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提襟見肘什麼意思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作者:憶湄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929篇原創首發文章

深圳的同學告訴我,她老闆最近去拍了一張騰訊深夜加班,燈亮整幢樓的照片,以此雞血圖來教導下屬要學習人家的奮鬥精神,還說你們看看這就是為什麼外企在國內拼不過內資的原因之一。

杭州創業的朋友總是在深夜興奮地發感慨,諸如“一切阻礙在強大的內心動力面前都只是一粒沙,站得越高,沙子看起來越小”,諸如“安穩還是激盪,選擇只在一念之間”。我知道你們會說矯情,但站在一部分虔誠創業者的角度想,這是如假包換的肺腑之言。

而北京的胡瑋煒,已經被自媒體人寫成“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的“爆款”同齡人,先不說膚淺還是片面,但我分明看到有相當一部分人轉發明志。這是一個有趣的“接頭暗號”,可以判斷哪些是被蠱惑的那一類。

還是焦慮惹的禍。

社會明明是金字塔型的,但活在網路上的人們可以同時看到紙醉金迷和提襟見肘,披荊斬棘和混混度日,順利晉級上層的雀躍和還差一口氣的倉皇。

網際網路把物質階層和精神階層的視野拉平了,卻改變不了階層命運間的雲泥之別。

時代明明是不會打招呼就變臉的,因為它不是中國歷史上那些僵化封閉的年代,年輕人可以遵照臺本走完一生。所以轉型是我身邊的一個高頻詞彙,“黑天鵝”和“灰犀牛”成了暢銷書裡的名字,降維攻擊是BAT都害怕的打法,而秦朔老師說這是一個“從20後到00後都在拼,人類歷史都罕見”的時代。各路大神演算法各異,被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暫時超車都屬正常。

而人明明是境遇千差萬別的,要撇去出身好壞,天賦多寡,運氣懸殊,貴人有沒有來,人生價值觀是否一致,再來看努力獲取成功才是相對有意義的。

要是去看《異類》這本書,它會告訴你:英超聯賽多數球員在9~11月出生;蓋茨和喬布斯都生於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所的創始人竟都是猶太人後裔。簡而言之,作者認為境遇和文化傳承都不可估量地影響命運。

稍微有些閱歷,你就不會輕易被那些雞血成功學煽動了。如果人生只看一個方面,自然會成功很多。如果人生只糾結一時一地的得失,只會被你在將來的某一天付諸一笑。如果人生只留下一些斬釘截鐵的數字、排名和結論,只能說浪費了這趟難得的旅程。高曉松曾在節目上對十九歲的自己說,“我對不起你,所有你愛的人最後都沒留在你身邊,所有你當初的理想都沒實現,我只是替你掙了一堆錢。”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我們常常勤於比較他人,疏於確立本心。我們常常勤於遵照模板,疏於尊重差異。我們常常勤於追捧有用,疏於保護無用。

我們常常把前半句玩到爐火純青的同齡人稱為“人贏”,卻不知真正的“爆款”或許藏在了後半句。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比較成功學

沒錯,“比較成功學”從兒時就開始植入我們的生活,“別人家孩子”就是那個顏值和智慧都線上的宿敵。即便打不贏宿敵,只要還有一個身邊的例子不爭氣,大概過年的飯桌上就不會讓父母太難堪。然後畢業了,坊間的閒言碎語又開始瀰漫到找了什麼工作,嫁了誰又娶了誰,生孩子了嗎,生了,好,進入下一輩的比較迴圈。

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最喜歡比較,因為別人的評價是他們開啟自己的一扇門,理論上,歲月的加持可以降低這些無聊的比較對人的影響。但不是的,如今社交網路的資訊爆炸好像讓人們有了一種

“持續一生的青春期”

。當然這種患得患失的青春期還可能發生在大城市,比如北京。周圍五光十色湧來的人群會讓你隱隱覺得,任何快要夠得著的東西會在瞬間變成空中樓閣。有人說,“在北京,沒幾個人敢說自己已經成功了。”

“比較成功學”就這樣貫穿人的一生。用比較來“感覺”自己成功了,又透過比較“發現”自己並不成功。但我覺得,總是以“比較”來選擇人生道路的活法沒勁透了。一來,這樣很少有人能把自己的命運安排妥當,把慾望當理想,會有一種兩個南轅北轍的靈魂在體內撕扯的彷徨感。二來把眼光放長會發現,人類史不過是廣闊時間軸上的一段,而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段裡的一小段,在我們所知的世界之外有更寬廣的天地。在一時一地把一部分人作為此生座標,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

如果把範圍縮窄到人的一輩子,幾十年的浪潮一波波打過來,同樣兩個人,一個少年得志,一個大器晚成,你能說那個跑得快的“拋棄了”那個紮紮實實一步步往上爬的嗎?通俗的說法是,後者對於人一生的影響其實更具積極意義。

要破解“比較成功學”,武志紅老師說“要拿本心和世界碰撞”。

如此可以締結與社會的深度關係。而好的東西,總是源自於人與社會的深度關係。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的共識,而如今的時代又為這種提法賦予了紅利——“在一個越是中心化、體系化的社會里,人就越容易為了生存而選擇,而在一個越是去中心化、個性化的社會里,人就越容易為了興趣而選擇。萬物互聯的時代,體系化的選擇未必可靠,而個性化的選擇,倒越來越能成就一些奇蹟。”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有人對所謂的成功者做過研究,他們成功的因素,

一是判斷,二是本心

,一小部分是看對了大勢借勢而上,但大部分還是本心,都是本能地熱愛,傻傻地堅持,考慮這件事本身多,考慮名利少。

貝索斯在分享亞馬遜的成功秘訣時提過一個說法,“把資源都All in在不變的事物上”。對於電商行業來講,過十年都不變的東西不過就是“多快好省”,這是核心,也是本心,要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在本心之上。貝索斯說,“不要管競爭對手在做什麼,他們又不給你錢。”

把這句話放到個人身上,就是別老是盯著別人,先確立自己的本心在哪。氾濫的是比較,而稀缺的是,生活在世界叢林裡還能對周遭發生的一切視若無睹並關起門來好好專注的人。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人類多樣性

說到人類的多樣性,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有一次蔡康永在《奇葩說》的錄製現場談到“出櫃”話題抑制不住哽咽落淚:“出於理性考慮,我通常會攔住他們,但是站在孤單的立場,我很希望很多人陪我,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向爸爸媽媽證明,我們不是妖怪。”對於我這樣前半生基本循規蹈矩活過來的,好像很少會面臨需要這樣來“證明”自己的時刻。但在那一刻,那句“我們不是妖怪”戳中了我,我好像有一點明白,為了掙脫那種不容置疑的審判,他們用盡了多大的力量。

國內有拍過一部跨越10年的00後成長紀錄片《零零後》,裡面有一個叫一一的小女孩,從小就獨來獨往,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才三歲的她就表現出獨一無二的特質,說:

“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這個權利。”

10年後,13歲的她同樣淡定內斂,即使不習慣與朋友們玩耍,也用自己的方式獲得了同學們的喜愛。但她說:從本質上來講,社會對內向的人是有點不公平的。它要求每一個內向的人都變得外向,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優點。同時她也意識到,內向的自己在小群體裡邊,其實是弱勢的一方。

去看分子遺傳學的研究,你會發現,不存在一個“純種”的人。有30%的人體蛋白質是多型的,每個人的體內,大約10%的基因屬於雜合的,就是說每個人都是10%的“雜種”。然而從小時候一路走來,家族,社會,學校幾乎都站在道德制高點指點你要合乎期待,“要成為一個正常人”,“別人都在這麼做”,我只要想到,那些特質南轅北轍的人們需要承受多大的扭曲和壓抑一路走來還能個個如精於世俗的社會動物一樣看起來“如魚得水”,就覺得難過。他們是要耗多少“血”啊。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但世界不會給“少數人”發慰問金,它只會用碰壁讓少數人投降,被世俗招安。相信你還記得20年前有一本暢銷書叫《誰動了我的乳酪》,當時風頭一時無兩。用一句話精煉它的觀點就是,

如果改變不可避免,那麼接受它。

不要問自己為什麼身處迷宮,為什麼乳酪一直在移動,只要調整自己,適應環境,埋頭去找,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乳酪。

但此一時彼一時,哈佛商學院教授迪迪帕克·馬哈拉後來對這本書的理論投了反對票。他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三隻獨一無二、敢於冒險的老鼠——麥克斯、吉得和大個兒拒絕接受命運的安排,後來我們則發現,他們每個都有能力逃出迷宮,甚至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構造生活,而非只知道盲目追逐那塊乳酪。

而周鴻禕也在他的自傳《顛覆者》裡寫過一個有趣的故事,1995年他在本應碩士畢業的年份出去打拼了一年,結果回來後身心俱疲,資產也成了負值。他至今還記得當年去找導師的那天,他的導師李教授不但沒有大肆批評他無法無天“消失”了一年,反而當著在場的幾十位博士碩士面說:“在你們這些人裡,就小周將來可能最有出息。因為我發現,你們都是正常人,只有小周不太正常!”

這些似乎給了少數人類極大的安慰,非主流的存在不是要佔據主流,而我說這些也不是要反對主流,只是差異性實在是一件尋常之事,不單純為了公平,更是因為這符合人性和事實。而承認這點,會讓我們理解這個世界上人們對待同一件事的不同反應,會讓我們謹慎,別用一己之標準度量他人的幸福,更會讓我們知道,所謂“拋棄同齡人”這種論調就像一件襤褸衣衫,哪裡都是漏洞啊。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無用亦有用

“無用”和“本心”,“差異”一樣,好像都是與世俗周旋中使不上力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太多了,公號寫的是各種如何致富的指南,直播做的是如何月薪翻倍的秘密,因為它們都看穿了世人急功近利之心,然後自己也能迅速致富。而那些邊邊角角無用的東西就從生活的傳送帶上跌落了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是飽滿立體的東西,如今越來越被篩選乾淨,變得堅硬幹癟。

但事實總是與人們想當然的東西背道而馳。

喬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講了他輟學之後的經歷。他當時並未離開學校,而是聽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其中一門是美術字課。當時看來完全“無用”的課,在10年後他設計第一臺個人電腦時卻為發明電腦上的可變字型發揮了作用。喬布斯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課,蘋果電腦就不會有這麼漂亮的字型。

跟著我的直覺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東西,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哪怕別人說這些知識“沒用”。

有許多人寫自傳,回憶往事時都會提到兒時閱讀對他們後來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可能是一本書,可能是書裡某一句話。當時看來可能“無用”,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後來都一一證實它會在人生的某個關鍵時刻突然跳出來幫了他們一把。後來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或許就是來自當時那些“無用”的時刻。

人類有很多複雜的情感,恐懼,不安,柔軟,不捨,尊嚴,自豪,正義感,都沒用。諜戰劇裡考驗特工的方式,常常是讓他去殺掉最親近的人,因為那些心底的柔軟和不捨,對極度殘酷的戰爭來講是累贅。但蔡康永曾說,那些光榮、正義、尊嚴一再在晦暗時刻拯救他,對很多人來講“沒用”,對他來說卻是人生珍寶,禁得起反覆追求。

所以你看,這些“無用”的東西,有在至暗時刻扛起人生的力量。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我曾經和人說過,我小時候有心事睡不著,腦子裡就開始想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在人生路上我不能導演自己的命運走向,但在睡前的那一刻,我可以盡情地安排男女主人公的走向,剪去生活中不快樂的片段,也不用考慮文學性偏要加上一些悲劇磨難以顯示厚重。我以前學過的那些“有用”的理論統統不能安撫一個孩子的內心,但我到現在都記得,那一個個如水的夜晚我是多麼無用而快樂地度過了睡前的時光。

在所有人都喜歡把自己經營成一個生意的時代,稀缺的不是財富,不是名利,不是上了幾回榜單創了幾個公司。我承認這些足夠閃耀,積極入世追求財富本身也毫無問題,但“爆款”的大門從來不會向源源不斷的東西開啟。

所謂本心,差異和無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你的本心或許區別於主流,多半在某一個時期看起來無用。但人生最終比的,卻是能守護住多少本心;最終被人記一輩子的,是獨一無二的靈魂;最終能超越自己的,是那些無用卻寶貴的東西。

本心,差異和無用構成了一個人的信仰,而人終歸是信仰的俘虜。

我願意把“爆款”兩字,送給這樣的同齡人。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作者:江南女子,婉約派。北大畢業,外資行出道。秦朔朋友圈特約作者。在紅塵萬丈的摩天大樓間穿行,卻依然逃不出寫作的桃花源,於凜冽的時代溫柔地生活仍是最大理想。

代表作:人生豹變 / 不要命好,要命硬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

什麼才是“爆款”同齡人