以看到,這是一家“以農牧產業為主體的綜合性集團”,但這家地產發家的企業,在前些年的房地產市場上,可是一匹風頭強勁的黑馬。

2009年,藍潤總部從達州大竹遷往成都,加速向川內擴張。2013年藍潤進入成都,並在這年一舉在成都拿下了多達9塊地,包括區域單價地王。

2014年,藍潤在成都再拿7宗地。2015年,藍潤從住宅領域殺入商業地產,一出手又是4宗地,其中包括人民南路三段溢價率高達175。61%地塊。

成都專案捲入風波,四川藍潤地產的轉型之謎

如此密集的攬儲動作,當時一些頭部房企都望塵莫及。藍潤豪橫的拿地野心,讓外界對它的增長空間充滿想象。

但也許是步子邁得太大的因素(2016年藍潤地產的權益銷售額,也才143。1億元),藍潤激進的擴張勢頭,很快就戛然而止。在藍光、領地加速全國化的時候,近兩年的藍潤,在地產市場上反而有些“銷聲匿跡”了,其業務重心開始向食品、醫療轉移。

激進拿地,高週轉擴張,藍潤如果延續之前的節奏,很難假設風險有多大,但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這種高開低走的擴張戰略,確實讓它錯過了房地產行業的最後一個黃金視窗期。

目前,藍潤地產在川內擁有專案100餘個,擁有10座潤道商業街、10座城市綜合體與產業園區、4家商旅及度假酒店。

但這些專案,大部分都集中在南充、自貢、宜賓、西昌、達州、綿陽等城市,房價水平、購買力和成都無法相提並論,所以近兩年藍潤都沒有入圍克而瑞的百強榜單。

今年10月,藍潤地產副總裁對媒體表示,暫時沒有外拓的想法,希望能繼續深耕四川。但在藍潤看來是“價值窪地”且深耕多年的四川,藍潤在高開低走後,也早已失去了主場優勢。

今年前7月的四川典型房企銷售業績榜單上,藍潤地產為71。54億元,只排在11名,比領地、新希望和邦泰都要低;除開成都的川內三四線城市銷售額,藍潤同樣只能排到第6位。

成都專案捲入風波,四川藍潤地產的轉型之謎

在錯失規模化、全國化的時機之餘,藍潤地產之前激進擴張的後遺症,倒是盡顯無疑。在人民網和四川問政平臺上,涉及到房屋質量、辦不了證等問題的投訴,一個接一個。

03

隨著房地產存量時代到來,各大房企都開始多元化擴張,搞文旅的,搞物業的,搞金融的,甚至造車的,不一而足。在這方面,藍潤確實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2016的商業品牌釋出會上,藍潤就提出,要在“地產、生活、金融、投行四大業務領域做幾十年週期的生意”。

也是在這一年,藍潤以8。4億元拿下上市公司運盛醫療15。69%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多次增股後持股比例達到24。33%。

但醫療康養領域的戰線,並沒有帶來亮眼的業績。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運盛醫療實現營業收入3318萬元,同比下滑54。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9。8萬元。

成都專案捲入風波,四川藍潤地產的轉型之謎

進軍醫療同時,對養豬有著特殊情結的藍潤創始人戴學斌,在農牧領域也不斷加註,2018年年中以7。61億元拿下7560萬股龍大肉食股份,並經過多次增持成為控股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運盛醫療的虧損狀態,龍大肉食股份倒是帶來了一些回報,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81。09億元,同比增長66。53%;淨利潤約6。14億元,同比增長299。62%。

同樣是在今年,藍潤地產副總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房地產企業多元化的原因絕大多數是危機感,但“房地產企業的多元化80%-90%是失敗的”。

對地產外的業務,包括醫療、農牧、供應鏈,現在還很難給藍潤的轉型成績打分,而對房企轉型的這番洞察,說明藍潤對自身的轉型之路還是充滿信心的。

的確,壓縮地產業務,顧此失彼,失去了做大做強的擴張時機,不過長期來看,在競爭大洗牌的房地產存量時代,及時調整重心,早日完成賽道的切換,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但話說回來,轉型早,轉型徹底,不代表著成功,能不能形成新的穩定的增長點,仍然是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