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孔子曾用什麼來解釋人

提到論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論語文化。孔子曾說:我十五歲時立志求學,三十歲時可以立身處世,四十歲時可以免於迷惑,五十歲時可以領悟天命,六十歲時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時可以隨心所欲都不越出規矩。首先,孔子說他十五歲立志學習。為什麼?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因為古代的教育,像孔子這樣的背景,父親早逝,跟著媽媽在孃家成長,屬於地位非常卑微的一般百姓,他念書只能到十五歲,因為古代的鄉村教育是利用每年秋收之後,農閒的時候,請鄉村裡面有學問的人或者退休的官員,來教一些十五歲以下的孩子,教他們文化常識以及基本的武藝。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孔子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十五歲立志求學。很多人說我們今天教育已經普及了,六歲就求學了,甚至有人更早,進幼兒園了,但是這不是自己立志的,是被父母要求的、被社會規定的。重要的是孔子十五歲立志求學,他一輩子都沒有停下來,到老的時候還學而不厭呢。所以他的求學是跟生命起成長,他也認為自己最好學了。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所以第一句話是孔子強調自己立志要學習。有關立志的問題在《論語》裡有三個物件,第一個,立志於學習;第二個,立志於行仁;第三個,立志於求道。都用“志”這個字。“志”這個字寫法很有趣,上面是一個“士”,底下是一個心,士心為志,讀書人的心意就是他的志向。至於“學”只是一種外在的描述,學什麼?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學的目的何在?那就要志於仁,就是你立志以後要走上個人生命的正路。有關“仁”這個字,有時候跟道很接近,但是要怎麼分辨呢?因為孔子也說過,志於道,立志於求道。這個道代表人類共同的理想。就是你作為一個人,就應該知道如何安排這一生,叫做人生的光明大道。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所以“道”代表人類的正路,“仁”代表我個人的正路,這要稍微區分一下。“道”是共同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走的。“仁”是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對仁的一種選擇。但是基本上講仁的時候一定是由內而發,出於真誠的。所以孔子講十五歲立志求學,接著經過十五年的時間,三十而立,“立”一般說是立身處世。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但是在當時要立身處世的話,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懂得禮。因為在《論語》裡面出現過兩次,所謂的不學禮,無以立,或者是不知禮,無以立。你要是沒有學習禮儀,你在社會上不能立足。你不懂得禮儀的話,在社會上無法立身處世。所以孔子三十而立的時候,你可以理解為禮儀、禮節、禮貌都做到了、都學好了。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但是我們也知道,這個立也代表就業,否則你到三十歲已經成家了,你怎麼養家餬口呢?孔子的職業曾經做過倉庫管理員,也做過牧場管理員,另外,他能夠立足也包括他有專長,可以替別人主持喪禮。這就是孔子三十而立了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再看“四十而不惑”什麼意思呢?通常有人到四十歲的時候反而覺得人生陷入困惑,因為小時候比較單純,所有的問題老師跟父母都幫你作出答案了。等你到了四十歲的時候,自己成家立業,孩子也慢慢長大了,然後你才發現人生的問題非常複雜,會有許多迷惑。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在《論語》裡面,談到迷惑的地方很少,比較清楚的只有兩處,學生子張,請教如何辨別迷惑,孔子就提到了,他說你愛一個人,希望他一直活下去;你恨一個人,希望他立刻死去;對同一個人又愛又恨,那不是迷惑嗎?所以可以知道迷惑代表感情上的困擾,也就是說你要調節情緒,跟別人來往不能情緒衝動。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另外一個學生叫做樊遲,他也問怎麼樣分辨迷惑。孔子回答他的時候就說,一時的憤怒忘記了自己的安危,甚至讓父母親跟著受累,那不是迷惑嗎?因為有時候一時衝動生氣,跟別人吵架打架甚至殺人放火,那別人報仇的時候到你家來尋仇,讓父母親陷入危險,因為憤怒而造成可怕的後果,這也是迷惑呀!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孔子的學生兩次請教他什麼是迷惑,他回答的時候無一例外,都談到情感上的問題。人有理性,也有情感,這個理性是光明正大,好像是你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透過學習而理解,知道人生應該往哪裡走。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另一方面,人還有情緒、還有情感,他們跟感性的要求連在一起,就會發生很多問題,到最後自己也覺得很迷惑,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情出來呢?

孔子是傑出的教育家,透過自己的經歷,解釋了人性的情感

所以到四十而不惑,對我們來說就很不容易學到了。人間所有的問題有因就有果,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你只要知道發生什麼事,再推究它的原因,再思考它的結果,大致上不惑還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多學習、多觀察、多瞭解。而對於這個話題,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