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艱辛與快樂

父母的艱辛與快樂

1958年冬,天氣異常寒冷。元旦前夕,民主村派出一輛大馬車,把我們全家人及所有家當,搬運到縣城新居。

原野一片白茫茫,沙土路況崎嶇不平。大馬車在風雪中顛簸著,車上的鍋碗瓢盆等傢什叮噹作響。母親把我和大姐、三妹用棉被圍在車的中間,懷裡抱著四妹,靠在車邊為我們遮風擋雪,並不斷地為我們拉拉被子蓋蓋腳。一路上母親不停地嘔吐,年幼的我們不知所以然,長大後才意識到那是懷有身孕,是老五在母親肚子裡“作妖”的妊娠反應。

新居坐落在縣城中心地帶,50平米左右、磚瓦結構的房子是原商業局辦公室改造成的。大院住有13戶人家,雙職工只有5戶,子女最多的是我們家。

入住新居的第二年,也就是1959年的四月份,母親生下了第五個女兒。

我五妹出生時,在縣醫院請來的醫生竟然是男性,母親很難為情又很無奈,因新來乍到找不到私家接生婆,只好如此。那時醫療事業不夠發達,醫院婦產科醫生是短缺的。

而後於1963年母親又生下我的六妹。六妹的聰明伶俐讓人到中年的父母,在盼子無望中依然高興著,喜愛著。

這時期,家庭人口不斷增多,父母的擔子也在加重。

父母的艱辛與快樂

父親每月60多元的工資交給精打細算的母親安排日常生活,由於人多開銷大,常常捉襟見肘,月收入接續不到開資的日子。母親要強的性格很少求借,所以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帶著智障三叔去郊外開荒種地。

六十年代初期,縣郊有些長有塔頭的荒地閒置著,雖然很難開墾,但經歷過苦難的母親,心中有愛、有希望,意志頑強堅定,所以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白天家務繁忙時間有限就起早貪黑地忙碌,一鍬鍬,一鎬鎬地刨出了幾塊生地,種植出各種各樣的蔬菜,達到自給自足,即節省了開支又滿足了全家人的生活需要。

記得有一年春天的一個星期天,我和三妹隨母親、三叔去翻地,此前沒有參加這種勞動的經歷,加上年齡小力氣不足,所以一鍬一鎬地挖啊、刨啊,感到無比的勞累。但在實踐中讓我體驗到和泥土打交道的艱辛,勞累中讓我更加敬佩母親的頑強。

有一天,正在氣喘吁吁翻地時,抬頭之間,看到在供銷社做臨時工的大姐,手提暖水瓶向我們走來。原來是給我們送冰棒來了,解渴的冰棒誰不想吃啊,可是母親以牙疼為藉口推推讓讓的。當時三分、五分錢一根的冰棒母親也不捨入口,唯有希望孩子們得到滿足。這是母親的慈愛與無私,也是刻在我腦海中的時代烙印。高爾基說過“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母愛無處不在啊!

父母的艱辛與快樂

母親還把大院裡不知荒廢多久的空地全部挖掘出來,篩掉石頭瓦塊,種出的蔬菜綠蔥蔥的,在大院裡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種植兩年後,鄰居們看到了庭院的美麗和效益,所以串聯在一起向母親討要屬於自己門前的地塊,要求是合理的,但有投機不勞而獲的成分。而母親的善解人意滿足了鄰里的要求,還指導他們如何種植蔬菜。這一切,體現了母親寬宏大度和與人為善的品格。

六十年代後國家經濟貿易逐漸繁榮,成品衣帽鞋子多有銷售,但母親為了節省開支,依然是燈下納鞋底、做鞋幫,縫縫補補不閒著。那些年,全家人的穿戴都是母親一針一線做成的。母親的勤儉持家,合理安排讓我們在溫馨飽暖中成長起來,沒受到委屈。

母親為家庭為子女付出很多,卻很少顧及自己。

六十年代母親在家裡為雙職工代過孩子。其中有位在百貨店工作的賈姨,她發現我母親夏天還穿著厚厚的黑色粗布衣服,同情之心溢於言表,並從家裡找了幾件衣服送給我的母親,其中有給五妹六妹的汗衫短褲。這是雪中送炭啊!不可忘記。

父親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我的父親在1958年全縣業務大競賽中一舉奪魁,而後走向了領導崗位,先後在縣商業局和供銷聯社主抓業務工作。其工作性質對於生活需求是擁有便利條件的,但是父親是個非常純粹、非常高尚的人,從來不利用職權謀取私利,一心為公不計較個人得失。

父親的工作要經常下鄉,下鄉的費用往往要自己解決,儘管家庭處在困窘中,但寧可自己吃虧也不佔任何便宜,堪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六十年代初,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在物質極其匱乏的日子裡,豆腐渣,粉條渣子是餐桌上的常菜。某個春節的前夕,鄉下某供銷社送到家裡兩隻活雞,那年代雞鴨鵝肉可是少之又少,不可多見的美味奢侈品。年幼的我眼巴巴的看著父親連客帶雞的拒之門外。

還有一年春節前,單位給人口多的家庭補助些費用,父親卻推讓給同樣處在困境中的同事。對於父親的做法,母親是理解無怨言的,因為他們三觀一致,都是正直無私的人,尤其母親向來崇拜和尊重父親的處事方式。在困境中他們無怨無悔、和諧相處,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地相攜前行。

這些往事雖然過去幾十年了,但是回憶起來依然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