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楊中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這裡是長江第二大島、長江第一大江心洲,別名河豚島、太平洲、江洲。揚中市位於江蘇省南部、鎮江市東部圌山東側的揚子江中。全市由雷公島、太平洲、西沙、中心沙四個江島組成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揚中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揚中

這裡是長江第二大島、長江第一大江心洲,別名河豚島、太平洲、江洲。揚中市位於江蘇省南部、鎮江市東部圌山東側的揚子江中。全市由雷公島、太平洲、西沙、中心沙四個江島組成,市花是桂花、市樹是柳樹,這裡是全國聞名的工程電器島、中國工程電氣名城,素有河豚之鄉、江中明珠的美譽。

下轄2個街道、4個鎮:三茅街道、興隆街道(經濟開發區),新壩鎮、油坊鎮、八橋鎮、西來橋鎮。總面積33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2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8。19萬,常住人口34。33萬,市政府駐三茅街道。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揚中夜景

在東晉時期,境內僅有露出水面的幾個小沙洲;隋唐時期,連成一長形沙洲;到了宋代始有小沙之稱;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至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黃河南徙加速揚中洲地的成陸程序;明代(1368—1644)有新洲之名。

揚中中部,是時為徐達的封地,徐氏後裔與民爭田,曾發生鄉民王福興告御狀一案,洲上徐氏莊房改名達興廟,沙洲始稱細民洲。咸豐五年(1855),黃河北歸,沙洲相對穩定;至同治年間(1862-1874)中心沙、雷公嘴相繼出水。清末輪船沙出水,揚中陸地的雛形形成,統稱太平洲。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清光緒三十年(1904)設太平廳,管轄原丹徒、丹陽、泰興、江都四縣在太平洲的屬地。清宣統三年(1911)十月,改名太平縣,民國3年1月(1914)為避免與安徽、浙江等省之太平縣同名,改稱揚中縣,取揚子江中之意。解放後揚中隸屬多有變化,1983年3月1日,屬鎮江市。1994年5月18日,撤縣設揚中市。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揚中·濱江新城

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1億元。境內工業發達,擁有智慧電氣、新能源、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其中,智慧電氣產業的競爭優勢和規模優勢十分明顯,佔全國市場份額的20%左右。揚中是江蘇省9個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縣(市)之一,列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3位、全國縣域經濟最具創新力50強第1名。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揚中風景

揚中市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屬於沖積平原,境內無山丘,地勢低平。地處北亞熱帶季風中部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較長;雨熱同期。氣候條件比較優越。

境內擁有長江岸線102公里,其中沿江深水岸線長達53公里,佔江蘇省境內未開發岸線總量的2/3左右,通航港口港道眾多。西江流域的長江淺水岸線約50公里,水流平緩,岸線順直,江堤外有6萬畝灘塗,是漁獵、休閒、旅遊及農業相結合的綜合場所。境內動植物種類較多,主要野生動物有:鰣魚、魛魚、河豚、黑魚、鰻魚、鱖魚等,其中蘆、柳、竹為揚中三寶,河豚、刀魚、鰣魚為江上三鮮。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揚中·西沙島

揚中距省會南京市90千米,作為連線大江南北的交通節點,在水運、陸運、空運方面均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物流中轉經營的理想場所具有,便捷的鐵路、公路、水路運輸條件。

揚中是公交票價江蘇省惠民力度最大的縣級市,市內道路四通八達,整個島城已經建成了半小時經濟圈。周圍主要火車站有:鎮江火車站、鎮江南站、丹陽站、常州北站、鎮江大港站(建設中)。全市擁有可開發深水岸線54公里,岸線利用後發優勢十分明顯;擁有鎮江港興隆港區,可與40多個國家136個港口通航。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揚中

境內擁有三座夾江長江大橋,形成“一環兩縱、一島五橋”的大交通格局,境內有:揚中一橋、揚中二橋、揚中三橋、泰州長江大橋(泰鎮高速北側跨江橋樑)、揚中長江大橋(泰鎮高速南側跨江橋樑)。其中,揚中一橋原名揚中長江大橋,因泰鎮高速南側大橋起名揚中大橋而改現名,她的建成結束了江蘇揚中島與外界無橋相連的歷史。

長江第一大江心洲,江中明珠,揚中市

揚中俯瞰

這裡生態優美、氣候宜人、境內綠樹成蔭、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境內主要旅遊景點有:揚中園博園、濱江公園、太平禪寺、長江漁文化生態園、渡江文化園、達賢廟、水師衙門遺址、東嶽廟和烈士紀念塔、渡江七烈士紀念碑等。一年一度的河豚節具有特色,吸引了海內外無數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