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啟蒙不是培養音樂家!簡單打擊樂器,促進感統能力發展

圓舞板怎麼用

幼兒的音樂教育目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情感活動。

音樂都會蘊含一定的情感,打擊樂同樣也是如此。不管是激昂豐富的打擊樂,還是柔和安靜的打擊樂,其中都蘊含著樂曲作者和演奏者的深厚情感。

同時由於打擊樂器的簡單、易攜帶等特點,非常適合幼兒的音樂啟蒙教育。

幼兒音樂啟蒙不是培養音樂家!簡單打擊樂器,促進感統能力發展

在遵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

父母在家與孩子進行的簡單打擊樂互動,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自我意識,而且對智力水平與音樂能力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打擊樂器技巧要求低,適合幼兒學習演奏

一般來說,我們將所有用打、擊方式發生的樂器(打絃樂器除外)統稱為打擊樂(器)。

早在我國的古代社會,打擊樂就已經存在,可以說,打擊樂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但是經過源遠流長的歷史發展,很多歷史中已經失去了打擊樂的記錄。

幼兒打擊樂演奏往往伴隨著一種相對簡單的音樂進行活動,它基本沒有演奏上的音高要求,操作上比較容易,技巧方面的要求也比較簡單,在幼兒這一特殊成長時期,容易被幼兒很好地駕馭。

另外,打擊樂演奏具有音色明亮、便於攜帶的優勢,這使得打擊樂成為幼兒音樂學習的首要選擇。

幼兒音樂啟蒙不是培養音樂家!簡單打擊樂器,促進感統能力發展

幼兒學習打擊樂是幼兒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時期開始進行打擊樂器的學習,幼兒能更好地形成打擊樂的樂感能力。

通常來說,幼兒打擊樂是一種既要具有一定的音樂“專業性”和“實際操作性”,又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的幼兒園樂器。

因此,幼兒打擊樂學習是藉助於打擊樂器進行的以節奏訓練為基礎,注重打擊樂的趣味性、娛樂性、專業性和實踐性的一種活動。

目的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基本的感知力與演奏力與表現力,進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幼兒學習打擊樂,感覺統合能力提高快,更有節奏感

對於大多在 5-6 歲之間的幼兒,身體成長髮育速度較快。在該階段,幼兒的大動作能力發育較好,但是精細動作能力相對較差,尤其是手指上的精細運動準確性較弱。

此外幼兒動作可塑性較強,很容易產生不正確的坐姿、站姿等,面板以及心肺功能較弱。

幼兒主要以直覺動作思維為主,對於具體的形象思維還處於初級階段,對於事物思想仍為抽象思考,而不是具體思維。

透過開展打擊樂器演奏活動,有利於促進幼兒在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滿足,有利於提高幼兒的音樂理解能力。

1、促進幼兒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

由於大班幼兒大多在 5-6 歲之間,在生理方面,幼兒身體成長髮育速度較快,打擊樂能促進幼兒感覺統合的發展。

感覺統合訓練主要在協助幼兒發展五種感官知覺的協調,獲得感覺運動的經驗,對日後從事讀書、寫字等認知學習,個人情緒保持穩定以及適應外在環境所需具備的感覺統合能力,將有極大的幫助。

幼兒視覺方面,打擊樂活動能充分促進幼兒的視知覺發展及手眼協調的能力;

在幼兒聽覺方面,透過傾聽樂曲促進幼兒理解、辨識、記憶與注意能力的發展;

在觸覺方面,幼兒在敲擊樂器時能感知樂器的質感;

在前庭覺方面,能夠更好的平衡身體機能的協調;

在肌肉關節覺方面,幼兒的大動作能力發育較好,但是精細動作能力相對較差,尤其是手指上的精細運動準確性較弱。在打擊樂活動中,幼兒透過對樂器的敲擊能增強手部小肌肉的發展,提高其動作的協調能力。

2、促進幼兒對節奏的感知力

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

西德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學家奧爾夫提出

“節奏第一”是構建兒童音樂教育體系的關鍵

。由此可見,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應是節奏,而不是旋律。

幼兒音樂啟蒙不是培養音樂家!簡單打擊樂器,促進感統能力發展

第一,在打擊樂活動中引導幼兒透過身體動作來感受節奏,符合幼兒好動的心理特點。

身體動作是感受音樂節奏的生理基礎,利用拍掌、拍腿、拍膝、跺腳等身體打擊聲勢發出不同聲效的聲響,使得幼兒在打擊樂學習的實踐中提高節奏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第二,在打擊樂活動中利用圖譜來敲擊節奏,符合幼兒直觀形象的思維。

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一些學習慾望從興趣出發,將節奏譜用直觀形象的圖形來表現,不但更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而且更易於幼兒理解樂曲。

第三,

在打擊樂活動中可以促進幼兒的創造性活動。

幼兒掌握了一些簡單、基本的節奏型後,父母可以引導幼兒在原有節奏型上進行改編、創編。促使幼兒打擊節奏的能力和理解力進一步提高,學習更加主動。

家庭活動多練習,用節奏、圖譜激發孩子對打擊樂器興趣

幼兒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幼兒的頭腦中充滿著顏色、形狀、聲音等生動的形象。利用節奏、圖譜、樂器這些能具體感知的元素更能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而節奏、圖譜是打擊樂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與此同時,樂器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強對樂曲節奏的感知,從而充分調動幼兒主體性。

幼兒創造性的培養是從幼兒身邊能夠接觸到的事物開始的,更能激發出幼兒的親近感,正如節奏、圖譜、樂器等等。

所以說,在實際的家庭活動中,可以透過節奏、圖譜、樂器入手,來激發出幼兒對節奏、圖譜、樂器的創造性使用,從而實現更具有創造性的開發。

1、選用節奏簡單的樂曲

《雷神》選自英國作曲家愛爾加所作的朝氣勃勃地《雄壯進行曲》,

全曲速度雖然過快,但是曲調是大調式,節奏也為較簡單的 2∕4 拍,幼兒較能掌握。

打擊樂演奏是幼兒感興趣的音樂教學之一,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控制力,還可以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

2、準備好圖譜和打擊樂器

父母要提前做好圖譜、並和孩子分配好使用的打擊樂器。如碰鈴、圓舞板,鈴鼓,大鼓等。

幼兒音樂啟蒙不是培養音樂家!簡單打擊樂器,促進感統能力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使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如:搖手、拍腿、拍肩、拍手、拍頭等,來理解、表現音樂。

3、讓孩子學習圖譜和使用樂器

創設情境“雷神來了”。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父母講述根據音樂內容創編的故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初步傾聽、感受音樂。

引導幼兒認識動作圖譜,並嘗試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出示樂器,讓孩子嘗試匹配樂器,同時讓孩子自主選擇樂器,並跟隨音樂做打擊樂器的動作。最後初步嘗試與父母合作演奏。

透過上述案例展示的活動過程,不難看出,透過樂器、樂譜、節奏的不斷滲透,幼兒首先從欣賞和理解樂曲開始,嘗試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並在父母的指導下能夠不斷練習,啟發幼兒討論在合適的地方加入大鼓,突出樂曲中雷神的形象,由此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打擊樂器的演奏,對樂曲和節奏有自己的感知力和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