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覺醒》:拜占庭亡的是國還是文明?

拜占庭帝國屬於什麼文明

拜占庭亡的是什麼?是文明。很多人在捧拜占庭時總喜歡說千年帝國,尤其是國內一些讀者,把東羅馬視作一個千年王朝,可事實是什麼呢?東羅馬經歷了十四五個王朝,而且王朝皇室的主體也逐步本土化,即希臘化,與舊的羅馬政府不再相同。所以即便從395年算,到1453或1460年算亡,拜占庭也是一個以文明為單位滅亡的歷史主體,而非王朝滅亡。故而奧斯曼攻入君士坦丁堡與滿洲八騎打下京師意義並不同。前者不僅用武力,而且用宗教改造了拜占庭,使之形成一個“土耳其國”;清用武力征服關內,卻在信仰、制度與文字上被反噬。所以羅馬文明可以說是被較徹底的滅亡了。

《萬國覺醒》:拜占庭亡的是國還是文明?

這又牽扯到西方歷史文化的一個大問題——“認賊作父”,與名不副實卻被說成繼承關係的文化斷層。這個壞頭是從“文藝復興”開始的。即便把西方所寫的歷史全當成信史,我們仍有很大理由去質疑這其中邏輯的混亂不堪。兩河埃及→希臘羅馬→中世紀→近代,這是通常較流行的概括模式,首先種族上早就不同了;其次,各個時代的文化狀況也很不相同。

兩河埃及是中央集權大王朝,希臘羅馬是所謂的奴隸制民主與軍事獨裁為基礎的君主制,中世紀是政教並立的二元封建分裂社會,近代又是現代性與絕對君主制、憲政代議制的雜燴,有什麼是一以貫之的內容呢?於是開始胡編亂造,把modern era(1500年以來的“現代”史)中特別是英美地方市政、殖民地自治體制都套進希臘羅馬那裡,來寫古典民主;把英美海權帝國、金融商業經濟和鐵路、輪船交通都塗一層古色古香的皮,造出一支羅馬大海軍、沒有農業手工業卻能自己空轉的羅馬“全民皆商”經濟和四通八達的海陸交通,裡面很多東西都是歷史永動機發明家式的神話,根本難以自圓其說。

《萬國覺醒》:拜占庭亡的是國還是文明?

《萬國覺醒》:拜占庭亡的是國還是文明?

而且對於殖民地是一種奇怪的感覺,羅馬滅了希臘,當人質的波利比阿競然讚美羅馬pax;還有誇獎猶太人和抬高耶路撒冷,把宗教線串起來就是讚美亞伯拉罕宗教系統的味道,而且看猶太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的關係,就能明白,為了證明猶太人是天選者,不僅要在現代金融上推為皇帝,還要在文化、歷史上再加個冕,好似勃列日涅夫給自己別四十多個勳章也不氣喘一樣令人作嘔。沒有記年而胡亂拼湊的希羅多德史書正是西方的“歷史之父”,這實在令人難以恭維。埃及兩河的歷史在書寫上出現太多混亂的內容,卻被一些人奉為圭臬。即便從荷蘭根特大學地質系等西方地理研究人員做的兩河口與尼羅河口的海陸狀況看,西方史學家把很多還未成陸的地方寫成金碧輝煌的大都會;而考古中也常常把13世紀的阿拉伯文物冒充成上古時代;泥版文書當政府文書還勉強可信,但是當成小學生作業和課本實在胡鬧。 小孩子揹著幾十公斤重的十幾板泥版,還要後面跟著一個流動磚瓦燒製廠,何其荒謬!?

《萬國覺醒》:拜占庭亡的是國還是文明?

東羅馬亡了之後,東正教文明就在小亞細亞消滅了。最近土耳其政府委託一家測DNA的公司搞基因組證明自己是突厥,結果顯示,土耳其人大多數都是被征服的希臘人和小亞土著,與突厥沒關係,與中亞五國也不在同一個基因組裡。這說明什麼?土耳其雖然世俗化,但骨子裡是伊斯蘭的。小亞的希臘人數典忘祖皈依回教,以致沒有生物證據都渾然不知自己是什麼人。文明的消亡,這就是一種殖民。與波利比阿以來希臘人淡漠的本土意識一致,這些都說明殖民在他們的文化裡並不是什麼抬不起頭、丟臉的事,而崇拜侵略者也是一種合理。正是殖民維繫了不同文明銜接的合法性,這才是最可怕的。丘吉爾在二戰仍然強行“收回”香港,公然違揹他向羅斯福租借軍火時承諾的公平正義云云鬼話,赤裸裸彰顯了西方文明骨子裡的殖民合法“傳統”。因此在他們看來,殖民本身就是正常的,這從19世紀為英印辯護的很多文章中就能看出。即使在反法西斯邏輯防止雙標而不得不承認殖民侵略不正確時,也激烈的保留自己的優越感,片面強調自己的道德感、先進性,骨子裡面仍然把自己的所作所為視作正確與“自身優秀歷史傳統的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