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燒碳爐子散熱不好怎麼辦

傳說中,祝融將天火從光明宮帶到人間,人們就再不用忍受寒冷之苦了。

冬日裡,烤火取暖是最基本的途徑,但在古代烤火也能分出個三六九等,貧寒人家用土灶燒柴取暖,條件稍好者用泥盆裝灶灰取暖,富貴人家則精緻考究不少,各式燻爐、手爐、腳爐應有盡有。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燻爐

最為常見的就是燻爐。

“綠蟻新酷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短短几句詩,就把冬日飛雪的夜晚與朋友圍爐對酒的閒適寫得活靈活現。

詩中的紅泥小火爐便是熏籠。在一個裝有炭火的泥盆上罩一個竹籠,既可以烤火又可以用來薰香、燻被。

試想,一幫好友圍籠而坐,喝茶聊天,還可在炭火中烤些紅薯、花生,豈不是嚴冬中的一大樂事。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明 陳洪綬 《斜倚熏籠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手爐

宴散離場,去到室外,即便穿得再暖和,雙手還是會被寒風浸透。

既然有了燻爐,怎麼會缺了可以暖手的便攜手爐?

清代詩人張劭曾作詩讚之:

松灰籠暖袖先知,銀葉香飄篆一絲。

頂伴梅花平出網,展環竹節臥生枝。

縱使詩家寒到骨,陽春腕底已生姿。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清 銅胎掐絲琺琅手爐 廣東省博物館藏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湯婆子

燒炭的爐子自然暖和,就是還需注意炭火。

南方地區有一種足爐,無需炭火,只要熱水便可驅寒,稱為“湯婆子”。

蘇軾在寫給朋友楊君素的信裡有提到它:

“送暖腳銅缶一枚,每夜熱湯注滿,塞其口,仍以布單裹之,可以達旦不冷。”

它也被叫作“腳婆”或“暖足瓶”。黃庭堅曾作詩《戲詠暖足瓶二首》曰:

小姬暖足臥,或能起心兵。

千金買腳婆,夜夜睡天明。

腳婆原不食,纏裹一衲足。

天日更傾瀉,頮(huì)面有餘燠(yù)。

冬夜睡前往湯婆子裡灌滿熱水,套上布套放於被窩中,一覺到天明都還是暖烘烘的。早上起床還可以將溫熱的水倒出來洗臉刷牙,一點都不浪費,實在是居家旅行必備神器。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湯婆子(圖片 | 華夏收藏網)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椒房

上面提到的這些小玩意兒取暖是很方便,但如果能讓整個室內都溫暖如春豈不更妙?

現在的我們大多數家中都有了暖氣、空調滿足冬日取暖需求,在古代,也只有帝王貴胄才能有如此享受。

看過漢宮劇的朋友們應該對椒房殿並不陌生。椒房殿是皇后的住所,為什麼被叫做椒房?《漢宮儀》中給出了答案:

“皇后稱椒房,以椒塗室,主溫暖除惡氣也。”

這種具有保暖功能的宮殿其實就是將花椒搗碎和泥,塗抹於牆壁上作為保溫層。而之所以這麼做,緣因花椒的特性。

《本草綱目》中記載:“椒,純陽之物……其氣溫以熱……味辛,溫。”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花椒(圖片 | 古建中國)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西漢長安椒房殿復原(圖片 | 360百科圖冊)

皇后有椒房殿,皇帝所住自然也不會差。

《三輔黃圖》載:“溫室殿,武帝建,冬處之溫暖也。”

《西京雜記》載:“溫室以椒塗壁,被之文繡,香桂為柱,設火齊屏風,鴻羽帳,地以罽賓氍毹。”

從文獻中可見,除了椒房殿的配置,皇帝的宮殿內還要掛上錦繡壁毯,鋪著厚厚的西域進貢毛毯,設屏風,並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帳。捂得如此嚴實的房間,屋外再凜冽的寒風也無法吹進來。

晚唐詩人張孜有詩《雪》,描寫富貴之家的取暖情景頗為細緻:

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

其中豪貴家,搗椒泥四壁。

到處熱紅爐,週迴下羅幕。

暖手調金絲,蘸甲斟瓊液。

醉唱玉塵飛,困融香汗滴。

大意便是城中豪門貴族之家,搗碎了花椒和泥塗牆。家中各處都燒起小火爐,掛著一重又一重的防寒簾幕。在這樣溫暖的環境中宴樂、觀舞,好不自在。與“路有凍死骨”的場景相比,還真是諷刺。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火炕

“南人習床,北人尚炕”,火炕已經伴隨北方人度過了無數寒冬。

魏晉時期,就已經有了使用火炕的記載。最初的火炕同灶臺相連,後來火炕經過了不斷的改造和完善,與灶臺分離成用煙道相連的兩體,一直延續至今。

間宮林藏在《東韃紀行》中記載:

“屋內四周壘炕,外面以石砌成,中空,於兩端之近門處從上鑿孔修灶。故炊煙不外溢,均經炕洞達屋之四周後,從屋外之木煙筒中冒出。因此,嚴冬積雪季節,屋內亦感溫暖,不穴居亦可過冬。”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火炕(圖片 | 靖江日報)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地龍

皇宮中有火炕的高階版——地龍。

宮廷建築師將宮殿的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牆下挖火道,添火的灶口設置於殿外的廊簷底下。當灶口燒上木炭,熱力便順著夾牆溫暖到整個大殿。為了使熱力迴圈通暢,火道的盡頭還設定了氣孔,煙氣由臺基下出氣口排出。這種火道通往皇上的御床和妃子、貴人的床下,使得整個宮殿都溫暖如春。道光皇帝有詩云“暗熱松枝地底烘”,說得就是地龍,這也是故宮東暖閣、西暖閣名稱的由來。

燻爐、手爐、腳爐、地龍......這份古人過冬取暖小貼士請查收

故宮博物院養心殿東暖閣(圖片 | 114網)

來華的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也對地龍大加稱讚:

“北京冬天使用的爐子,不像我在德國、荷蘭和英國見的爐子。歐洲的爐子立在房間裡,像小灶一樣。這兒的爐子在室內不佔地方,熱量透過火道傳導到室內,這些火道完全鋪設在地板的下面。……按照歐洲取暖的方法,當我們雙足還冷時,頭已很熱了。在北京雙腳卻總是舒適而暖和。適度的熱量均勻地充滿在房間的每個角落。”

寒冬將至,你準備好過冬了嗎?

作者:木子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