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經九路元墓M17發掘簡報

嘉佑元寶多少錢一枚

大家好,我們的用智慧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內容提要:2018年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揚州市擬建的經九路建設用地範圍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其中M17為雙室磚壁石頂墓,墓室曾遭盜掘,殘存遺物以瓷器為主。這些瓷器顯示了元代制瓷業高超的工藝水平,為了解元代揚州與周邊區域經濟文化交流和研究揚州地區元代墓葬形制、葬俗、社會生活等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

M17位於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蔣巷村前楊莊組西側約300米、擬建的經九路與緯三路的交匯處,為雙室磚壁石頂墓,墓室構築較為少見,出土遺物中的瓷器製作精美,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江蘇省揚州市經九路元墓M17發掘簡報

經九路元墓M17(由北向南攝)

一、墓葬形制

開口於地表,平面呈長方形,座西朝東,方向335°。墓壙水平長3。4、寬3、深1。5米。墓壙內以素面青磚壘砌並列雙室(由南至北分別編號S1和S2),中間以長方形過道相連。雙室長度相同,寬度、四壁、鋪地磚砌法略有差異。S1平面呈長方形,內長2。7、寬0。9米。東、西、南三壁砌法自下至上為條磚四順一丁砌法砌兩組,然後七順一丁砌至頂部,其上接石蓋板。西壁中部開設弧頂頭龕。墓底鋪地磚為條磚一橫一順交錯平鋪。S2平面略呈梯形,內長2。9、寬0。94~1。03米。東、西、北三壁和S1、S2之間的隔牆砌法為自下至上條磚平鋪14層後,丁磚一層接石蓋板。北壁石灰抹面,西壁中間開平頂頭龕。墓室底部橫鋪兩排條磚用作棺床。墓底鋪地磚為一排橫磚與一排順磚間隔平鋪。磚室頂部以8塊長1。2、寬0。6~0。65、厚0。06米的石灰岩石板平鋪封頂,石板高低榫組合,石灰填縫,接縫處上部單磚橫鋪覆蓋接縫。

該墓已被盜,盜洞發現2處,分別位於墓室S1、S2的北端,從上而下鑿開頂部石蓋板,直通墓室底部。其中S1盜洞略呈長方形,長約1。1、寬0。9米;S1盜洞略呈不規則形,長1。07、寬0。75米。

葬具及人骨均已無存,葬式不詳。

墓磚均為青灰色素面條磚,有兩種規格:1、32×16×4釐米;2、30×13×5。5釐米。

二、出土器物

該墓被盜擾,隨葬品均出土於擾土內,共18件(套)。根據材質可分為瓷器、金屬器與銅錢三類。

(一)瓷器 14件(套)。根據釉色的不同,可分為青白釉、青釉、綠釉瓷三類。

1、青白釉瓷 10件。均為白胎,胎質緊密,青白釉,露胎處呈火石紅。器形有爐、杯、褐彩罐、小碗、褐彩玉壺春瓶、雙耳膽瓶、器座、刺梅紋雙耳瓶、蓋罐等。景德鎮窯產品。

爐 1件(M17:1)。直口,平沿,方唇, 直頸, 扁鼓腹, 圜底, 三獸面形足。附對稱的扁平“S”形耳, 耳頭高出器口。乳濁狀青白釉。口徑8。3、通高11釐米。

江蘇省揚州市經九路元墓M17發掘簡報

M17:1青白瓷爐

杯 1件(M17:2)。侈口,方唇,平沿,弧腹,高足外侈。乳濁狀青白釉,釉色泛灰。口徑3。6、底徑2、通高3釐米。

褐彩罐 1件(M17:3)。平口, 尖唇, 短頸, 溜肩,鼓腹,下腹斜收, 平底。器表施乳濁狀青白釉,肩、腹飾不規則的褐色點彩。口徑5、腹徑7。2、底徑4。8、通高6。4釐米。

小碗 2件。大小、器形相似。侈口,圓唇,弧腹,圈足。乳濁狀青白釉。M17:8,口徑9。2、底徑3。4、通高4。5釐米。M17:10,口徑8。1、底徑3。4、通高4。4釐米。

褐彩玉壺春瓶 1件(M17:17)。喇叭口,圓唇,細長頸,溜肩,扁鼓腹下垂,矮假圈足內凹。乳濁狀青白釉,底部未施釉。口徑3、腹徑4。9、底徑2。8、通高10。2釐米。

雙耳膽瓶 1件(M17:13)。殘。小口,長頸,溜肩,頸部飾雙耳,球腹。器表施乳濁狀青白釉。口徑3。8、腹徑8。9、殘高14釐米。

器座 1件(M17:15)。六邊形,平頂,頂中部有“T型”鈕。座身鏤空花窗形,座底足呈六瓣花足。通體飾乳濁狀青白釉。底徑8。2、通高10。2釐米。

刺梅紋雙耳瓶 1件(M17:18)。施釉不及底。敞口,唇微凸,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頸部飾對稱“S”形卷草紋雙耳,耳下部殘。腹部貼塑折枝刺梅一朵。口徑3。8、腹徑8。8、底徑5。7、通高18。7釐米。

蓋罐 1件(M17:16)。蓋略呈帽形,外壁施乳濁狀青白釉,施釉未滿。罐,斂口,尖唇,溜肩,鼓腹,平底。玻璃質青白釉,口沿未施釉,腹部施釉不及底。口徑4。3、腹徑7。6、底徑5、通高6。4釐米。

2、青釉瓷 2件。器形有器蓋與匜。白胎,胎質細膩。青釉,口、底露胎處呈火石紅色。龍泉窯產品。

匜 1件(M17:14)。器身輪制,流為手工捏製。直口,圓唇,淺弧腹,平底微內凹,底心外凸,口沿一側有方形短流,流末端下彎。口徑5。3、底徑2。8、通高1。5釐米。

花卉紋器蓋 1件(M17:4)。豆青釉。頂面模印花卉紋。直徑4。8、通高1。5釐米。

3、綠釉瓷 2件。綠釉黑花梅瓶。小口,圓唇,卷沿,短束頸,圓弧肩、鼓腹。淡紅褐色胎,胎質較粗,胎上飾白色化妝土,化妝土上飾黑彩紋飾,其上再罩一層綠釉,綠釉大部分已脫落。磁州窯產品。

M17:6,出土於墓室S1底部擾土內。已殘,僅存上半部。肩部紋飾為雙弦紋內夾菊花紋,腹部主題花紋為龍鳳紋,空白處填充雲紋。口徑5。4、腹徑19、殘高19釐米。

M17:11。出土於S2西北角底部擾土內。深腹,圈足。通體施綠釉,底部澀胎無釉。瓶身綠釉下飾黑彩紋飾。肩部飾兩道弦紋內夾菊花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對鳳紋,空白處填充雲紋。口徑5、腹徑19、底徑11。7、通高31釐米。

江蘇省揚州市經九路元墓M17發掘簡報

M17:11綠釉黑花梅瓶

(二)金屬器 根據材質的不同,可分為木梳銅包邊與金箔、金絲兩類。

木梳銅包邊 1件(M17:7)。白銅薄片錘揲而成,平面呈弧形,剖面呈“U”形,“U”形槽內殘存朽木痕跡。長10。3、寬4、厚0。6釐米。

金箔、金絲 1件(M17:12)。已殘,出土時被揉為一團,形制不詳。經展開,由螺旋形金絲和金箔兩部分組成,金箔為素面。

(三)銅錢 58枚。分別出土於S1和S2擾土內。

S1內出土銅錢53枚(M17:5)。依鑄造年代列舉如下:開元通寶2枚、乾元重寶2枚、太平通寶2枚、宋元通寶1枚、淳化元寶1枚,祥符元寶5枚、天禧通寶1枚、天聖元寶3枚、明道元寶2枚、景佑元寶3枚、皇宋通寶6枚、嘉祐元寶1枚、治平元寶1枚、熙寧元寶7枚、元豐通寶8枚、元祐通寶2枚、紹聖元寶2枚、元符通寶1枚、聖宋元寶1枚、政和通寶2枚。

S2內出土銅錢5枚(M17:9)。鏽蝕嚴重,可辨者3枚。皇宋通寶、元豐通寶、嘉祐元寶各1枚。

三、對M17的認識

1、墓葬時代推測

該墓未出土明確紀年遺物,根據墓葬形制與出土遺物,推定其時代為元代。首先從墓葬形制上看,該墓為合葬磚壁石頂墓,並穴雙室。此類磚壁石頂墓葬長江下游地區宋、元時期均有發現,如浙江溫州南宋趙叔儀夫婦墓、江蘇蘇州吳縣元代呂師孟墓、江蘇無錫錢裕夫婦墓(元)等。其次,從出土錢幣來看,該墓葬出土錢幣中,最晚為北宋政和通寶,則該墓的時代上限為北宋晚期。第三,從出土瓷器來看,該墓出土青白釉瓷器中,除蓋罐為透明玻璃質釉外,其餘均為乳濁狀釉,乳濁狀釉出現於元代,大量見於元代及以後瓷器。從出土器物器形上看,M17出土的器座與上海青浦任仁發墓、繁昌元代窖藏出土的卵白釉器座器形相似。三足爐與上海青浦任仁發墓出土的三足爐相似。刺梅紋雙耳瓶與江西省博物館藏元代卵白釉刺梅紋雙耳瓶造型相似。綠釉黑花梅瓶與元代磁州窯出土的同類器物造型相似。墓葬中隨葬的青瓷匜,淺弧腹,平底,方形流,是元代墓葬、遺址中常見器物。綜上所述,初步推測該墓的時代為元代。

2、意義

首先,該墓的發掘為研究揚州地區元代墓葬結構和葬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該墓墓室構築較為考究,墓壁為青磚壘砌,室西壁中間設龕,墓頂則以規整石板封蓋,石板之間高低榫組合,石灰填縫,以使接縫嚴密,接縫處上部以磚覆蓋,使墓頂密封性和牢固性得到顯著增強。其次,墓葬中出土瓷器窯口,以景德鎮窯產品為主,還有少量磁州窯和龍泉窯產品,這些瓷器造型精巧,釉色純淨,胎骨細緻,不僅顯示了元代制瓷業高超的工藝水平,而且為了解元代揚州與周邊區域經濟文化交流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編輯:張園媛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