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挖防空洞,沒想到挖出明代王爺的禮冠——九旒冕

九旒冕是什麼職位的帽子

挖防空洞時的重大發現

20世紀60年代末的一天,山東省鄒城的幾位村民像往常一樣響應號召去山上挖防空洞。大家幹勁十足,想著早點兒挖完好收工。突然,一位村民挖著挖著發現了一個大黑洞,一眼望去又黑又長。難道這下面有寶貝?這幾個農民沒想到,有生之年,不經意間,還能發現了一個明代王室墓葬!

農民挖防空洞,沒想到挖出明代王爺的禮冠——九旒冕

當時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大家趕緊把這個訊息彙報給相關部門。考古隊員收到訊息後火速趕到現場,看見黑洞時,憑著經驗判斷出這應該是一座古墓的地道,隨即展開了搶救性挖掘工作。

一座高規格的明代皇室墓是怎樣的

這一座古墓,規模不小,佔地多達70000多平方米,經過估算動用土石方約20萬立方米。一個標準足球場大概平均7000多平方米,也就是說這座古墓大約有10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

農民挖防空洞,沒想到挖出明代王爺的禮冠——九旒冕

古墓不僅佔地寬廣,修建的等級也很高,由護城河、外城和內城三部分組成,儼然一個地下之城。墓葬地宮墓道長達50米,分為前後兩室,室前的封門牆竟然高達九米。 不僅如此,還修建得富麗堂皇,設有有明樓、御橋、陵門、享殿遺址等。考古人員對比現有資料,覺得這是一個不一般的大墓。

能享受這種規格的陵寢,墓主人應該地位很高,隨著隨葬品的出土,專家從採集的資訊可以確定這是一座典型的明朝親王墓,而墓主人就是明代魯王朱檀。根據對比明代陵墓的規格,魯王朱檀的墓葬是明朝所有親王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

墓中的隨葬品十分豐富,出土了多件奇珍異寶,包括冕冠配飾、琴棋書畫、彩繪木桶、筆墨紙硯、傢俱服裝等,數量多達600餘件。許多隨葬品擁有元末明初的時代特徵,是明初藩王文物的最早代表。1971年,墓中的文物全部發掘出土,其中有一件魯王的九旒冕最為珍貴,出土之後收藏於山東博物館,併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山東省的鎮館之寶——九旒冕

旒冕是我國古代王公戴的一種禮帽,冕上垂下旒,以旒的數量區分官員等級的高低。根據《明史》記載,這件九旒冕從等級來說僅次於明代帝王的十二旒冕。

農民挖防空洞,沒想到挖出明代王爺的禮冠——九旒冕

這件九旒冕通高18釐米、板長49。4釐米、寬23。5釐米、筒徑18。5釐米,由藤蔑手工編織而成,表面敷上黑漆羅絹,並鑲金圈和金邊為裝飾。

冕的頂部有寬闊的長方形板,表示博大之意,板上塗黑漆以示莊重。板的前後分別繫著一道道垂旒,是表示帝王目不視非。九旒冕兩側有梅花金穿,用一根金簪貫穿。

農民挖防空洞,沒想到挖出明代王爺的禮冠——九旒冕

冕板下有玉衡,連線在冕上兩邊的凹槽內。玉衡兩端有孔,垂掛兩根絲繩一直到耳旁,上面各系著一塊圓球形美玉。美玉既是裝飾,同時也有寓意。這兩塊美玉看似好像塞住了耳朵,意為“充耳”,其實就是勸誡帶冕者能夠不聽讒言,不計小過,能做到有所聞而有所不聞。所以成語“充耳不聞”來自於此。

九旒冕名字的由來源自於它的前後都垂著9道旒,每道旒上有9顆五彩玉珠,這個九旒冕共用玉珠162顆。旒冕一直以來都是帝王的象徵, 是禮冠中為隆重的一種。帝王為12道旒,每道旒上搭配12顆五彩玉珠,而親王則是9道旒,每道旒上搭配9顆五彩玉珠。

九旒冕的主人

九旒冕的主人朱檀到底是何人呢?朱檀是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生於洪武三年(1370年),生母郭寧妃當時頗為受寵,曾攝六宮事,是當時宮中地位最尊貴的妃子。因此,朱檀子憑母貴在2個月大的時候被冊封為魯王,15歲被朱元璋立為兗州藩王,統轄4州23縣。

農民挖防空洞,沒想到挖出明代王爺的禮冠——九旒冕

朱檀不僅出身高貴,也十分聰穎努力,自幼喜愛詩書禮樂,品位高雅,而且博學多識,又懂得禮賢下士,深得朱元璋喜愛。

自打朱檀受封為兗州藩王,來到孔孟之鄉之後,很快信奉了道教,終日燒煉仙丹,一心想要長生不老、羽化登仙。可是往往物極必反,因此朱檀19歲就命喪黃泉。朱元璋見兒子從一大好青年變成這樣,氣不打一處出,因而得知朱檀薨後賜下一個“惡諡”——魯荒王。

蘭瑾說

@蘭瑾軒學藝 但是朱檀畢竟還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兒子之一,所以還是他建造了豪華的陵墓。朱檀生前之物,都成為陵墓中的隨葬品。

明魯王朱檀的九旒冕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儲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這件文物的出土,不僅彰顯了明代王室的威儀同時填補了歷史的空白,也成為研究我國古代服飾和禮制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