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士曾四處呼籲保護莫高窟國寶,為何最後卻自己大量盜賣

王道士曾四處呼籲保護莫高窟國寶,為何最後卻自己大量盜賣

敦煌莫高窟曾經輝煌一時,後來卻突然陷入沉寂,被人們遺忘。那麼,後來又是誰再次發現了莫高窟。發現以後,他是怎麼對待莫高窟的呢?

王道士曾四處呼籲保護莫高窟國寶,為何最後卻自己大量盜賣

(王圓籙舊照)

這個重新發現莫高窟的人,是一個道士,他叫王圓籙。

因為餘秋雨寫過一篇《道士塔》,這個王圓籙變得臭名昭著。但實際上,王圓籙曾多次呼籲政府保護莫高窟,甚至還試圖給慈禧寫信。但為什麼最後,他卻成了盜賣國寶最起勁的人呢?

王圓籙是湖北麻城人(一說陝西省漢中人),出身貧苦農家,家裡一貧如洗,衣食無著。為謀生計,王圓籙外出四方遊走。

大約在光緒元年後的某一年,王圓籙輾轉來到甘肅肅州當兵。當時的肅州,正是甘肅的道教活動中心,當地的道士喜歡在兵營中傳播教義。

也就是在這短暫的當兵過程中,王圓籙接觸到了道教教義,並皈依了道教。從兵營出來後,王圓籙就成為了一名雲遊四方的道士。

大約在1892年,已年近不惑的王圓籙來到敦煌莫高窟,感嘆此地不愧為“西方極樂世界,乃在斯乎”,遂決定在此定居。

看到殘破的莫高窟無人看管,一片荒蕪,正在遭受著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王圓籙心中感慨良多,決定以一己之力,將莫高窟保護下來。

起初,王圓籙居住在莫高窟第344號窟中,擔當起了看守和修復莫高窟的重任。他白天四處奔波,佈道募化,省吃儉用,籌款修窟,清理洞窟積沙。晚上則甘於寂寞,供奉香火,與經書佛像為伴。

就這樣,王圓籙甘當莫高窟的守護神,這一干就長達8年。

王道士曾四處呼籲保護莫高窟國寶,為何最後卻自己大量盜賣

(莫高窟)

1898年,王圓籙清理到了第16號洞窟,經過兩年的艱辛努力後,他終於將這個洞窟內的積沙清理乾淨了。

6月22日,王圓籙偶然間在北側窟壁上發現了一個復洞。開啟洞門後,裡面重重疊疊堆滿了大量的文物。經過王圓籙的清點,這些文物包括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大約六萬餘件,涵蓋中國佛教一千多年的歷史。

在王圓籙的墓誌銘上,明確記載了這一歷史事件:“沙出壁裂一孔,彷彿有光,破壁,則有小洞,豁然開朗,內藏唐經萬卷,古物多名,見者多為奇觀,聞者傳為神物。”

王圓籙發現這些巨量的歷史文物後,庚即帶上兩卷經文,徒步近50裡,向敦煌縣令嚴澤報告了此事。但是,淺薄昏庸的嚴縣令,不識得這些經書的珍貴,竟然將它們當作發黃的舊書,視而不見,一扔了之,草草打發了王圓籙。

1902年,王圓籙又向敦煌縣令繼任者汪宗翰報告了莫高窟發現珍貴文物的情況。汪宗翰抱著獵奇的心理,親赴莫高窟視察。在大飽了一番眼福後,還順手牽羊拿走了幾卷經書。臨走時只留下一句“王道士就地儲存,好生看管”後,便再無音信。

王圓籙還是沒死心,他又精心挑選了兩箱經書,僱了一頭毛驢兒,風餐露宿地趕到了數百里之外的肅州,找到了道臺廷棟。

但廷棟對經書內容一點都不感興趣,翻來覆去地檢視一番後,只得出了一個結論:經書上的書法還不錯。

王圓籙在陷入困境後,曾提筆給清朝最高統治者慈禧寫了一封信。但由於敦煌落後閉塞,交通十分不便。直到最後,這封信都沒能寄出去。

就這樣,敦煌莫高窟裡彰顯著中華燦爛文化的國寶,竟遭到了清政府一眾官員的全體漠視。

但有人卻對這些珍貴文物趨之若鶩,不遠千里而來。

王道士曾四處呼籲保護莫高窟國寶,為何最後卻自己大量盜賣

(斯坦因)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聽聞莫高窟發現價值連城的文物後,心急火燎地趕到了敦煌。以200兩白銀從王圓籙手裡,購走了200捆經書、24箱文書和5大箱絹畫絲織物。7年後,斯坦因又一次以白菜價從敦煌帶走了近600卷寫本。

缺口一旦被開啟,要再想堵住就困難了。此後,西方人蜂擁而至,加入了騙購和搶奪經書文物的行列。

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以500兩白銀,騙購了6000餘卷寫本和200多幅紙絹畫、20餘件木雕,幾乎將其中的所有精華文物洗劫一空。

1914年,俄國人奧登堡到敦煌搜刮了近兩萬餘卷寫本和百餘幅絹畫,還竊取了十餘幅壁畫和十餘尊塑像。

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用70兩銀子賄賂王圓籙,粘剝了12幅壁畫,帶走兩尊唐代菩薩彩塑。

當政府終於對莫高窟的文物引起重視,下令將剩餘的敦煌文物運往北京儲存時。當初6萬餘件文物幾乎已損失了80%,只剩下區區不到18箱。

更為可悲的是,在文物運送途中,幾乎所有經手的官員都要雁過拔毛。抵達北京時,文物已寥寥無幾。

王圓籙雖然在無意間發現了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讓中華文明光耀於世,但同時也對文物的流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