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亭》淺析屠格涅夫的藝術創作手法

屠格涅夫門檻的基本表現手法是什麼

一、以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為依據來塑造人物

藝術創作不是虛構或是編造的,而是作家把現實生活中的素材集中起來進行加工。

就如瓦萊裡所說:“藝術家彙集、積累素材,並利用這些素材把人心靈深處的一系列慾望、意願和條件撰寫出來。”

眾所周知,

屠格涅夫是一位創作天才,他塑造的各種型別的人物為我們呈現出“一個活人的藝術館”,在這個藝術館中這些人物都是實際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他們各不相同,五彩斑斕,關於這一點屠格涅夫也說過:“我從來都不能光憑自己的想象來創造人物。我必須有一個活生生的人作依據,才能塑造人物。”

如小說《父與子》中的主人公巴扎羅夫就是依照外省一位年輕醫生來創作的,小說《木木》中屠格涅夫的母親就是女主人公,還有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小說《羅亭》中的男主人公羅亭的原型主要是巴枯寧,但在羅亭身上我們還是看到了屠格涅夫的影子。

從《羅亭》淺析屠格涅夫的藝術創作手法

羅亭是屠格涅夫塑造的一個多餘人形象,羅亭是一個俄國貴族知識分子,他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關心社會問題,也有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人生目標,但他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語言的巨人和行動的矮子”,他徒有過人的天賦才智,卻不能落實到實際事業中,最終一事無成,一生貧困漂泊。

羅亭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懦弱,其實屠格涅夫的性格中也有這種特質,而養成這種個性要從他的生長環境和社會環境說起。

屠格涅夫的父親是一個瀕臨破產的驃騎兵軍官,而母親雖然是富二代,但整個家族粗暴、野蠻。顯然屠格涅夫繼承了父親懦弱的弱點,而母親狂暴的天性則讓他的懦弱變本加厲。

成年後的屠格涅夫接受了高等教育,出國留學,但個性依舊是優柔寡斷。而小說中的羅亭也是一個懦弱、猶豫不決的人,而正是他的這個缺陷導致了他的愛情和人生的失敗。此外羅亭最終理想的失敗還在於他不瞭解俄國人民,脫離人民獨自“戰鬥”。其實這也是屠格涅夫的生活寫照。

從《羅亭》淺析屠格涅夫的藝術創作手法

屠格涅夫曾遊歷各國,他身上除了保持著一個完整無損、內在的俄國人形象外,還處處透露著一個四海為家的遊子形象。而這也是屠格涅夫內心的一處痛苦,他朝思暮想著自己的國家,同時又覺得自己和本國青年失去了思想上的聯絡。不過慶幸的是他宣傳的自由主義思想還是受到了人們的肯定和擁護。

每個作家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個性存在,在屠格涅夫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優柔寡斷,但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描繪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所具有的善良和勇氣,就如羅亭,他雖然沒有功成名就,但他從沒有貪圖利益,也沒有為自己造一個地位撈錢,而是一心做有益於社會與大眾的事。

屠格涅夫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創作作品,為我們展現了真實的生活和人類的本性。

二、反襯法的寫作技巧

此外,

屠格涅夫的另一個創作手法就是刻畫人物性格時使用反襯法

,我們迴歸到小說《羅亭》,

主人公羅亭是整部小說的中心,是大家的聚焦人物,但作者對他的描寫是透過其他人物的不同眼光,以這些人物的性格來反襯羅亭的性格,他們的各種出場和活動只是服務於羅亭一人。

從《羅亭》淺析屠格涅夫的藝術創作手法

如小說開篇寫到亞歷克山得拉·巴夫洛夫娜去看望一位病重的農婦,透過農婦的貧困與悲慘生活為讀者揭示了羅亭處在一個落後的農奴制時代。

上流社會貴婦人達爾雅·密哈伊洛夫娜舉辦了茶話會,在這個茶話會上羅亭出場了,但是

作者對羅亭並沒有過多筆墨的描寫,而從場內各種人物的語言、對話與心理活動中我們才逐漸瞭解了羅亭。

達爾雅·密哈伊洛夫娜正自詡能夠發現羅亭,夢想著如何將他介紹到社會里去;

亞歷克山得拉·巴夫洛夫娜雖然很少懂得羅亭所說,但還是充滿了驚奇和喜悅,她的兄弟也羨慕他;

巴西斯它夫連呼吸都屏住,整個時間坐在那裡,口張開,睜著圓眼聽著,他生平從不曾這般地聽別人講話;

娜泰雅臉上浮散其一陣紅暈,她的眼睛,不移動地注視著羅亭,同時有點迷糊而又發光。

從眾人的第一印象中我們看到一個天賦才智與出眾口才的魅力四射的羅亭,羅亭也不負盛讚,成功地燃起了少女娜泰雅的愛情。我想不止是小說中的這些人,就是我們讀者也被此刻的羅亭迷住了。

從《羅亭》淺析屠格涅夫的藝術創作手法

不過劇情出現了轉變,作者同樣也是透過反襯來表現,娜泰雅果敢的愛讓羅亭不知所措,他懦弱的、倉皇失措的放棄了這段感情;他多年的好友列茲堯夫更是這樣評價羅亭:“他在辯論中是一等,他內心是冷的,幾乎是懦弱的。他歡喜吃別人的,用別人的。他的話好像始終是話,永遠不會成為現實。”

透過娜泰雅和列茲堯夫我們看到了一個天生的雄辯家,但他是懦弱的,是一個只會說空話一事無成的廢人。

作者屠格涅夫巧妙的運用逐步深入探索的寫作技巧,層層遞進,面面俱到的剖析,從不同的側面為我們呈現出一個變化多端的主人公。

小說《羅亭》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結尾也是簡練的筆墨透露了主人公失敗的人生。其實這種惜墨如金的寫作正是屠格涅夫的創作手法。奇妙的是這種簡短常常給人“以一種雋永和充實之感”,也能輕而易舉的抓住讀者的心絃。

從《羅亭》淺析屠格涅夫的藝術創作手法

三、獨特的細節描寫

屠格涅夫認為:“描寫的才能應該體現在對能引起聯想的細節的選擇上,描寫始終應該是間接的,與其直言不諱毋寧啟發暗示。”

小說《羅亭》中有這樣一段關於自然景色的描寫,也是娜泰雅和羅亭的約會地點:“阿夫杜馨池,很久便不成其為一個池了,三十年前,堤岸崩了,水流出去,從此便廢棄了,這裡青春不生,滿片荒涼,就是天氣好的時候,也暗黑陰慘。光景兇惡怕人,有如陰險的老人,聚在一起商量什麼惡魔的計劃“。

“暗黑陰慘”的景色讓讀者預見到了羅亭與娜泰雅感情的分離痛苦的結局,而“兇惡怕人”和“陰險的老人”暗指了娜泰雅的母親,處於上流社會的母親斷然不會認可他們的感情。

“達爾雅·密哈伊洛夫娜拍著兩手喊道:好極,好極,畢加梭夫被打倒了!她輕輕地才羅亭的手裡把帽子拿了過去”。

這是一個滑稽發笑的場面,高高在上的達爾雅·密哈伊洛夫娜自私無情,她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捧高踩低,“輕輕地”更是勾畫了她狡猾、勢力的嘴臉。

其實日常生活中這種人是我們常見的,他們的把戲我們也能一眼看透,

但對於她們的心理活動作者屠格涅夫並沒有做任何的分析,而是透過細節給予讀者一種視覺感受,讓視覺在讀者心中復甦,從而透過視覺感受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視覺的感悟和細節的暗示也是作者的創作技巧。

從《羅亭》淺析屠格涅夫的藝術創作手法

四、結語

對於作家和作品的選擇,我們大多數讀者都是依賴於自己的感情和精神需要。毫無疑問,屠格涅夫已不僅是屬於俄國的作家,而是深受世界讀者喜愛的作家。

尤其贏得了我國知識界的高度讚頌,他的作品幾乎已全部譯介過來,一些譯本還出自巴金、豐子愷等名作家之手。

有人說屠格涅夫是一個音樂家,他的作品不借任何媒介,就能使聽眾的靈魂和神經激動。也有人說他是一個融合了文字的力量與諧和的魔力的詩人,人們不是在讀他的小說,而是生活在小說之中。

眾說紛紜歸結為一點就是:屠格涅夫是整個世界的文學巨匠,他贏得了全世界的讀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